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岁时,他的母亲去世了。
22岁那年,他所在的公司*,他失业了!
23岁时,他竞选州议会议员,在13位候选人中,他排在第八。
24岁那年,他借钱和朋友创业。到了年底,生意失败了。当地警察没收了其财产以抵偿债务。而不久后,他的合伙人也去世了,身无分文,他承担了合伙人的那部分债务,在其后的数年中一直在偿还债务。
25岁,再次竞选州议会议员。这次他胜出了。
26岁时,他终于可以结婚了。但未婚妻却在婚期之前永远离开了他。第二年他陷入抑郁,精神崩溃。
29岁时,他竞选州议会议长。失败!
34岁,代表所在选区,竞选美国国会席位。失败!
35岁,国会竞选,这次胜出了!他去了华盛顿,政务突出。
39岁,任期结束,再次失业。他所在的党,只能任期一届。
40岁的时候,他想到土地管理局找个局长的职位干干。失败!
45岁时,代表自己的州竞选美国参议院。以6票之差,败!
47岁时,他和民主党人竞选副总统一职,败!
49岁时,他又竞选参议员一职。然后又失败了!
两年后,在他51岁那年,在经历了半辈子的失败和失望之后(除了在家乡伊利诺伊仍然默默无闻),亚伯拉罕·林肯终于被选为美国第16届总统。
成功就是屡遭挫折而热情不减
失败是成功之母,那爱迪生的故事不就是从失败中成功的。
英国的科学家戴维和法拉第发明了一种叫电弧灯的电灯,但其寿命不高。
爱迪生开始做实验找寻灯丝材料,用白金丝作灯丝,效果也不理想。就这样,他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英国一些著名专家甚至讥讽爱迪生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一些记者也报道:“爱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爱迪生面对失败,面对所有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他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每一次的失败,意味着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1879年10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爱迪生的老朋友麦肯基来看望他。爱迪生望着麦肯基说话时一晃一晃的长胡须,突然眼睛一亮,说:“胡子,先生,我要用您的胡子。”麦肯基剪下一绺交给爱迪生。爱迪生满怀信心地挑选了几根粗胡子,进行炭化处理,然后装在灯泡里。可令人遗憾的是,试验结果也不理想。“那就用我的头发试试看,没准还行。”麦肯基说。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爱迪生,但他明白,头发与胡须性质一样,于是没有采纳老人的意见。爱迪生走身,准备为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他下意思地帮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线外套。突然,他又喊道:“棉线,为什么不试棉线呢?”麦肯基毫不犹豫地解开外套,撕下一片棉线织成的布,递给爱迪生。爱迪生把棉线放在在U形密闭坩埚里,用高温处理。爱迪生用镊子夹住炭化棉线。准备将它装在灯泡内。可由于炭化棉线又细又脆,加上爱迪生过于紧张,拿镊子的手微微颤抖,因此棉线被夹断了。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爱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线装进了灯泡。此时,夜幕正在降临,爱迪生的助手把灯泡里的空气抽走,并将灯泡安在灯座上,一切工作就绪,大家静静地等待着结果。接通电源,灯泡发出金黄色的光辉,把整个实验室照得通亮。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但是,这灯究竟会亮多久呢?1小时,2小时,3小时6767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这盏电灯足足亮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后来1879年10月21这一天被人们定为电灯发明日,标志着可使用电灯的诞生。虽然这样,爱迪生并没有满足,他没有陶醉于成功的喜悦之中,而是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45小时,还是太短了,必须把它的寿命延长到几百小时,甚至几千小时”。
有一天,天气闷热,他顺手取来桌面上的竹扇面,一边扇着,一边考虑着问题。“也许千篇竹丝炭化后效果更好。”爱迪生简直是见到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试验结果表明,用竹丝作灯丝效果很好,灯丝耐用,灯泡可亮1200小时。经过进一步试验,爱迪生发现用炭化后的日本竹丝作灯丝效果最好。于是,他开始大批量生产电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