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鱼、鱼器、咏鱼,品大唐的鱼文化,聊聊唐朝的鱼文化为何能盛行

食鱼、鱼器、咏鱼,品大唐的鱼文化,聊聊唐朝的鱼文化为何能盛行

首页游戏大全唐人捕鱼更新时间:2024-04-21

鱼作为一种生物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被古人所熟知,随着发展步入封建社会,古人的社会实践水平逐步提高,思维认知能力也愈加进步,鱼也就不只是生物的一种,食鱼、捕鱼、赏鱼、鱼器等等有关鱼的含义被国民丰富了起来,它们共同组成了盛行一时的鱼文化。

唐朝时期鱼文化盛行,大唐子民青睐与鱼有关的一切,使鱼文化的发展在唐朝时期进入繁荣鼎盛时期。

一·从萌芽到形成的鱼文化

鱼文化的萌芽自然源于作为食物的鱼一跃成为古人精神世界的内容,鱼先是作为生物被原始时期的古人认识,再到古人发掘了鱼的食用价值,鱼成为国民常见的碗中之物,后又古人因鱼的习性将鱼作为拟比之物记载在古籍中,鱼文化就算自然而然的萌发于生活中,继而相续发展到唐朝,便是鱼文化发展的繁荣期。

1、食之为鱼到一跃古籍

鱼很早便引起了古人的注意,在食物短缺,农业尚未开发的原始石器时期,古人依靠打猎、采摘等原始手段来维持生存,相较于打猎动物来说,在沿河湖泊地区的古人更适用于渔猎,渔猎作为另一种较为可靠的营生途径,故而成为这些地区的国民们主要的谋生手段。

伴随着国民较为频繁的捕鱼、食鱼,古人对于鱼这种生物的认识也不断加深,与此同时,随着古人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的不断向前,鱼开始摆脱单纯的物质作用转而逐步成为国民精神生产的对象。

古人通过文学、宗教、艺术等方式,不断强化鱼的精神作用,使鱼从一个自然生物上升到神的高度,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被神话、夸大,在古人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作用下,鱼以各种姿态和形式依附于书籍出现在国民的精神世界里。

“山海经”、“楚辞”、“诗经”等早期的古籍都有关于鱼或鱼文化的记载,诗经中甚至将鱼文化与古时男女婚配一同拟比,再跟着朝代的更迭,关于食鱼、药鱼、养鱼、鱼传说等鱼文化书籍络绎不绝。

2、穿梭在唐朝社会的鱼

唐朝时期是封建社会的昌盛期,也是传统文学的辉煌时期,更是鱼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鱼作为鱼文化的核心因子穿梭于唐朝社会,深入到唐时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全唐诗”中,有关鱼的内容屡见不鲜,放鱼、食鱼、鱼书、养鱼等涉及多个方面;“太平广记”中,有关唐人捕鱼、食鱼、鱼精灵、鱼精怪、鱼商、鱼贩等相关记载数不胜数。像“千金方”“食疗本草”等药典籍中有专门关于鱼的药用功能篇;新、旧唐书中对于土贡鱼品、朝廷设置河渠署管理渔业的内容也十分详尽。

除此鱼器,鱼用品,鱼纹饰,鱼习俗等等都渗透到唐时国民的精神文化、宗教思想中,可谓是精彩纷呈。

二·唐朝时期鱼文化中的食鱼、鱼器

鱼文化的形成就是奠定在古人食鱼方面,要说鱼文化繁荣期自然离不开唐朝独具一格的食鱼文化,俗话说吃往往能激发人的思想创造,唐朝食鱼文化的表现确实如此,唐朝国民在满腹口欲的同时,还研制了关于鱼的食疗,也衍生出唐朝鱼器、鱼制品的流行。

1、唐人食鲙

鱼在唐朝国民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唐朝食鱼之风气更是较为盛行。

据元和郡县图志和新唐书中关于鱼贡品的记载;就朝廷而言,唐代朝廷对于鱼的需求量是相当大的。为此唐朝廷专门设河渠署管理渔业的诸多事宜,每当沟河渠道要开塞,捕鱼之时朝廷要多方推演勘测,知其中利弊,并且要每日选取计量的鱼送贡之尚书、中书门下供朝廷使用。

除此在朝廷大兴祭祀典礼时更要送贡多种品样的鲜鱼或冻鱼,唐朝廷每年会拨款二十万给河渠署用于渔业。据唐六典的记载,除宫廷外,诸侯,大臣的食料中也会有鱼,但凡亲王以下的大臣对于食料的需求有些许差别,大致为每月二十口羊,六十斤猪肉,三十头鱼等。而在民间鱼更是百姓桌上的常备食物,李贺、韩愈等人的诗句中都有描写百姓食鱼的情景。

因唐朝举国上下都对鱼青睐有加,自然唐人在食鱼方面又会多加创新,列如鱼鲊、鱼炙、鱼鲙等。鱼鲊就如同糟制品,唐人将鱼切片腌制雕成牡丹花制成一道菜品,鱼炙像今天的烤鱼是唐人另一种重要的食鱼方式。而鱼鲙则是唐人最喜欢的食鱼方式,论唐朝鱼文化中的传世之举当属鱼鲙,唐人食鲙是指唐朝国民将鱼洗净切丝做成一道佳肴,鱼鲙需上好的鲫鱼和制鲙的刀工,唐人食脍是唐朝时期的社会风向,更是维护君臣、朋友的介质,据记载唐玄宗曾赐安禄山鲫鱼和鲙手刀子来加强关系,且唐朝诗人诗句中也多是对唐人食脍的描写。

2、鱼器

鱼之文化涉及面广,范围繁多,内容丰富,承载于物质介质中样式也是千姿百态。唐朝鱼器主要是鱼形、鱼物,大致为制度层面和生活方面。制度方面体现在鱼符和鱼袋,唐朝为避祖先李虎忌讳,便弃用虎符,改用鱼形符,据研究提到鱼符的用意有;一是唐人以鲤喻李,是寓意天下之意,二是出于李唐王朝对于鲤鱼的崇拜,三是借助鱼的神奇色彩让民间百姓信服朝廷统治合情合理。

唐前就有鱼腹藏书,鱼跃龙门,鱼为灵长长寿物等传说。宋人在海山记中写过;隋炀帝时期,有为姓解的渔商捕获了一条鲤鱼,其金鱼赤尾,可爱至极,隋炀帝见后用朱砂在鱼额头写解生二字后放回海里,又年隋炀帝再遇此鱼,只见其额头上的解字只剩一半角,萧后说道鲤鱼有角为龙,随后隋炀帝将其*掉弃之海里,鲤鱼生角化身为龙,鲤与李同音,随后李唐便夺了天下。

此暗示鱼为唐朝的祥瑞之物,据古籍记载,唐初是以兔为符,因兔子为祥瑞,后又设鱼为符,制作成铜鱼符佩戴,其直截了当说明了鲤鱼祥瑞,以鱼腹藏书是唐人将鱼视为吉祥的思想观念。

除铜鱼符外,还有随身鱼符供唐朝官员随身佩戴,用来方便辨别身份,从而形成了唐朝佩鱼制度,

3、鱼饰和人首鱼身俑

唐朝时期的鱼饰是唐朝国民的身份象征,白居易在诗中提到“悬鱼”,所谓悬鱼就是铃柄上的鱼形饰物。

唐要会中写道;六、七品以下的官员所住的舍屋,不得超过三个屋舍,五个架子,不是参官不得选轴造新舍,更不得悬挂悬鱼、凤凰、炎兽等之物于梁柱上,这充分表明唐朝时期鱼饰在使用人群上是有严格规定和有所限制的。“非常参官”不得挂悬鱼外,还有专为贵族女子所乘的鱼轩,鱼轩是由鱼皮所作在车辇上的装饰物而得名。

唐朝官府还有将官印制成鱼形称为“鱼印”,并且命官在上任时要携鱼印一同上任,唐人有将鱼皮作为箭袋称为“鱼腹”,在唐朝廷在位的不少将领都采用此鱼服,更有鱼皮所制成的甲胄被将士所穿参加盛典。

人首鱼身俑是唐朝鱼器在百姓生活中的流行之物,其顾名思义是人首鱼身结合墓葬俑,外形最早起源于山海经。唐朝流行的人首鱼身丧葬品与山海经中描写传说的并无区别;在海里的随鱼,有着人的面相头颅和手足,但身子却是鱼身。根据后世对于唐朝墓葬的勘验统计,人首鱼身随葬品多出现于唐朝下级官员及百姓墓中,因人首鱼身俑在唐朝国民口中有护尸护身辟邪之说法,据古籍记载,唐人曾用石斑鱼的影子来吸引大鸟从而击破蜂巢,所以鱼在唐朝国民心中有辟邪消灾之功用。

三·唐朝鱼文化中盛咏鱼

大唐盛世文化的兴盛最重要是唐诗词的繁荣,鱼文化的繁荣期也于唐诗人的满腹文学推动有关,鱼在唐朝文人墨客文化生活中,绽放出鱼的多重色彩,自然成为唐人笔下常见的描绘对象。在唐人的社交诗歌中,灵活可爱的鱼,被赋予了大量个人情感,成为表达朋友关系,君臣之宜,夫妻情感的象征。

1、乘鱼升仙

鱼与教义文化密不可分,教义中的太极图的结构犹如两条首尾相连的鱼在相互追逐,即教义文化中与鱼文化相辅相成。鱼在教义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常被神话成为教者得到升仙的坐骑。

古籍说;舒乡人士子英,善下水爱捕鱼,一日他捕到一条赤色鲤鱼,对鲤鱼的色相颇为喜爱,便将鲤鱼带回养在池中,每日用数以计量的大米、稻谷养喂,鲤鱼一年之内就长到丈长,并且头上长了一对角和一双翅膀,子英非常奇怪并在池前行礼发问,鲤鱼说的;我是来迎接你的,你上到我背上来,我与你一同升天,说罢大雨倾盆,子英上到背上,鲤鱼腾飞向天,每年年关子英都会来到故地,在家吃饭见发妻,鲤鱼每每也接送往来,长达七十年。

唐朝诗人对这一典故深信不疑,皮日休写道“琴高坐赤鲤,何许纵仙逸”;李白诗到“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陆龟蒙说“东游借得琴高鲤,骑入蓬莱清浅中”;岑参也说“愿得随琴高,骑鱼向云烟”在唐朝诗人看来乘鲤就是得道成仙的标志,对于乘鲤升仙的说法更是津津乐道,乐此不彼。

2、鲤鱼化龙

唐朝信教人士深信龙是鲤鱼幻化而来,并将其列入教义典籍之中,将鲤鱼封为圣物认为神圣不可轻犯,称之为赤鲤公,更不可随意捕*,食之,如若教徒犯了便会造到祸端。

据酉阳杂俎记载;教义书中崇拜鲤鱼,不能随便*掉食之,供奉为圣物,因为教徒相信鲤鱼多为龙。由此可见,从唐朝开始鲤鱼的地位开始提升,即便在后世的教义中此信法依旧流传,鲤鱼从众多鱼中脱颖而出,被唐时教徒选为龙的代表,因此地位一跃而升。

鲤鱼化龙在唐朝民间与百姓的关系也密切,最为突出的便是以鱼跃龙预示学子科举高中,鱼跃龙门。唐朝诗人以鱼跃龙门表示科举中第的描述数以计量,姚康诗写,龙门应可度,鲛室岂常居 ;元稹诗道,鱼贯终何益,龙门在苦登,有成当作雨,无用耻为鹏等等。

唐朝著名的烧尾宴也与此有关,据古籍记载,唐朝国民以鱼跃龙门,烧尾表示科举中第,因觉得学子科举中第如同鱼跃龙门一样坚辛,也暗示中第后学子可地位身份倍涨,前途光明,如同鱼跃龙门后一般。烧尾又是说鱼只有尾巴被天火所烧,才能成为真正的龙。至此鲤鱼化龙不仅仅出现在唐朝教义中,更深入到唐朝国民的生活中,表现了国民“龙尊鱼卑”的尊卑阶级思想,鱼也从食之上升到咏之,深入到生活方方面面。

四·鱼文化在唐朝盛行于世的原因

鱼从远古时期就作为食物被古人食之,再一跃入山海经等书中,作为古人神话的载体,至此鱼文化形成,其将如鱼一般慢慢泳动,到了唐朝进入繁荣期,自鱼鲙到鱼符再到人首鱼身俑后到咏鱼形成了唐朝文化中的中流砥柱,其与唐朝社会的大背景息息相关。

1、富足渔业

唐朝渔业相对富足,古书中说;唐朝就华东地区而言从黄河到淮河流域,水产相当富足,其流经地域有众多湖泊,自然水产富足。

淡水鱼产品和海产品众多使得唐朝国民有机会见识到并且烹饪食之,并且渔业富足使得国民开始乐于养鱼,赏鱼,唐朝关于鱼商鱼贩所作的养鱼植鱼之发数不胜数,鱼具鱼器的创新也得益于渔业富足,鱼种颇多。

2、食鲙风气

唐朝时期国民食鲙非常流行,因唐朝朝廷,官员喜爱食鱼推动了食鲙风气,唐玄宗对于食鲙风气的形成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据唐画师杜庭睦,王绌所作画可知,唐玄宗亲自操刀制作鱼鲙,并赐安禄山鲫鱼和制鲙之刀让其学习食鲙,可见唐玄宗爱鱼之深,这对食鲙风尚的形成发展起推波助澜。至此唐朝举国上下酷爱食鲙,为此唐朝诗人将鱼作为常描绘之物。

3、尊卑思想

鱼一跃成为传说的主角是古人的文学思想,乘鲤升仙、鱼跃成龙等思想是唐朝国民将封建尊卑思想寄予鱼中,流传于世。鱼文化与教义、诗词文化相辅相成都是唐朝国民寄美好希望,命运仕途于其的原因,更助力鱼文化在大唐盛世下流经一时。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