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从去年9月份开始写公众号,5个月的时间写了80多篇,写作风格也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其中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就是卢克文。
他全网粉丝上千万,写了不少现象级的网文,而且他的每篇文章少则3000字,多则上万字,往往进去他的公众号,四五个小时才可以出来。
因为看得太入迷了。
为啥能够看这么长的时间?跟他文章的有趣度、写作手法有很大的关系。
他的文章主要以历史、国际政治、时政财经为主。这些文章不好写,因为一不小心就容易写成论文,大段的平铺直叙,观点和论据的输出,非常严谨,但读起来很枯燥。
而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其实耐心是有限的,大家更愿意看点有趣的故事。
02
首先看下他的公众号是怎么做起来的。
2018年12月15日,他发布了公众号第一篇文章《为什么欧美要狙击华为》,里面主要讲的是华为冲击欧美的高端通讯行业,而被围攻的事情。接着写了《人民币与美元的战争》,两篇文章都达到了8000多的阅读。
这算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接着就迎来了第一个高峰点,文章叫《埃尔多安的牌局》,这是讲国际政治的。第二个高峰点是《中国国运30年》,阅读量达到了10万 ,通过几个人物故事的串联,回溯了中国30年的变化,不过这篇文章他的公号已经看不着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搜一下。
2019年3月24号,他写了《文在寅的复仇》,这篇文章一下子爆火,涨了20万粉丝,这也是他公众号的一个分水岭,此后,他每一篇文章都是10万 ,到达自媒体人的天花板。
为什么要回顾卢克文公众号的发展历程呢?
是想告诉大家,我们看到的每个牛人其实都是这么一步步起来的,刚开始无人问津,但并没有放弃,然后写着写着,运气到了,某一篇文章突然就火了。
而粉丝的增加并不是线性的,自媒体时代,一篇文章或一个视频就可以让你达到顶峰,而后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03
接下来看下他文章的写作技巧。
第一个是风格。
一般的自媒体大V公众号都有自己的风格,写作手法、题材、排版等都有明显的个人特色,你甚至不用看作者就知道是他写的。
卢克文的文章就有自己的风格。
他写的是严肃的时政财经,但读起来绝不枯燥。他的任何一篇文章,全都是以故事开头。要么是一件有爆点的新闻事件,要么是趣味十足的亲身经历。
比如《印度调查报告》来说,他开头就讲到了他去探访一个底层农民的经历,看他干活,跟他握手,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读起来就很有意思。
他的文章对叙事很重视,而不是观点。很多财经历史博主都是以观点为主,读起来索然无味。
他还强调写文章不能用公文式的方式。他认为写国际政治,那是一帮世界上顶级的大脑在互相较量,那么有趣的故事,干嘛要写得干巴巴的呢。
上海交大博士李宏烨的公式相声,为啥听起来很别扭?其实是一个道理,因为相声来自于生活,是有情感和温度的,用研究笑的纯技巧来写相声,总感觉差点意思。
卢克文的行文,和普通杂志文章还有个很大区别,是他的叙事特别突出人物。还是以《印度调查报告》为例,他反复提到了农民的名字,他的精神状态,他的家庭状态,还有偶尔露出的一点小情绪,仿佛这个人就在你身边。
他认为写故事一定要写人,而且这个人要有血有肉,有温度。
比如国际政治中的这些人物,有的奸雄,有的狡诈,有的冷酷,有的狂妄,有的人热,有的人冷,这是一群多么有趣的人。
而人物如果可以立得住,故事自然也就成立了,因为故事是服从于人物的。
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全套书近150万字,但不少人看完了,而且读的是津津有味。这跟作者的写作技巧是有很大关系的,我截取一段给大家看看,写朱元璋17岁的时候。
这一年,他十七岁。
很快一场灾难就要降临到他的身上,但同时,一个伟大的事业也在等待着他。只有像传说中的凤凰一样,历经苦难,投入火中,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浴火重生,成为光芒万丈的神鸟。
朱重八,来吧,命运之神正在等待着你!
卢克文在写文章的时候,会有很多长短句的结合。
但很多人写国际政治,有点类似于官媒,平铺直叙,一大片一大片地下来,读起来就比较乏味。他在写作的时候,会用长短句结合,就跟钢琴一样,高低不同,不一样的音符才动人。
而这个风格是从现代诗延伸出来的,因为现代诗的短句里面充满爆炸的能量。
比如在写文在寅那篇,最后结尾那一句:
大哥,我来了。
读起来充满力量,仿佛一个活生生的人向你走来。
04
第二个是通俗性。
有大量的写经济类和国际政治的文章,为啥都火不起来?
因为不说人话。
这些文章无一例外,跟论文一样,有大量的专业术语,各种专业名词满天飞,显得作者好像很厉害,但这些词都是专业人士用的,普通读者根本读不懂。
所以一定要用通俗性的语言来写,听懂,比*更重要。
白居易的诗为啥感觉都跟大白话似的,他每次写完以后,就要念给普通老太太听,她们听得懂的,就觉得这是个好诗。千万不要认为只有业内人士听懂的才是好。
自媒体大V九边他也是这样认为,最好的文章是用最平实通俗的语言,讲清楚深刻的逻辑和故事。
05
第三个是叙述方式。
卢克文的文章基本都是宏大叙事。那怎么写得有趣,有料呢?
他采用了一种叫做“蜘蛛结网”似的结构,刚开始构思一篇文章的时候,他的思路就像一张网一样,撒出去。看过打渔的应该知道,网撒下去每条鱼都是独立的,但当网捞起来的时候,这些鱼也都在网里了,产生一定的关联。
他写每个人物也是一样,刚开始都是独立的,看似毫无关联,但最后一定会交织在一起,产生内在联系,进而产生强大的情感共鸣。
在结构上,他会扔出去很多线,每条线像蛛网一样互相展开,互相交织在一起。一般有三条主线,一个是人物线,一个是时间线,一个是命运线。
比如《中国国运30年》采用的就是命运线的写法,好像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有一种被命运操控的感觉。
还有种写法是采用上帝视角,通过大格局叙事,拉伸细节。
把自己想象成上帝,宏观的是看整个事物,然后中间再把某一些小细节拉近,加一些细致的描写,让读者感觉到有血有肉,同时又有大格局。
06
第四个是专业性。
也就是要多查资料,然后深挖,如果有可能,你尽量去查别人不容易查到的资料,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别人才有期待。
卢克文讲过他写《美国绝不禁枪》的时候,把书店书架上关于美国历史的所有书,都买回去看。
你看得多了,写文章的角度也就多了。
比如他写《普京1999》时候,故意避开讲普京最原始的资料,他从克格勃的故事写起深挖,找到克格勃的创始人,写他的故事,再从他的故事深挖出来那个训练私情间谍的学校,再从学校找到法国大使馆的事情,然后再从法国大使馆讲普京的故事。
越深挖就越有意思,拔出萝卜带出泥,找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信息,而且这些人物的人生轨迹有很多交汇的地方,整个梳理完,就像是一部小说。
通过这个角度写出来的文章就很有意思,你就可以了解他曾经所处的经济链。也就知道为啥普京是现在的性格。
找到资料后还需要核对,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多找一些材料进行对比,也就能发现哪些是不符合逻辑的。
还有一种积累素材的方式,就是实地走访,跟记者一样。
他的《印度调查报告》,就是自掏腰包在印度实地考察了七八天的产出。今年过年期间,他会去中东走访,积累素材。
他曾说过,不怕别人拷贝他。因为他搜集资料的过程太苦了,没多少人能坚持下来。
但对于普通写作者来说,可能做不到写一篇文章看多本书,但可以通过日常的大量积累,找到更有意思的写作角度。
07
最后总结一下,一共是4点。
1.风格:不要用公式文,要有自己的结构、文字风格,多叙事和刻画人物。
2.通俗性:要让普通读者看得懂,不要用专业名词。
3.叙述方式:采用“蜘蛛结网”似的结构和上帝视角,宏观叙事但也别忘了细节。
4.专业性:要多搜集资料,写出更有意思的角度。
08
写公众号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
卢克文讲到他往往一写就是一天,每次写完一篇长篇必须休息一天,因为大脑感觉损伤很厉害,好像脑细胞被吃掉了一点。
作为普通人来说,也是一样,写作不会很轻松,写出好文章更不容易。
如果想要掌握这些写作技巧,你只需要做两件事。
一个是开始写,一个是不停手。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