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小人国》:放开手脚,充分锻炼多动孩子的空间感知能力

纪录片《小人国》:放开手脚,充分锻炼多动孩子的空间感知能力

首页游戏大全抖音小游戏逃离纸盒镇2更新时间:2024-04-19

纪录片《小人国》,记录了小朋友们在北京郊区一所名为“芭学园”的幼儿园里的真实生活。

镜头下,并没有出现经常在电视里能看到的“品学兼优”的乖孩子,相反,展示出来的都是有各种“问题”的小朋友,他们捣乱,他们执着、他们个性,他们跟别的孩子不一样。

有的小朋友,总是一刻不停地捣蛋,到处扔东西、满世界窜高爬低,无所畏惧。

在有些家长眼里,看到的是孩子的折腾,孩子的好动。

可是,老师们看到了孩子探索空间的心理需求,明白孩子是进入空间敏感期了,因此对他们的行为充满了理解、包容和关爱。

下面,本文就来分析孩子们做出各种探索空间行为背后的原因,以及我们成人如何去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时期。

01从《小人国》看进入空间敏感期孩子的具体行为

所谓空间敏感期是指:儿童发展到一定阶段,通过物体的位置、运动以及弯曲的视界探索空间,并由此得到空间感,形成空间概念。此时孩子会慢慢发现原来这一物体和那一物体是分离的,于是他会通过抛撒、移动物体等行为来探索空间,感知他和物品以及空间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空间敏感期。

美国的儿童专家格塞尔·阿诺德认为:

空间敏感期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最早的时候,孩子是依靠身体来感知空间的,通过扩大对于空间的感知来探索这个立体的世界。

孩子在母亲的子宫里动的时候,包裹着他的子宫就跟着一起动。

孩子从紧紧包裹着自己的空间——子宫,进入到空旷的无、所依托的巨大空间时,他依然认为世界和自己是一体的,他动的时候世界也会动。

但是慢慢他们发现周围的物体是独立与自己,单独存在的,逐渐建立与世界的联系。于是,他们不停的通过身体动作探索世界,调动一切感官,感知周围的立体世界。

和《小人国》里的描述的一样,孩子早感知空间时,常常会有以下一些行为:

1. 把东西从盒子里倒出去

刚满2岁的锡坤,把盒子里的教具慢慢的全部倒出来,满的都是。而且特别专注得看着掉在地上的东西。

扔东西、倒东西的过程中,孩子发现物体与物体是分离的,同时还发现了因果关系:因为自己的动作行为,使得东西掉到地上了。

2. 各种各样的“洞”

锡坤把把鞋、盘子、球、玩具等东西一个一个从教室里拿出来,全部都扔进垃圾桶这个大大的洞里。

他还细心得看到地上的小洞,往小孔里塞东西。

通过把东西放进洞里、塞进缝隙里,孩子发现空间有里面和外面的概念,能把东西塞进去、取出来。

体验过塞东西之后,孩子开始把自己塞进各种“洞”里,比如床底下、大纸盒子、衣柜等等,用身体去探索空间的大小。

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

那些喜欢待在自己小空间的快乐孩子,是他们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孩子们的自我意识敏感期来了,他们已经懂得把自己和周围区别开来。

把自己放进狭小空间,也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

3. 窜高爬低

小锡坤爬教具柜,在堆放物品的地方想象自己在爬楼梯。

这些攀爬行为,都是儿童在运用身体对空间的感知和把握。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作能力的增强,孩子会开始喜欢从高处往下跳,并不断尝试征服更高的高度。与此同时,他们对身体的控制和空间的感知能力也变得越来越强。

02

空间敏感期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儿童教育专家蒙特梭利说:

有些时候,我们会将孩子随心所欲的性情误认为是一种任性的表现。实际上,孩子一点儿也不任性,只是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而已。

空间敏感期,孩子在探索空间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不仅仅是感知空间大小

孩子在空间敏感期通过各种动作行为感知空间。

除了感知空间的大小外,孩子身体所有的器官都在感知这个空间的存在,不断在增强大脑和身体彼此之间的协调性。

孩子喜欢玩具隧道,有的孩子在第一次钻洞的时候会撞头,有的孩子钻的时候整个身体都爬到地上匍匐前进。因为他们的视觉判断不足,大脑下了错误的指令指挥身体行动。空间能力强的孩子不仅身体的高度刚刚好,而且钻的时候动作迅速敏捷。

就好像停车入位,新手则要揉好几次方向盘才能停好,老司机一次就成功入位,原因就在于二者对空间的判断和车的掌控能力不同。

空间感知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对立体的空间的长短、高低、远近就能进行正确的感知和判断。

2. 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孩子对空间有了正确的感知和判断,在头脑中会慢慢建立立体空间的精准模型,逐步提高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起来之后,借助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就能在大脑中对具体事物的关系进行准确的想象和判断。

而这些,都是对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思维的基础。

3. 满足好奇心和激发探索欲

这个世界的一切对孩子而言都是新鲜的、有趣的,因此他们天生的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索世界的未知事物和未知空间,在探索过程中,发现新的乐趣并自我满足。

密歇根大学幼儿科学副教授Prachi Shah2019年四月发布了一项研究:

在对2600名孩子进行调查后,他发现在幼儿园中,好奇心越强,数学和读写能力就越强。而在水平相近的孩子中,好奇心越强,“努力控制”和集中精神的能力,以及观察力也越强。

他们不停地探索空间,感知空间、满足好奇心,不仅对启蒙阶段的孩子智力开发和注意力都有极大裨益,而且从而激发对更多未知事物的探索*,对这个世界永远充满新鲜感和热爱。

03

保证孩子在空间探索过程中的安全

帮助孩子顺利度过空间敏感期充满了矛盾,一方面要满足他们的探索需求,另一方面,还必须尽全力保证孩子的安全。

1. 做好防护措施,保证孩子的安全

当孩子开始在家里爬来爬去逃出探索的时候,父母就必须给孩子创设一个安全的环境,杜绝安全隐患了。

稍有不慎,孩子具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危险。

就在上个月的3月9日,广东深圳某小区两名女童从19楼阳台防盗网坠落身亡,警方排除刑案可能。知情人称,两名女童分别是9岁和5岁,事发时家中有人但未注意悲剧发生。

一个家庭因为防范措施不到位,造成了两个孩子失去生命的人间惨剧,实在令人痛惜不已。

安全无小事,悲剧悔终生。

家里的的安全防范千万大意不得:

墙角、桌角贴上安全防护条、防护角,防止孩子碰到磕伤、撞伤;

给插座的插孔塞上插座盖,防止宝宝把手伸进去抠小洞

危险的物品,如药物、剪刀等物品,尽量放到高处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

保证家里的门窗都关严实了;

尽量不要孩子脱离成人的视线,关注着孩子;

......

总之,尽可能地排除家里存在的隐患,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由自在的探索空间,让他更好的发展自身的能力。

2. 陪伴孩子一起探索,促进孩子的协调发展

父母引导孩子进行空间探索时,将孩子的注意力放到安全的探索性空间里,让他发现那些地方的乐趣。

千万不要为了防范危险,而把孩子禁锢在有限的空间里,这也不让玩,那也不能摸,人为地把孩子变成一个“乖娃娃”,这样不仅限制了孩子的身体,更限制了孩子的心理发展和正常成长。

当孩子这里摸、那里爬、一会儿塞东西、一会抠小东西的时候,不仅是在锻炼空间感知,也是在锻炼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让手眼的协调性得到良好的发展,这些对孩子以后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运动发展能力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家冰心说:

让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由自在地生长。

我们不能为眼前的安全,而禁锢孩子探索的天性和内在发展的需求,而要从长远考虑,解放孩子的双手和双脚,顺应孩子的自然发展,陪着孩子一起探索。

3. 正确的语言引导

每次探索新的空间,对孩子而言,都是一次适应新环境的体验,家长除了陪孩子玩,还需要跟着说,用语言描述物体在空间位置、物体和物体的位置关系,比如左和右、上和下、里面和外面、整体和部分等等。

让孩子的在感觉体验的同时,通过理解家长这些方位词语,能加强孩子对空间的认知能力。

04父母如何在帮助孩子顺利度过空间敏感期

1. 主动设置活动内容,满足孩子需求

《小人国》里的老师观察到班里的小朋友喜欢扔东西、装东西后,专门设置了扔树叶的游戏,主动满足孩子空间探索的心理需求。

当父母发现孩子进来喜欢空间感知的某些行为时,可以主动和孩子玩相关的游戏。

例如,孩子喜欢扔东西,父母可以和孩子玩扔东西的游戏,诸如枕头大战、扔球、投球之类;

孩子喜欢躲到床底下,父母可以和孩子玩躲猫猫的游戏。

通过主动和孩子多方面的互动,更好地满足孩子的空间探索需求。

2. 设置环境,满足孩子需求

《小人国》的幼儿园里,操场上挖了土坑,让孩子可以在土坑自由地上蹿下跳,满身泥土也无所谓。

在树底下设置了秋千,孩子们可奋力地荡向最高处。

这些,都是老师们为了满足孩子的对空间探索的需求,设置的外在环境,孩子在玩的时候就可以自由地去探索空间、感知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变化。

父母可以在家里也布置上大纸箱子一类的物品,让孩子开开心心地躲起来。

还可以经常到户外荡秋千、爬山、坐缆车等等,感受空间,感受世界。

3. 理解和包容孩子行为

《小人国》里,锡坤把东西都投进了垃圾箱,老师完全没有阻止锡坤的行为,只是在锡坤完成投递探索后,默默地把他投进垃圾桶里的东西全部收回来,洗干净。

看到锡坤爬上爬下,也并没有立即喝止他、批评他,而是在判断他不会受伤的情况下,允许他。

这需要的不仅是成人的理解,还需要极大的包容心才能做到的。

如果你看到孩子把衣柜里的衣服扔的满地都是,看到孩子把从米袋子里用手掏出来放地上,然后又放进去......

希望作为父母的你,不要大发脾气打骂一顿,伤了他的探索之心。而是能够尽量保持冷静,平心静气地做好善后工作,从好的方面鼓励孩子,对于不好的地方能做到良好沟通。

《小人国》的锡坤把盒子里的教具倒出来,满地都是。老师耐心地示范,和锡坤一起收拾。

老师的及时引导可以说是相当智慧了,既收拾了教具,对孩子而言是另一种探索,用身体掌控工具,把东西放进盒子里,完成另一种形式的空间探索。

父母同样需要在实践中摸索智慧的方式面对孩子在探索空间时的破坏行为。

05最后

有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一家超级大公司的总部进门处,放置着一个巨大的鱼缸,里面有十几条热带的杂交鱼,这些鱼的体型在两年之内基本没有多化。

有一天,公司董事长的儿子来公司玩,试图抓鱼玩的时候不小心把鱼缸打破了。那些鱼只能被暂时放到外面的喷泉中,两个月之后,那些鱼的体型由原来的三寸疯狂地长到了一尺。

这个故事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鱼缸法则。

鱼被限制在鱼缸中永远也长不大,给他换一个大的池子就能迅速地成长。

孩子在空间敏感期,生理上、心理上都需要自由探索外部环境,限制他的自由等于限制了他心智的正常成长。给他提供广阔的天地,让孩子随心所欲地探索,他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更茁壮的成长。

愿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像《小人国》里的孩子一样,按照自己的内在规则和发展需要自由成长。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