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红研所上千万册的销量,仍无法摆脱“最难懂”

为何红研所上千万册的销量,仍无法摆脱“最难懂”

首页游戏大全108a6棋牌更新时间:2024-04-30

作者 | 文化护卫者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红楼梦》之所以高居“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榜单之首,是由多重因素叠加而成的,并非像某些网友所说,只要查查字典就能把问题解决了的那么简单。

某个文字在句中如表达的不准确,就会使整句文义产生歧义的。

第62回庚辰本1461-8:鸡栖于埘的与。

由于己卯本的抄手将“典”字形讹作“與”,庚辰本抄手辄直接抄作“与”,如果没有版本可比勘,这个“与”字会产生很多种解读法的。这也说明庚辰本的抄手只是照本画葫芦而已,而那些红学专家大师却考证出己卯、庚辰本是作者之修订,就这么弱志的作者竟能写出一部《红楼梦》来?

第37回程甲本1B9:忽思历来古人,处名功利敌之场,犹置些山滴水之区。

东观白文本将“些山”讹作“此山”,批文本更讹作“比山”,至王评本后则变成了“北山”,“北山”能置于居室之内?

第7回庚辰本166-5:他虽腼腆,却性子左强,不大随和此是有的。(新校本第113页)

己卯、梦稿同,其余诸本作“些”。“此”是“些”字之形讹,作“此”不但语气不顺,句子别拗,且也极难理解。

第104回程甲本1A3:“老爷,方才逛的那庙火起了!”

“進”是“逛”的形讹字。此处作“逛”,不但用字准确,而且寓意比“進”字宽泛的多。(新校本第1413页)

第90回程甲本4A.6:小孩子家,不嘴懒脚嫰就好。(新校本第1256页从《金玉缘》校“嘴懒脚懒”)

“嘴懒脚嫰”才是《红楼梦》语言的特色、风格。《金玉缘》本有很多优于诸本的文字,红学权威专家不校;此处却偏从《金玉缘》本的形讹字校,这都足以说明红学权威专家眼界之开阔,岂非似武则天时的尚书右丞陆余庆,善论事而谬于判决?

其实,《红楼梦》版本都是这样被逐渐嬗变了的。我曾校读过上十种《金玉缘》本,其间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异文,这些只是似“严谨”的红学权威专家所整理的《红楼梦》文本一样,照样能从中捡出几箩筐的异文来。卞藏本就如梦稿本后四十回,只是抄手的删节本(可惜帖子在社区已沉没了)。而一些红学专家大师竟能从卞藏本中发现作者之原笔。这都说明那些所谓的红学专家大师,其实对《红楼梦》的版本岂止不甚了了而已!

《红楼梦》的叙事、对话语言语气都是很舒缓、顺畅的。如第63回

庚辰本1505-9: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新校本第880页)

己卯、甲辰同;梦稿、列藏“宋”讹“宗”;戚序“汉晋”颠倒作“晋汉”;蒙府“汉晋”颠倒作“晋汉”,“宋”讹“送”,并在“唐”前楔添“残”字,这也说明抄手没有读懂作者之用意,像《金瓶梅》对《金瓶梅词话》的讹误连猜带蒙似的解读;而新校本修订第四版红学权威专家竟然脑洞大开,校注称“五代”:“指齐、梁、陈、北周、隋五个朝代。”如照此称,把刘宋置于何地?“五代”指的是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定都于开封和洛阳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这是个历史常识问题。把“齐、梁、陈、北周、隋”称“五代”,岂不连史学家都给整懵圈了?

作者之所以把“五代”置于“唐”前,就是为了句子的语气顺畅。如把“唐”置于“五代”前,这读起来是什么感觉?

第1回庚辰本8-1:那里去有工夫看那理(治)之书。(新校本第5页)

诸本 :那里有工夫去看那理治之书。

庚辰本此处“去”字被抄手往上移位了。

第27回庚辰本609-8:宝钗意欲扑了来顽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末句诸本同,新校本第365页)

末句像第1回,是“向草地扑下来”,“扑”字往后抄移位了。

《唐会要》卷七十七:上(唐玄宗)读《洪范》,至“无颇”,以声不协韵,因改“颇”为“陂”。诏曰:“每读《尚书·洪范》,至‘遵王之义’,三复兹句。常有所疑,据其下文,并皆协韵。惟‘颇’一字,实即不伦。又《周易·泰卦》中,‘无平不陂’。释文云:陂有颇音。陂之与颇,训诂无别。为陂则文亦会意,为颇则声不成文。”

正如唐玄宗李隆基所说:“为陂则文亦会意,为颇则声不成文。”而红学权威专家所整理的文本,都是照着抄手抄颠倒了的文字依样画葫芦,岂非“声不成文”?

第26回庚辰本600-2:这一次大不幸之中又大不幸。(诸本均无“不”字)新校本第360页

第24回庚辰本540-5:要不是令舅,我便骂不出好话来。(诸本均无“不”字)新校本第326页

第26回的“不”是抄手的衍字,为什么第24回的“不”不是衍字?正如脂砚斋所说:“文字不反,不见正文之妙。”第21回平儿的“好话”难道不是最好的佐证?

第21回庚辰本478-3:平儿道:别叫我说出好话来了。新校本第291页

第101回程甲本6B4:你也不知道知道你那哥哥的好处。

新校本第1384页

这个“不”字也是底本的衍字,不知这句白话文怎么解?(“不是”金玉缘本作“这是”)

第76回庚辰本1869-4:疼的好些了,也不甚大关系。

新校本第1061页“不”校“没”。

第66回庚辰本1599-7:倘或不来。

新校本第921页“不”校“没”

第61回庚辰本1445-2:苍蝇不抱没缝的蛋。

新校本第845页“没”校“无”。

“没”、“无”、“不”,在某一项的字义上基本相同,但在构成词组时,往往是不兼容的。

第37回庚辰本841-8:已有了号,还只管这么称号,不如不有了。(新校本第492页)

此处“不有”应校“没有”。

第108回程甲本4A6:宝钗本没有知道,听见老太太的丫头来请。(新校本第1454页)此处“没有”应校“不”。

虽然红学权威专家善于说道,只是一个“不”字,已把那些红学权威专家整的五迷三道,找不到北了!

第14回

庚辰本294-9:今儿才领了纸裱糊去了。

甲辰本428-9:今儿才领了纸糊裱去了。

程甲本6A10:今儿才领了裱纸糊去了。

程乙本6A10:今儿才领了裱糊纸去了。

三个文字,经历四次编纂,演变成四个词组,这些不过都是编纂者像“严谨”的红学权威专家那样的“马大哈”所致而已。如第30回

庚辰本688-5:身上病好了,只是心里气不大好。(诸本同,甲辰本作“气还”)

新校本第一、二版从庚辰诸本校,第三、四版(第409页)从甲辰本校,却将“气还”颠倒校成了“还气”,就如第24回“我便骂不出好话来”一样,估且不说句子对与不对,读起来觉得有多别拗?正如丹丹大妈春晚小品《火炬手》中的台词所说:“怎么话到你嘴里,质量就下降了。”又如电视剧《与狼共舞》中陈少杰对曾科长所说:“怎么话从你嘴里出来,就变馊了。”代表红学界的权威专家岂不似两百年前一普通抄手一样粗疏?俞平伯先生评《红楼梦》:“一流的作家,二流的作品。”这都得拜两百年来抄手像红学权威专家那么“严谨”所赐!

上面的“纸裱糊”、“纸糊裱”、“裱纸糊”、“裱糊纸”,虽被编纂者反复所颠倒,然均可解。只是有些文字一旦被颠倒了,几不成文,甚至南辕北辙矣!

如第101回

程甲本6A9:说起来真真可人恼。(新校本1384页)

东观白文: 另人恼。

东观批文: 令人恼。

王评本: 人人恼。

这句只是“真真可恼人”的“恼”字被颠倒而所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第101回

程甲本7A3:他怕咱们知道拦他,所以没告诉咱们,弄了好几千银子。

俞平伯先生把“弄了好几千银子”颠倒讹作“弄好了几千银子”(俞校本《后部四十回》217-1),一字之颠倒,把本来收了好几千银子的份子钱,岂不变成自家反掏了好几千银子的腰包?

编辑这帖子,简直比导演分镜头还难,既要控制字数,又要掌握图片不被容不下,无奈把修订第四版的版权页附于此,否则怕有人说我“诈胡”。

第46回

庚辰本1073.3:也不等得告诉他女人转说。(新校本第626页)

诸本作“等不得”,庚辰本抄手把“不”字抄颠倒了。

第75回

庚辰本1849.3: 连骨肉都认不了。

“认不了”,诸本作“认不得了”,庚辰本的抄手抄漏了“得”字。而新校本第1050页却颠倒校成“不认了”。

第29回

庚辰本674.8:从今以后再不见张道士了(诸本同)。

“再不见”,新校本第403页却颠倒校成“不再见”。

第48回

庚辰本1118.3:宝玉道:“这怕什么! 古来闺阁中的笔墨不要传出去,如今也没有人知道了 (“不要”诸本同) 。新校本第651页

既然“不要”传出去,怎么“如今也没有人知道了”(潜台词:人都知道了)?此处是“要不”被颠倒了。然无论索隐派,还是考证派,所有的《红楼梦》整理本均校作“不要传出去”。这也说明无论索隐派,还是考证派,至今都还没有跳脱出抄手衍脱讹倒的樊篱。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