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古代战争真正交战的时间非常短,典型的如长平之战,从赵括出战,到赵军被围只用了不到半天时间。
可是为了打这场战争所做的准备用了非常长的时间。廉颇与秦军对阵就用了半月有余,此外赵军被围以后,秦军援军从征兵到开赴战场又用了四五天时间。
所以古代战争之所以会耗时长久基本都用在行军以及等待作战时机(等对方犯错误)的时间上了。
而真正的交战不会用很久。至于将军百战死那句话,因为木兰是北征少数名族,目的是击败敌人整个名族,所以这不是一场战争可以搞定的。
所以当时应该是打了很多次仗。而且古人交通 也不发达,那时候从西安到北京就要走一个半月才能到。
但是由于只要开始出征就要开始吃粮食,所以对国家消耗很大。孙子说过,十万军队出征,军费要日费千金,对国家来说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
因此,战争要做充足的准备,并且以最快的速度结束。
古人的战争一般大的都很短
曹刿论战中不是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就是说三鼓过后就累了,打不赢了
但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士兵,又装配了合理的武器则会有效的延长作战时间,这就是欧洲出现“佣兵制度”和“兵役制度”的原因
当然一代开战,不分胜负就休兵的情况是很少的,因为一方累了,对方也是同样的累,所以就能僵持下去,当如果一方突然来了新的有生力量(乘坐新生力量或叫生力军)则会使战场形势一边倒,但即使是现代战争,撑过开头的4-8小时一般也就算度过难关,所以,一般来说古人打仗,很少有人能坚持3个小时以至以同样的速率作战,但由于对方的体能也在迅速下降,所以双方都差不多,于是不会停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