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男孩比女孩更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我的同事描述了他们班的一个男生:
- 班级的同学全部来告他的状,说他动不动就打人。和别人争论两句,说不过就动手打人。上次还把同桌的脸抓破了。班级的同学没人愿意和他做同桌。
其实,像他这样的男孩子非常多,每个班级或多或少的都存在这样的男孩子。我也见过许多愤怒的男孩,比如小区里面欺负人的小霸王,街边的不良少年。
甚至,一些看起来沉默寡言的男孩子,心里也装着一个炸药桶,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砰”的一声炸开了。
我们普遍都认为:比起女孩子,男生更容易愤怒,更会把愤怒诉诸于暴力。
我们都了解男孩和女孩之间的一些行为差别:比如男孩更好动一些,精力更旺盛些。在小学阶段男孩经历的麻烦多一些,产生的问题也更多。
但这都不及男生与女生在极端暴力之间的差异:
谈论到一例抢劫或*人案件时,大家都会下意识觉得犯罪嫌疑人是男性。另有调查表明:约有95%的青少年*人犯是由男孩子实施的。
以至于我们形成这样的“刻板印象”:男孩体格健壮,他们容易发怒,会用很极端或者很暴力行为去表达自己的愤怒。
这些刻板的印象让家长和老师以更严厉的教育方式去管教男孩子,似乎我们对他要求越严格,就越能压制住他的暴力行为。然而,却把男孩子推向更痛苦的边缘。
那男孩子为什么容易产生暴力行为?我想从这三个方面来解释:
⑴男孩子的暴力往往来自于防御,而不是进攻或者掠夺。
有些人认为男孩暴力,是因为他们的雄性激素水平旺盛,侵略性强。但并不是这样的。其实男孩子很脆弱,只有觉得被威胁、被欺负、被逼入死角,才会拿出攻击的姿势。
就像一开始说的那个男孩子,通过后来的观察才发现:
- 每次都是班级的小朋友故意的逗他。他不会说、不善于表达。别人说他,他只能干着急。说不过别人,最后他只能通过暴力的方法去解决。并且,到了老师那边也不善于表达。往往被其他小朋友先告状,自己只能说是他们先惹我的。
有一项调查研究表明:那些校园里的霸凌者或者放学后爱打架的孩子,往往不是班级里最调皮、最活泼的男孩子,而是那些社交能力差、感到被人排斥、羞辱的男孩。他们只能把自己的伤痛诉诸于暴力行为。
⑵相较于女孩,男孩更难读懂别人的情感暗示。
行为学家肯恩•道奇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 让几个三年级的小男孩到有监控的屏幕里看那一段录像。录像里,有一个和他们年龄相仿的男孩子坐在地上搭积木。请这几个男孩子想象自己就是那个搭积木的孩子。
- 接着另外一个孩子走过来了,从积木塔旁边走过,碰倒了积木塔。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碰到的,暂时还难以分辨。
- 这只是一个普通的碰撞,就算怀疑是那个男孩是故意的,正常人也不会表现出太大的敌意。但是缺乏情感领悟力的男孩则会把他解读成有敌意的。
这就像很多父母说的:“我的女儿,只要看到我的眼神就能停止了。我的儿子,我只能冲他吼叫。”
男孩的情感把握要么找错了方向,要么极为匮乏。很多时候,他们本不明白是什么点燃了他们的怒火,也不理解这怒火有多强烈。他们只知道生气了要发泄,转而向愤怒转化成暴力。
⑶残酷的社会环境让男孩总以攻击的姿态面对压力
现行教育的主流就是男孩是勇敢的、坚强的。即便受了伤害也不能哭泣,要有一种“男子汉”的气概。势必要求男孩与“娘娘腔”划清界限。
男孩活在一个狭隘的世界里,人们对他们的评价只有“勇敢”和“弱小”。
- 例如,当儿子被欺负时,大部分爸爸的做法肯定是叫儿子打回去,这才表明你不好欺负。是个勇敢的孩子,反之则是懦弱的。
- 男孩还必须把打架作为一种爱好,即使你不打架,也要表现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这就造成了,只要男孩自己或者别人流露出一点脆弱、同情、可怜的表现,他们就会毫不留情的攻击别人,以证明自己的“男子气概”。
特别是当青春期临近,性别的认同日益增强,男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拥有“男子汉”的气概。这种想要被认同的心态,不可避免的激起男生之间的挑衅。
女孩摔倒了,我们多半会立马把她扶起来,并耐心的安慰。而男孩摔倒了,我们通常会不耐烦,有什么好哭的,自己爬起来。
就像书籍《培养高情商男孩》中所写的那样:
也许是因为男人在这个社会中享有太多的权力和优越感,我们会趋向于认同男孩在未来一定会取得成功,因此他们童年遇到的任何困难都微不足道。同时,我们想当然地认为男孩都应该独立、自信和成功,而不是敏感和依赖他人。
很多时候,这只是大人的一厢情愿。即便是男孩,他也是孩子,非常容易受伤。
- 记得自家孩子的一次经历:因为初学水粉,他在叠色这一块一直弄不好。他的挫折感强烈,闹情绪了。爸爸看见了,没有弄清楚原因,就把儿子批评了一通。本来儿子就不高兴,现在更是火上浇油,直接气的把笔扔了。
爸爸对他情绪需求的忽视,导致他不懂得应该如何正确表达情绪,直接用摔笔表达自己的愤怒。
因为长时期对男孩的情感忽视,使得他们默默地承受情绪的困扰。当男孩对痛苦忍无可忍,就会采取行动。
换句话说,男孩在愤怒时,家长本应该像对待女孩一样,帮他们疏通负面情绪。
男孩的问题往往招致家长严厉的管教。结果是,越是压制就越是逃避,积累到一定程度,爆发自然就不受控制了。
看起来,这都是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但本质上来说其实属于父母的教育错误。高情商孩子都是教出来的,而不是打击出来的。
⑴抛弃性别的刻板印象
培养男孩确实应该重点培养男孩的勇敢、坚强和责任意识。但现实情况中,大部分家长都热衷于夸大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甚至一味地强调男孩的阳刚之气。让他们接触暴力玩具,还“鼓励”男孩打架。
美国纪录片《面具之内》就说明这个现象:
大部分家长所认为的男子气概,就是让男孩拒绝所有女性化的东西,实际上这正是性别歧视的起源,也是男孩暴力倾向的助长者。
这会给孩子带来暗示:男孩也要像个男人那样,用自己的侵略性和暴力去解决问题。
这一切都不足以让男孩真正强大起来。如果希望男孩成为一个内心强大,拥有丰富的情感和共情心的人。最根本的一点:我们应该摒弃陈规旧俗,用新眼光看待他们。
- 一个简单办法:经常和男孩谈论彼此的内心世界;学会倾听;尊重男孩的想法和感受;给予适当的引导;分享自己的内心情感。
⑵帮男孩增强情绪觉察力,正视愤怒
男孩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比较弱,当你的儿子在愤怒的时候,他根本不会听你在说什么。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简洁有力的词语,表达他正表现出来的情感。
比如“妈妈今天加班了,没陪你玩,你感觉很烦躁”。“乔治打你了,你很生气。”
帮孩子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他才能在自己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及时识别出来,并找出背后的原因,进行针对性解决。
假以时日,你甚至能向他建议另一个更为积极的反应——提供建议。
“妈妈今天加班,没陪你玩,你感觉很烦躁,你可以看会书来打发时间”。“乔治打你了,你很生气,你可以告诉他,再打我就不和你做朋友了。”
或许,一开始,孩子并不接受你的建议,但慢慢地,他会变得更善于让自己从强烈的情绪中走出来,而不是依靠本能的反应。
⑶及时暂停,缓解冲动的攻击
眼看着几个在一起玩耍的孩子起了冲突,矛盾越来越激化,就要动手的时候。这时不妨打断一下:“有什么问题就说出来。”
这种提醒不仅能促使男孩察觉自己的情绪并说出来。还能在行为和情绪之间按下“暂停键”。留下一段缓冲的时间。让冲动的攻击行为停下来。当讲出来,情绪的压力就得到了释放。愤怒和敌意就会减轻。
⑷教会男孩平息愤怒的方法
※自我对话
安东尼•饶曾说过:“成长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学习劝说自己度过让人沮丧的处境。”
男孩的生活中,每天都用让他愤怒,想打人的事情发生。不可能都去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那么不妨先教男孩来场自我对话:
- 当有孩子霸占着滑滑梯,不愿意给你玩。你的心理很愤怒。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和自己谈论这件事情。“那家伙是个混蛋,他以为这个地方是他家的啊?”然后,要和自己谈论接下来要做什么,或许还幻想着冲他大喊大叫,叫他滚开。最后,告诉自己这件事,不值得自己烦恼,如果打架可能更麻烦。
这就是利用自我对话,在自己的头脑里处理愤怒。
※发泄愤怒
暴力是男孩表达愤怒的一种方式。男孩愤怒时,首先需要一个生理的释放。
当男孩的情绪特别强烈时,可以给他一个枕头、一些软的东西,在他需要发泄的时候可以打击。
也可以在他的房间设置一个”发怒区”,让他在里面发泄自己的怒气。给孩子一个发泄的示范:“你生气,我也生气。”然后打击枕头。你会发现生气的小孩反而变得兴奋。
当然前提是保证安全,不能伤害自己,也不能伤害别人。
总之,想让男孩子走出这种困局,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自己有权利体验所有的情绪和感受。我们要明确的告诉男孩,脆弱是正常的,男孩不需要一直坚强。要合理表达自己情绪,在这基础上踏实前进,慢慢勇敢和自信,最终会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