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唯一要做的是活在当下:从《局外人》看荒诞生活中的存在主义

我们唯一要做的是活在当下:从《局外人》看荒诞生活中的存在主义

首页游戏大全局外人来世游戏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格格物。

文章:3600字,阅读大概需要5分钟。

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喜欢我,请加关注,观看更多内容。

总是有那么一群人,喜欢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批评其他人。

好像一个人如果不按他们的要求去做事,就是一个冷漠的人,一个道德缺失的人。

公交车上逼人让座也就罢了,更常常有人把道德绑架上升到不讲理的程度。

最近出演电影《登山者》、《我和我的祖国》的吴京就遇到过这种事。

九寨沟地震发生后,众明星祈福捐款,吴京也联合妻子谢楠捐款100万支持灾区。

但是有些影迷网友却不买账:

“只是说了你捐款100万真的很少,至于吗?真是为你好,至少也捐1000万啊,捐1000万肯定不觉得你虚伪,要不就还我票房”。

还有人说,吴京应该捐款1个亿!

不知道他们自己捐出了工资的百分之几呢?

也有一群不一样的人,他们对道德绑架嗤之以鼻。

他们信奉的是 “自由选择”,也就是说人在选择自己的行动时是绝对自由的。

他们被称为“存在主义者”,这种思想被称为 “存在主义哲学”。

存在主义文学,也是唯一一种有着独立哲学思想支撑的文学。

阿尔贝·加缪

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曾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当时的颁奖词写道:“他以明察而热切的眼光照亮了我们这时代人类良心的种种问题。”

今天介绍的这本《局外人》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一、你有没有违背内心选择,去做别人都在做的事情?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曾经或多或少的为了迎合大众而做过违心的行为。

比如一个人在台上做冗长而乏味的演讲,你觉得他讲的东西完全对你没用,不想给他鼓掌。

可是大多数观众都在鼓掌,你也只好象征性的来几下,以免显得不是那么不合群。

或者在街上遇到了乞丐,你不想给他捐钱,而你的同事们都捐了钱。

在这种情况下,你也只好从钱包里找出块儿八毛的,扔到那个看上去很可怜,其实赚的比你还多的乞丐面前。

存在主义的核心是自由。

它认为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自由,面对各种环境,采取何种行动,如何采取行动,都可以做出“自由选择”。

《局外人》里的主人公莫尔索,就是一个看起来冷静而麻木,其实只遵从自己内心选择的人。

故事的开头让人感到一种与主流观念的背离感。

主人公莫尔索的母亲去世了,文中这样写道:

妈妈今天去世了,也许是昨天,其实我也不清楚。养老院发来电报说

“母殁,明日下葬,节哀”

这完全让人没办法搞清楚。

作为儿子的莫尔索对自己母亲去世表现一种超乎寻常的冷静,对于具体去世时间也没有想去了解清楚的*。

自己的母亲的离世,正常的反应应该是无比悲痛的。

莫尔索在母亲下葬的第三天遇到了以前心仪的女孩,然后就正常的吃饭、看电影和滚床单。

表面上看起来莫尔索缺乏正常的人性,可是作者加缪却指出莫尔索是“一个贫寒的、一无所有的、热爱阳光的人”。

但一个热爱阳光的人怎么会不热爱生活?

在母亲下葬的路上,他看到阳光明媚,绿草茵茵,想着如果不是因为葬礼,这真是一个散步的好时光。

他在服丧期间遇到了喜欢的女孩,就想和对方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莫尔索只不过是把过去的人变成了局外人,只是想去活在当下,享受眼前的快乐。

二、不和别人做一样的事情就要被惩罚吗?

莫尔索为了他这种与正常社会的格格不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他和混混哥们在海滩上与人发生冲突,失手开枪打死了人。

在法庭审判上,律师希望他表现出对于罪行的愧疚和懊悔,可是莫尔索真的不觉得有什么可后悔的。

他是这样认为的,我犯了错,惩罚我就好了,为什么要我后悔,在当时那种情况,我认为我做的事情是正确的。

法官

这种态度激起了法官和陪审团的极大愤慨,于是他在母亲葬礼上的冷漠,以及在服丧期间谈恋爱,结交的朋友是一个流氓混混等表现,都成了他十恶不赦的罪证。

莫尔索真的不爱自己的母亲吗?在法庭上他当着众人的面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我爱我的母亲,像大家一样”。

这样的一句简短的话,足以说明莫尔索是深爱着自己的母亲的。

因此莫尔索觉得委屈,而且非常不解,明明是一个法律问题,为什么大家要讨论他的灵魂。

大家都没有去讨论他*人的事实,而是把关注点放在他在母亲死去这段时间的表现上。

这是在进行道德审判,而不是法律审判。

检察官在法庭上说:

他怀着一颗罪犯的心埋葬了母亲,这个人,没有一次为自己所犯的重罪感到懊悔。

好像这些就可以证明他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一个没有人性的人。

甚至可以就此推断他之前的*人是有预谋的。

莫尔索意识到了这一点,一反之前的沉默,他“立刻站了起来,很激动为自己辩驳,甚至都有些语无伦次了”。

最终法官宣布了判决,以法兰西国民的名义,判决莫尔索在广场上斩首示众。

加缪在书中写道“在法兰西,如果一个人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就有被判死刑的风险”

这句话,刚好印证了诺贝尔文学奖当时的颁奖词

“照亮了我们这时代良心的种种问题”。

另外一位存在主义者代表人物萨特曾说:

“他之所以引起社会的公愤,是因为他不遵守游戏规则。

他生活在与他不相*人们中间,对于他们也同样置身局外。”

这是对《局外人》这本小说最好的写照。

三、对于道德绑架的反抗。

莫尔索就这样被判处了死刑,然而对他的审判并没有结束。

监狱派出了牧师来拯救莫尔索的灵魂,在他们看来,所有的死刑犯最终都会寻求上帝的帮助,来获得内心的宁静。

审判让莫尔索最终获得了觉醒,勇敢的进行反抗,发出了文学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呐喊。

莫尔索对自己曾经一贯坚持的生活态度并没有产生任何动摇。

牧师一次又一次的劝说莫尔索,想让他悔过自新,他对莫尔索说,

人类的审判微不足道,上帝的审判才是至高无上的。

只要信仰上帝就能立刻洗刷掉身上的罪孽。

可是莫尔索并不信奉上帝,自己的*人也纯属意外,自己的内心是善良的,却要被判处死刑,凭什么要进行忏悔?

他对牧师说:我只是被告知犯了罪,要为此接受惩罚,除此之外,没有人有权对我做出任何要求,我从来不后悔之前的决定。

在莫尔索眼里,牧师是一个不明真相的盲目信徒,荒谬的信奉上帝。

原本对抱有一线希望的莫尔索在审视了所发生的一切和周围的人之后,彻底的意识到了世界的冷漠和荒诞,于是更加坚持自我。

这个不按套路出牌的死刑犯让牧师深感困惑,他问莫尔索,

所有人都向往来世,在你的想象中,来世是什么样的?

莫尔索愤怒地咆哮,这也是整本小说中他第一次表现出愤怒,

能让我记起这一世,就是我想象的来世!

莫尔索认为自己没有必要为过去的所作所为而懊悔,哪怕是再来一世,他也仍然会义无反顾。

这种对于当下生活的珍视令人动容,能给予我们无穷的力量。

而接下来的一段话,更是文学史和哲学史上的经典。

四、最后的呐喊

小说的最后,莫尔索说

刚才那场怒火清除了我心里的痛苦,掏空了我的七情六欲,现在我面对这个充满了星光的

夜,第一次发出我仇恨的叫喊声。

这段话是说给所谓的上帝听的。

我表面上看起来也许是两手空空,但我对自己有把握,对一切都有把握,对自己的人生和即

将来临的死亡有把握,比他(上帝)有把握的多。

没错,这是我手上仅存的筹码,可是,至少我掌握了这一事实,如他掌握了我。

过去我是对的,现在我还是对的,一直都是对的。

这是我的生活方式,只要我愿意,它也可以完全是另外一种。

我选择了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我没去做某件事,却做了另一件事。

然后呢?就像我一直都在等待这一刻。这个我将被证明无罪的黎明。

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我很清楚为什么,他也很清楚。

从我遥远的未来一股暗潮穿越尚未到来的光阴冲击着我,流过至今我所度过的荒谬人生,洗清了那些过去不真实的岁月里,人们为我呈现的假象。

他人之死,母亲之死,他人所选择的生活,他人所选择的命运,与我何干?

一个谋*罪被告,若只是因为没有在他母亲葬礼上哭泣而被处决,那又如何?

反正找上我的这种命运也会找上像他称为我兄弟的幸运儿。

所以他明白吗?活着的人都是幸运儿,大家一样迟早要死,连他也不例外。

抱歉,这一段有点长,可我真的很喜欢,只想把它原汁原味的转告读者。

因为在上帝的审判面前,莫尔索胜利了,他成功确定了自己生活方式的全部正当性。

莫尔索坚持自己信守的人生原则,尽管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同情,但他就是要与荒诞为敌。

即使明知是不可战胜的,宁可让自己被这个社会所抛弃,自己也决不会在内心里向荒诞的现实妥协。

在心灵震撼的同时,我们也该想一想,凭什么我们要向道德绑架低头?

五、一点建议

以往哲学都在探求“人的本质”,这就有了“人之初、性本善”之类的说法。

而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并没有一种先天的、不变的本性或者本质,人的本质都是后天自己创造的。

自由选择是我们来创造本质的唯一手段。

我没有办法告诉读者,如何具体的去应对道德绑架。

但我们只能面对它,反抗它!

我希望,所有人都能珍视眼前的人,眼前的生活,眼前的一切。

我们自己意识之下的生活本身就在证明着我们的存在,幸福便来自其中。

对眼前事物和当下生活本身的热爱,就是对人的温情和关怀。

确定自己是正确的,过好自己的生活,就是对道德绑架最好的抵抗。

我是格格物,一个希望用文字传递温暖的小人物。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