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丧葬一直是热议的话题,简化丧葬礼仪,避免资源浪费。
房地产、工厂等带动经济,却也让土地成为稀缺资源。
大城市几十万只能买个厕所,农村逝者都要占一亩三分地,于是很多人开始提出让农村改土葬为火葬。
不过2020年月底,一个北大教授说,人去世后不该像垃圾一样“烧掉”,应该恢复土葬,让逝者入土为安。
这个说法让不少人开始反思,火葬与土葬的利弊。
对于农民来说,当然支持这个说法,因为农村传统思想觉得入土为安,火葬是死无全尸。
其实个人觉得,可以恢复土葬,但不要立碑杜撰。
既满足农民的传统观念,葬下去几十年后,与自然融为一体,土地又有了新的价值,不立碑就不存在浪费土地,还符合可持续观。
这几年关于恢复土葬的呼声挺高,土葬还有个名字叫血葬。
在大众认知里,丧葬形式大多是火葬和土葬两种。
而今天要再来和大家分享一种更神秘的葬法——厝(cuo)葬!
什么是厝葬厝葬也叫“架葬”,人去世入殓完毕将其放在用砖或土临时封起来的棺柩(厝基)里。
放三年及以上再埋到土里,当然,时间上有不同说法,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有的甚至一直不下葬。
这些厝基一般不会离人们居住的房子太远,多是在农村本家族的坟山或田地附近。
厝基有的用砖块、土块,有的直接用木块、瓦片等进行搭建,就是比较低矮的小棚子/小房子。
有区别的是,这种小房子只开门不留窗,直接用钻石砌上去堵死入口,唯一能透气透光线的是屋顶的一个小孔,棺木放进去还要用稻草等秸秆包裹起来。
个人分析,把门堵死是避免有人或野狗等东西破坏遗体,房顶留小孔是为了避免逝者还没死掉活过来,不至于窒息而是,必要时候还可能自救爬出来。
选择厝基和土葬选择墓穴一样有讲究,需要请专门的人士根据逝者的信息确定地点和时间。
在陇南康县、宕昌等地方都有厝葬习俗,比较有记载的是安庆一带,厝葬会出现,还和安庆的一段历史有关~~
厝葬兴起的原因明末元初,朱元璋建明朝初期,因战乱安徽苏北一带很荒凉,人口减少,劳动力缺乏,农业荒废。
但江南一带却发展得很好,当时明朝在北京建立政治中心,为了平衡南北经济差距,捍卫首都,朱元璋下令江南地区大量迁移到安徽安庆地区且不能回原籍或故土与家族联系。
安庆一带人口很快占据当时总人口的八九成,很多迁移的人比较固执,一辈子不能回到老家,去世了也不愿意埋在外地。
所以就让子孙们暂时别埋葬自己,将遗体放在厝基上,等有朝一日政策改变再回到故乡。
安庆一带不少人就一直遵循厝葬的民风,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丧葬习俗。
厝葬的8种情况一、异地去世者
之前和大家分享过在外地去世的人安葬方式,有的不让进村办酒安葬,有的不让抬进家门。
故而有的人就会选择厝葬方式,暂时性的安葬亲人,过几年再将其永久性的迁移到村里,或葬进祖坟。
二、意外离世
人突然没了,但坟地还没准备好,也会将遗体暂时性的放在墓穴附近或家庙里,等墓穴完工再正式葬进去。
三、合葬
比如夫妻说好合葬,丈夫先走了,那就会暂时将丈夫放在厝葬里,等妻子去世后,子女再将父母合葬在一起,以完成父母遗愿。
四、横死、死刑、非正常死亡年轻男女
一些触犯法律被执行死刑的,按照农村习俗不能葬进祖坟,就会将其放在厝基里。
人们觉得这是一种白骨抛野的惩罚,警示其家人遵纪守法,不然这就是下场。
对于非正常死亡的年轻人或死于非命(意外灾祸死亡、横死)的,因为也不能葬进祖坟,但亲人们觉得这太可怜,就会把他们进行厝葬。
五、失踪
外出打工或上学,却一直联系不上不知生死的人,其家人寻找多年无果后,会用其之前的衣服、帽子等物品做“假棺”,也就是衣冠冢放进家庙或厝基里。
六、低洼地势
一些住在低洼处不太适合埋葬的人,也会用厝葬,很多年后等遗体只剩下遗骨后,再将其装进瓷甏里,进行骨殖甏,二次葬埋进土里。
七、穷人
对于一些家里比较穷,老人去世后暂时葬不起的人家,就会选择厝葬,等到以后发展好了,有钱了,再把老人遗骨拿出来厚葬,以敬孝意。
八、子坟小于父坟、另建宗祠
一些地方有子女坟墓不能大于父母坟墓的习俗,要想扩建自己的坟墓,就需要重修祖坟,厝葬也成为一种暂时性的方法。
或需要另建宗祠的,逝者要先厝葬,等宗祠建好再永久性葬入土中。
很多人觉得厝葬的方式有些恐怖,农村新坟很多人都不敢靠近,厝葬没有入土,一个个小房子里放着遗体更觉得可怕。
现在厝葬习俗也逐渐减少,很多哪怕迁到其他地方的,要么早已释怀,把异乡当成故乡,死后葬在这个地方也没啥。
真正忌讳的,如果户口没迁,老家还有地的,就可以回去安葬,一样不影响。
厝葬的简易,成本小,穷人家连棺材都省了,直接把遗体放在厝基上,把入口堵起来就完事儿。
但更多人的人还是赞成入土为安,所以厝葬大多只被当做暂时性安葬对待,而非永久。
不知大家还听过哪些有趣神秘的葬法呢?欢迎留言交流吧!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