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锄地挖出战国怪石,刻文指向消失2200年古国,弥补史记缺憾

农民锄地挖出战国怪石,刻文指向消失2200年古国,弥补史记缺憾

首页游戏大全大王来捕鱼更新时间:2024-06-15

战国这一名词源自“战乱频仍”,据史*载,上古时期,华夏大地共有上千个方国,经过数百年“大吃小”式的兼并,到春秋时期见诸史书者只有108国,进入战国中期,则只剩屈指可数的十余国。

除了秦、赵、魏、齐等七个一流强国外,还有宋、卫等二流小国也被收录到《史记·世家》当中。然而,有这样一个奇葩小国,国土只有500里,却能够大*四方,从燕赵齐三大国中夺取大片领土,与强国魏国同时称王,没有人能说得清它从哪里来,就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因为资料不足,没有单独给它写传。

这个国家就是中山。

中山国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左传》:“中山,鲜虞”,鲜虞则是白狄的一支,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山国属于外族,因为受夷夏观影响,凡是中原地区之外的皆被称作夷狄戎蛮,殷商在入主华夏之前,也被称为东夷。

虽然被归类为“夷狄”,但中山国却并不野蛮落后,战国策》曾记载,“中山专行仁义,贵儒学”,邪门的是,这样一个尊崇儒学的国家却十分好战,而战斗力又十分爆表,公元前376年燕赵两国联合讨伐,不仅没占到丝毫便宜,燕军主将甚至还阵亡了。

公元前332年,中山国甚至主动发兵攻赵,兵峰直指鄗邑,赵国震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直接原因,就是要“报中山之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占据天下九分之一,有着战国第八雄之称的中山国,却给后世留下了长达2300年的谜团:中山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上世纪70年代,河北考古工作队在平山县三汲村进行考古调查时,有农民反映之前锄地时曾挖出一块长90、宽50、厚40厘米的怪石,上面刻画着不认识的文字,工作队看后判定,刻字既像甲骨文又像小篆。

经北京专家释读,这块怪石所刻文字为小篆,内容共有19字:“监罟有臣公乘得,守丘其臼旧将曼,敢谒后贤者”,意思是(为大王)监管捕鱼和园林的臣子公乘得、看守陵墓的旧将军曼,敬告后来的贤者。

最终确认,这块怪石为战国时期中山国守丘刻石,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石刻。毫无疑问,石刻文字上的记载,让消失了2200年的中山国横空出世。

果然,经过近30年的考古发掘,三汲村共发现六处中山国墓葬,出土大批国宝级文物。其中既有采用了磨光压划技术的陶器,也有世界上最早有文字标述的地图—兆域图铜版。

工艺之高、制作之精,佐证了中山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采用小篆字体的守丘石刻,也证明中山国的文化面貌与中原国家基本相同,弥补了史记的缺憾。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个身处战国夹缝,土地贫瘠的国家,究竟靠什么支撑起连年的战争呢?

《战国策》曾提到:中山“仰机利而食”(做买卖)。在考古发掘中,中山王陵也大量出土了燕赵两国刀币和铁盆、铜鼎、铜器、错金银器,显然,支撑中山国南征北战的居然是发达的商品买卖。

更神奇的发现还在后面。中山王错墓近前发掘出四处殉葬坑,其中一处为葬船坑,南室东南并列三只大船,南北各有一条小船,北室则发现有主船残骸,这说明,地处北方内陆的中山国,竟然有舟师建制。这也颠覆了只有楚、吴等南方诸侯国才有舟师的传统印象。

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地狭民少的中山国,能与齐晋(赵)抗衡数百年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