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2年,山东富户潘守廉正在街上闲逛,突然看见煎饼摊前,一个妇人在给孩子喂奶,他立刻走上前,对妇人说道:“就是你了,跟我回家。”
这位妇人姓邱,和丈夫带着7个孩子,一路逃难到山东。可丈夫是个文弱书生,在路上病死了,当时,两人最小的孩子,才出生不到7个月,而老大也只有11岁。
邱氏一个弱女子,愣是咬着牙撑起了整个家。她先是带着几个孩子,找了一个无人住的荒屋,收拾下安顿下来。
一开始,她靠给人洗衣服谋生,但是收入太过微薄,没办法养活一大家子人。后来,她便带着几个孩子,到街边摆摊卖煎饼。
老七还得抱在手上,没客人来的时候,她就见缝插针地给老七喂奶。
这天,她正在给孩子喂奶,煎饼摊前突然来了一个穿着体面的中年人,一见她,就说:“就是你了,跟我回家吧。”
邱氏以为是遇上了登徒子,杏目圆睁,立刻把衣襟放下,站起身就准备开骂。
那中年人一看势头不对,忙解释道:“这位大嫂,莫急,是我没说清楚。我叫潘守廉,在给我的孩子找奶妈。我看大嫂面相好,是个老实本分人,不知你可愿去我家?”
邱氏喜出望外,没想到在街边摆摊竟然摊上了这么个好差事。立即就答应了下来。
潘守廉为人仁厚,听说邱氏有7个孩子之后,专门拨了一间比较大的屋子给她和孩子住,每个月给她开一两银子的月钱。邱氏是个感恩图报的人,见主顾对自己一家这么好,一心只想报答潘家。
她把潘家小少爷照顾得无微不至,除了分内的事,她还总是带着孩子们,收拾院子,把潘家里里外外收拾得非常利落。
潘家先前请过好些奶娘,不是懒就是馋,还有些爱赌,潘家上下都对邱氏赞不绝口。潘守廉找到邱氏,说要给她加月钱。
邱氏婉拒了,吞吞吐吐地说:“老爷,不用给我加月钱。可不可以......让我那几个大的到潘家的私塾去念书?要是可以,老爷,你不给我开月钱也可以的!”
潘守廉一愣,随即点头:“这有何难!就让他们几个跟着学吧。读书是好事,你的月钱,还是每月给你。”
邱氏千恩万谢,磕了好几个头。回到屋里后,把上私塾的事,和几个大的说了。又教育道:“潘老爷对我们一家恩重如山,你们一定要好好学,日后有机会了,要报答他。知道吗?”
自此后,邱氏的几个大孩子便跟着潘家的孩子们一起上下学了。
当邱氏劳累了一天,看到在案头读书习字的儿子,内心里便一阵欣慰,觉得自己的一番辛苦总算没有白费,日子在变得越来越好。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这天,到了私塾下学的时间,只见老二老三和潘家大少爷几个孩子,一路哭喊着进门,老二语不成调地对邱氏说:“妈妈,大哥被土匪抓走了!”
邱氏眼前一黑,便晕了过去,过了一会儿,她悠悠醒转,已经躺在床上,床边围满了人。
坐在床沿的潘夫人一见她醒转,便握住她的手,说道:“奶娘,你别担心,你家老大是为了救我们少爷,才被土匪抓的,不管土匪要多少赎金,我们保管把他赎回来。”
接下来,邱氏才从潘夫人口中得知事情原委:原来,几个孩子下学路上遇见几个土匪,土匪点名说要绑潘家大少爷,弄点钱花。
邱氏的大儿子见机极快,立即主动站出来,说自己是潘家大少爷,其他几个只是奶娘的孩子,然后就被土匪带走了。
夜深了,潘家灯火通明,无人入眠,大家备好了赎金,只等土匪送消息来。
三更时分,潘家的院门被叩响了。大家急忙涌到门口去看,一开门,只见邱氏的大儿子好好地站在那儿,周围一个人也没有。
大家急忙把他拉进来,“你是怎么回来的?”
“土匪把我送回来的。”
“他们怎么这么轻易就放了你?”
“我跟他们回了山寨之后,便告诉他们我是奶娘的儿子,他们绑错人了。他们一开始不信,便派了几个人下山查探,查探的人回去之后,和寨主说了几句话后。寨主便说:这家主人仁厚,仆人忠义。我倒不忍心打劫他们了,放这孩子回去吧。于是就送我回来了。”
邱氏冲上前,抱住儿子,喜极而泣。
邱氏为人坚韧善良,知恩图报,也在日常的言行身教中,将这些好品质传给了儿子。后来,她的几个儿子很有大出息。大儿子靳云鹏曾担任北洋军阀政府总理,二儿子靳云锷和由她带大的养子,即潘守廉的儿子潘馥,都成了民国权倾一时的人物。#2023年度创作挑战# #冬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