耳机与西方艺术史(一)文艺复兴的力量与拜亚 DT880

耳机与西方艺术史(一)文艺复兴的力量与拜亚 DT880

首页游戏大全暴君的游戏安卓汉化移植更新时间:2024-06-15

艺术以多种不同形式存在于历史长河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历史、人文、政治等因素影响,在不同时期而有着不同功能,展现着不同的风格。音乐自然也是人文艺术中重要的一员。

热爱古典音乐的朋友会从历史的角度,根据不同艺术发展时期去了解古典音乐在历史演变中的风格以及形式的变化,比如巴洛克的沉稳内敛到浪漫主义热情奔放,风格也成就了单一艺术形式本身的多样性。也许很多并未深入古典乐世界的人们会不禁好奇:为什么很多古典音乐的爱好者会收集同一作品的诸多不同版本唱片来欣赏和评论。

实际上,享受古典音乐的精髓也在于演奏者和乐队指挥对于同一曲目不同层次的理解所带来的不同风格的演绎。这其实和用不同风格的器材欣赏同一首音乐带来的不同感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器材作为音乐的载体,对音乐本身的回放过程也有着调音师们对于声音不同层次的理解,从而造就了Hi-Fi器材的风格化。虽然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却仍然可以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去探索出风格化表现形式与时代演变之间微妙的关系。于是织语工作室构思了「耳机与西方艺术史」系列文章,带你从器材风格与表达方式为出发点,领略西方艺术史的变迁。而作为这个系列的开篇之作,我们今天从最具盛名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说起。那么文艺复兴和本篇文章客串的DT880有着怎样艺术表现力的相似之处呢?且细细说来。

本文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为文艺复兴相关艺术表达方式与手法的介绍及个人理解,后半部分为DT880与艺术创作手法的联系及评测。(文末有彩蛋哦~)

文艺复兴的盛世

不管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在中学时代历史课上一定对「文艺复兴」这个词多多少少有点印象。大家所熟知的达芬奇就是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家,被列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文艺复兴是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欧洲思想运动。在15世纪之前,文化艺术的发展曾在古希腊与古罗马达到顶峰,雄伟的雕塑与辉煌的宫殿艺术随处可见,这些艺术品也成为了欧洲两大文明权利与富贵的象征。然而这一切伟大的艺术成就却随着中世纪「黑暗时代」的来临衰败最终湮灭(中世纪欧洲战乱到黑死病的流行)。14世纪末,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大举入侵欧洲,东罗马(拜占庭)的许多学者带着大量的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品及典籍逃往西欧避难。这一举动间接打开了欧洲人的视野,他们惊叹于古罗马的艺术成就从而开始激励传播,意图让欧洲的艺术文化重回古罗马时期的巅峰。于是14世纪中期,欧洲统治阶级期望文化与艺术获得「重生」「复兴」,于是正式推动了「文艺复兴」时代的开启。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这个时期也被称为「文艺复兴盛期」(High Renaissance)。

文艺复兴盛期的艺术特点与表现形式

说到文艺复兴盛期的艺术家,列奥纳多 · 达 · 芬奇必然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人物。达芬奇可谓是文艺复兴盛期的奠基人,他开创和深入了许多油画艺术的技巧和手法以及构图思路。「Chiaroscuro」就是其中之一,该词在意大利语中的意思是「光与暗」。「Chiaroscuro」在文艺复兴初期的14世纪被初创运用,并由一些著名艺术家诸如Ciambue、Duccio、Giotto等所运用和深入。其中文译作「明暗对照法」,通过画作中对于透视、光线与阴影的运用以及构图形式来突出作品的层次感,这是一种宏观的、整体上的层次感。在此基础之上,达芬奇开创了「sfumato」的手法并运用于他自己几乎所有的画作之中。「sfumato」意大利语译作「朦胧的、烟雾感的」。这种手法虽然在一定层次上弱化了作品的视觉层次感,但是却给予一种「空气感」的效果让画作更加赋予灵性。这些手法在达芬奇惊世名作「蒙娜丽莎」中都有着非常充分的体现。

如果把这一些表现手法换成我们熟知的语言并代入音乐器材的调音手段中去寻找对应的表现形式,那么它所反映的是一种不刻意强调细节,不突出线条感与透明度,却更加注重整体形体感与平衡的声音。也许我说到这里,你就能明白为什么我们会把拜亚动力的经典型号DT880和文艺复兴的艺术表现形式联系起来。但他们的关系还远远不止这些。

构图上的差异也是西方艺术史发展中非常重要的艺术元素之一,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和建筑作品从整体构图的平衡来讲,都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是「三角构图」(Pyramidal Composition)的形式,这个特点在达芬奇的画作中运用最为明显。

这样的构图形式能让整个画作从整体上体现出一种结构的平衡,此构图方式往往是针对画作中的主体物。而在音乐器材表现形式上的主体物当然就是三频。发烧友口中常言的最健康的三频分布就是正三角的分布(虽然这个说法由于不同审美等因素并不能得到完全的认同),即三频能量感由高频到低频呈现一个正三角形的分布方式。这种三频能量分布的器材几乎没有被发烧友诟病为“不健康”的声音的案例。我们常说,如果一个器材听起来「很稳健」,那么它的三频分布自然是趋向于正三角分布方式的。这类耳机的典型除了本文所述的DT880之外,还有经典的森海赛尔HD650、Audeze LCD2等。也许到这里你就会发现艺术的奇妙之处:差异很大的艺术表现形式之间总能找到相似的对「美」的理解。

不过试想一下如果某副名作的构图采用「倒三角」或者「漏斗形」的构图形式,那么您还能欣赏吗?答案是能,因为艺术是多样的。文艺复兴时期之后的「矫饰主义」时期就完美诠释了非主流构图法所带来的艺术冲击与不一样的美,不过这些我们下期再细谈。

另一种文艺复兴时期常见的构图手法就是「一点透视」(One-point "scientific" perspective)。学过美术理论的朋友对于一点透视以及多点透视想必都不会陌生。一点透视构图是根据视觉的透视规则以画作正中心位置为消失点(Vanishing Point)向四周发散的构图形式。这种构图手法几乎运用在文艺复兴盛期绝大多数画作作品中,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到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等惊世之作都运用到了一点透视法则。这样的构图手法,在画作主体为多数人或物的复杂场景保证了画作主体与背景物之间整体的平衡和均匀感。以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为例,这幅位于罗马圣彼得教堂梵蒂冈教皇宮的壁画中,出现了多达49个人物。为了让画作体现史诗般的恢宏感,拉斐尔对于一点透视与背景空间的应用可谓如火纯青,顶部建筑与众多角色之间的空间关系把握得非常精巧,让整个画面丝毫不显臃肿繁重。这种宏观构图始于画作构思的初期,也就是整体框架的构思。

回过头来讲音乐的元素。声音的框架不仅仅是由声音中的每个音符元素构成,更是声音的各个元素与空间关系的表达组成。简言之就是声场的表达方式。优秀的声场并不是只关注于声场的大小,而是声场与声音密度的平衡基础之上,还要关注声场与细节、三频之间的关系所构筑出来的空间感。文艺复兴盛期的艺术作品在宏观构图与空间利用上用一个字来体会就是「正」。这个字当然也常被拿出来形容音乐器材的声音表达,一个「正」的声场所能体现出来的是良好的空间感、基本正确的定位和结象。而这样的形容放在DT880上是你觉得是否合适呢?

华丽的分割线,接下来是评测时间~

经典的延续 DT880 BLACK CHROME

说了这么多关于文艺复兴盛期的话题,我们回到本期的评测机DT880身上。对于DT880这只耳机总难免会带有一些个人情绪的色彩去评价它,因为它是我十多年发烧路上所购入的第一只全尺寸大耳,在我的心目中它就像领我进入一个全新领域的使者一般存在。在那个年代四大品牌的众多产品之中我选择了DT880的原因也离不开在前文中对其声音表现方式的描述: 它是一只「中正、健康、有态度」的经典耳机。是的,论其经典程度,DT880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80年的第一个版本的诞生,到如今的BLACK CHROME版已经是第7代的蜕变。如果说拜亚动力发明动圈耳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那么DT880就是这个时代中最经典的敬意,犹如文艺复兴时期对于整个西方艺术史变迁的影响一般。

DT880作为动圈耳机的结构是少有的「半开放」式耳机。在当年770、880、990的三旗舰时代,作为封闭、半开放、全开放的结构代表作,也充分反映了拜亚动力对于这三种结构声音表达方式的理解。选用半开放式结构的官方说辞是「能够同时兼顾开放式耳机声场开阔的特点又兼顾了封闭式耳机的隔音需求」所诞生的产物。然而个人的理解是拜亚动力对于这种结构作用于声音的表达方式是拜亚动力的调音师所追求的(因为旗舰产品T1也是使用半开放式结构的关系)。

作为最新系列的BLACK CHROME版本,在声音的取向与表达方式上基本完整延续了DT880系列的声音特点:声场开阔,三频以正三角方式健康分布,音色极其中性平衡。而正是这种不偏不倚的音色取向也经常在发烧圈中被一些玩家所诟病,称其为「拜亚味」或者「白开水」来形容拜亚动力对于其产品调音上的直白感。然而私以为,在长时间的聆听下,你也会体会到这种声音取向和表达方式所拥有的魅力。DT880正是这种魅力的极致所在。如果从素质角度出发,别说和今天的一众旗舰去比,甚至一些可能“入门”级别的竞争对手都能将他按地摩擦。DT880在信息量、透明度和声音密度上可以说是毫无出彩之处。然而这种不出彩的素质在很多音乐表现上却成为了优势,比如一些偏老的模拟录音上。DT880在素质上的缺陷反而营造出了一种相对良好的氛围感,犹如被达芬奇在其画作中所灵活运用的sfumato手法。DT880的声音虽然缺乏强烈的质感和突出的线条感,而且声音颗粒感和结象都很大,但是在这种素质的缺失之下却又不失整体的平衡,反而营造出了一种毛茸茸的空气质感让音乐凸显出一种复古的魅力。戴上DT880聆听自己熟悉的音乐,其最大的感受就是…貌似在素质上,你觉得什么都缺,却似乎又觉得什么都不缺。这正是DT880经历了20多年数个版本进化出的整体完成度。

虽然素质并不出彩,甚至有着脱离时代轨道的感觉,DT880的三频分布和音色表达放在今天不仅不掉队,甚至还能和第一梯队掰掰手腕儿。犹如文艺复兴画作中常用的三角构图法一般,优秀的正三角形三频能量分布完美地撑起了DT880优秀的声音框架,三频之间的衔接过渡也很顺滑。虽然整体而言,声音密度上有所缺失,却丝毫不影响其作为一个整体的声音表现。音色表达上,中正即正义,DT880完美中性的声音表达方式让其能够适应绝大多数音乐类型,其优秀的声音框架和舞台控制力也能够完美演绎很多场面复杂的音乐(如现场、大编制交响等)。这是很多万元旗舰也很难做到的。

综合来讲,DT880在驱动得力的前提下即使是放到现在还依然很有竞争力,甚至比许多售价高达万元的旗舰耳机声音要健康得多。然而今天的DT880虽然不至于成为时代的眼泪,却依然有许多因为时代和技术壁垒所留下的缺憾。首先难以驱动是一方面,最为根本的就是DT880在硬素质上和如今使用各种“黑科技”的旗舰耳机有着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信息量、透明度、背景和瞬态响应上,虽然DT880在调音和声音表现方式上非常取巧地让听者更加把注意力放在宏观整体上,然而站在评测者的角度,这些微观因素也是无法被完美掩盖的。尽管DT880在充分驱动下的聆听体验非常的enjoyable,但当你立刻换上一只Utopia或者HD800,你都能感受到素质上的巨大差异:更多的信息量和更黑的背景,更凌厉的瞬态与更高的密度。但是DT880在聆听体验的整体感受上,并不让人觉得比那些第一梯队的旗舰耳机差太多,因为它的声音完成度足够高。

注:综合得分比重,佩戴/做工占15%,三频分布/频响占20%,整体音色/乐感占20%,整体质感/素质占20%,前端宽容度占5%,音乐适应面占10%,可玩性/潜力占5%,性价比占5%

结语

罗马的奥匹亚山下的一座不起眼的公园,墙壁上绘着涂鸦,年轻人闲散地踢着足球,老年夫妇们遛着狗,而这座永恒之城最宏伟宫殿的一部分,就埋在这片土地之下。15世纪末,几名发掘者在奥匹亚山上进行挖掘后发现了一堆碎石土层下被掩盖的是华丽壁画所覆盖的穹顶。拉斐尔闻讯赶往挖掘地一探究竟,惊叹于穹顶四壁装饰性图案的美轮美奂,这趟经历为拉斐尔在梵蒂冈教堂的艺术作品中产生深远影响。而这片被砂石尘土掩埋千年宫殿的主人与设计师正是古罗马皇帝尼禄 · 克劳迪乌斯。比起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更被人们熟知为一位暴君。也许尼禄也正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他的疯狂正源于对艺术的追求,而正是这种追求的产物影响了千年后的一代又一代艺术家。没有他们的艺术成就,就没有文艺复兴时期对于人文艺术的重新定义。音乐器材也是一样,为何有些上古神器如此经典,正是因为它也对其之后的Hi-Fi产品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而DT880正是这些经典中值得致敬的耳机之一。

注:DT880只是艺术表象形式趋向于文艺复兴盛期的耳机之一,实际上拜亚动力的多款耳机的声音表现形式能归于这一类别,另外还有诸如森海塞尔HD650、HD700,Audeze LCD2、LCD3以及STAX 007、MrSpeakers Ether Flow、FINAL D8000等等。你心目中趋于文艺复兴艺术表现形式的器材还有哪些呢?欢迎留言讨论。

下期预告:耳机与西方艺术史(二)矫饰主义的魅力与 Ultrasone Edition 15

彩蛋,你有所不知的达芬奇

既然这次聊到了文艺复兴,那织语就和大家多嘴两句关于达芬奇的故事,哈哈。虽然达芬奇很牛x,是个博学家,其研究涉足艺术、天文、物理、机械、医学等等,对人文和艺术影响深远,但是在文艺复兴的大艺术家群体里,达芬奇叔叔在艺术层面还真算不上是多才多艺的呢。我们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大哥哥米开朗基罗,称得上是该时期的顶梁柱。从绘画、壁画,到雕塑、建筑设计,米开朗基罗可是无所不能,而且和梵蒂冈教会统治阶级有着非常好的关系。比起被逐出意大利的达芬奇日子可是过得那叫一个好,那么米开朗基罗在罗马有多大的话语权呢?当初造圣彼得大教堂的时候,由于石材不够,教皇特么居然要拆罗马斗兽场来填补石材空缺,虽然遭到教会和学者等诸多抵制,嗯,他还是真给拆了,当已经拆得差不多的时候,咱们米大哥坐不住了,跳出来怒斥教皇对人文遗迹要有起码的尊重教皇才罢手,如今你去罗马看到的斗兽场就是当年被拆剩下的233。老米后面还有个拉斐尔,那可是青年才俊啊,艺术创作涉猎广泛,而且特别高产,要不是死得早…

扯回来,说咱们达芬奇,大家都知道达芬奇的名作除了「蒙娜丽莎」之外还有个「最后的晚餐」,对艺术有兴趣的朋友一定了解最后的晚餐是一幅「壁画」,然而呢…它严格上来说并不能算是壁画,因为…达芬奇,不会画壁画…壁画和油画的创作流程和形式上存在很大的区别(这里就不一一讲解了)而达芬奇只精通于绘画油画。那么最后的晚餐是如何在墙上画出来的呢?嗯,答案是,达芬奇开了个挂,用画油画的方式去画壁画。在墙上绘画的地方使用一种黏性石膏和其他辅助材料并在上方作画并分区域一点一点的上色定型。这就是为啥作为“壁画”的最后的晚餐这么经不起时间冲刷的原因。现在最后的晚餐色彩的饱和度已经不及刚画完时的30%,曾有数次科学家们想用各种方法拯救最终无果。反观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嗯,再战个几个世纪都没关系,「最后的晚餐」就没那么幸运咯。其实由于达芬奇的作画手法,会形成随着时间的老化和褪色,诸多作品在刚创作完成的时候和你现在看到的有极大区别。什么?你想知道蒙娜丽莎刚画完什么样子的?

有没有被毁三观?哈哈哈,这证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艺术都会被赋予新的价值和不同的直观感受,所以,还不快把你最心爱的耳机煲起来?

织语工作室/Zinc Audio Salon

Hi-End / Design / Lifestyle

杭州文二路299号/ No.299 Wen‘er Road HZ

欢迎关注我们:

沙龙号:织语沙龙

评测号:织语工作室

Bilibili: 织语工作室

YouTube: Zinc Review

淘宝:织语工作室

报名参与活动/商业合作请*

WeChat: zhiyuworkshop

Weibo: @织语工作室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