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用浪漫主义手法,积极地表现了当时处在封建桎梏下人们渴望自由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写出了封建社会中被压抑女子的心声,游园的主题具有了强烈的社会意义。正因如此,在那些*于封建礼教重压之下的广大青年女性的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共鸣。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与《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或称《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剧作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他也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绕池游】至【隔尾】称为《游园》,《游园》处于《学堂》和《惊梦》之间,既是贯穿剧情的需要,又是为《惊梦》、《寻梦》以至于后来杜丽娘为情而死、因情而复生作铺垫。
这出由六只曲子组成,着重刻画了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心理脉搏,是杜丽娘性格发展地重要转折点。
曲子描写杜丽娘在《诗经·关雎》洲渚之兴的启迪下,和春香瞒着父母到后花园游玩,看到“姹紫嫣红开遍”一片大好情景,引起青春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