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谁指挥的武汉保卫战(武汉会战中国的总指挥是谁)

抗日战争时期谁指挥的武汉保卫战(武汉会战中国的总指挥是谁)

首页游戏大全像素指挥官汉化更新时间:2025-04-11

抗日战争时期谁指挥的武汉保卫战,武汉会战中国的总指挥是谁

武汉保卫战是八年抗战中日两国军队之间最大规模的一场正面较量,当时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亲自指挥了这场会战。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首都南京被日军攻陷。日军的气焰空前嚣张,日本侵略者认为中国军队不堪一击,日军可以乘胜追击拿下武汉、广州。虽然之前号称的“三个月灭亡中国已经*”,但在拿下南京之后的半年,要灭亡中国似乎还是有把握的。

当时国民党高层的不少人在南京陷落后对抗战前景感到悲观,在武汉的防守问题上,国民党内也有两种不同意见。

一部分人认为,徐州失守后,武汉失去依托,不如主动放弃武汉,将国军主力撤到长江以南和重庆,在那里构筑防线,以逸待劳阻击日军。

另一种观点认为,武汉九州通衢之地,战略地位重要,如果不战而放弃,势必在战场上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丢弃对国外国内都无法交代,动摇军心、民心,万不可取。所以,为了提振士气,保住武汉交通要道,务必死守武汉。

最后,蒋介石在权衡利弊之后,下决心全力以赴、坚守武汉。蒋介石下令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制定保卫武汉的作战计划,武汉会战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进行的。

武汉保卫战的指导思想就是争取以武汉外围为依托,跟日军打消耗战。在外围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挫败敌人攻势,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民心军心,为以后的战略调整赢得时间,一举扭转中国战场敌攻我守的被动局面。

蒋介石作为中华民国的最高指挥者,中国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亲自指挥了武汉保卫战。

(当然,虽然蒋介石亲自指挥很感人,但是他的指挥水平确实不高,倒不如把部队交给更专业的人来领导)

为了打好这场战役,蒋介石决定新编了第九战区,由第五战区和第九战区全部主力负责守卫武汉。 两个战区总共有14个集团军、50个军的兵力参战。另外空军和海军方面,派遣飞机200架,舰艇30余艘参加战斗,国军方面投入的总兵力达到110多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人组织的航空兵,也以志愿队的形式参加了武汉保卫战。

日军方面,以2军和第11军为主力,投入兵力25万进攻武汉,总指挥是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田俊六。其中日军将领冈村宁次指挥的第11军几个师团担任主攻,另一路由东久迩宫稔彥王指挥第二军主力从大别山北麓侧面进攻武汉。另外,日军海军和航空兵300余架飞机和120艘军舰投入了进攻武汉的战斗。


武汉保卫战从1938年6月11日日军波田支队进攻武汉外围城市安庆开始,到10月27日日军攻占武汉全城(武昌、汉口和汉阳)结束,共历时四个半月。

此战,国军阵亡25万人,受伤四十余万人,伤亡超过了半数。而日军方面,国军宣布歼敌25万,日军宣布阵亡3万,显然双方的数字都有很大水份。

但可以肯定的是,日军遭受到了重创。侵华日军在武汉会战中几乎投入了全部机动兵力,在此战之后几年都没有再发动大规模会战,也没有再向西突进,证明经过此战后的日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再也没有力量继续向中国内地扩张。

武汉会战和南京保卫战的仓促撤离、损失惨重、全军士气低落不同;武汉保卫战中的国军是主动撤离,并不是南京保卫战中的“溃退”。

同时,由于给日军造成了重大伤亡,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结束侵华战争的美梦,彻底改变了战场敌我双方攻守态势。

全军将士因为武汉保卫战士气空前高涨,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 武汉保卫战以后,日军再也没能力组织像武汉这样的大规模会战,日本法西斯不得不面做出打持久战的准备,短期内灭亡中国成了无法实现的战略目标。

武汉保卫战的总指挥是蒋介石,前后历时4个半月,总体上实现了消耗日军有生力量,打破其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那蒋介石指挥的这场大会战打得如何呢?

战略目的

抗日战争爆发前,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法肯豪森曾对蒋介石说过,中日必有一战,中国要做好加速整军和持久抗战的准备。

后来在法肯豪森的主导下,国民政府修建了战争铁路网,德系兵工厂,并打造了持久战的防御体系,比如长江沿线的要塞,都是德国军事顾问团的杰作。

目的是利用中国的战略纵深,拉长日军的战线,并消耗其有生力量,将日本拖入战争泥潭,最终战胜资源匮乏的日本。

所以说武汉大会战总设计师是法肯豪森,而蒋介石只是将这个战略执行到位。

双方力量对比

国军以第五、第九两个战区部队参加武汉保卫战。第五战区总司令李宗仁(白崇禧代理了2个月),下辖23个军。第九战区总司令陈诚,下辖27个军,总兵力近110万。

另外,国军作战飞机200架,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作战飞机100多架,舰艇30多艘。

日军总指挥畑俊六,主力作战部队是第2军及第11军,兵力总计25万,另外,日军还有5个师团10万多人的后备力量。日军作战飞机500多架,舰艇120多艘。

就双方战斗力对比而言,国军稍处劣势,但考虑到是由德国顾问团设计的防御体系,从理论上说武汉大会战应该算一场势均力敌的战役。

国军士兵表现如何

武汉大会战结束后,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统计伤亡数字为:阵亡254628人,负伤40多万。伤亡率高达60%,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战争打的很惨烈,同时也反应了国军兄弟,作战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不亏为中国好男儿。

武汉保卫战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以富金山战役为例,淞沪会战后仅剩的一个德械师36师,凭着1万多人,面对日军2个师团4万多人的轮番进攻,坚守富金山十天,完成任务后,整个师仅剩不到800人。

国军作战很勇敢,又付出这么大伤亡,那日军伤亡如何呢?日方公布的数字是3.55万人,而国民党统计的数字为25.6万人,显然双方的数字水分都很大。但总的来说,双方伤亡不成比例,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蒋介石任人唯亲、赏罚不明、指挥不畅

武汉会战初期,日军波田支队,只不过是个台湾混成旅,杨森一个集团军仅抵抗一夜就放弃了安庆城。

蒋介石大怒,但听杨森说是他嫡系部队提前撤离,导致暴露了他右翼而不得不撤退时,这么大过失竟不了了之。

蒋介石明面为平衡各方势力,但暗藏私心,以致将指挥系统分为:军事委员会、战区、兵团、集团军、军团、军、师。

也就是说老蒋的一条命令,要经过5层才能到达师级作战单位。同样道理,有战机时,需要请示也要经过这个流程。仗这么打多半时候都是被动挨打的局面。

马当要塞遭受日军攻击时,守军拼死抵抗,并寻求支援,而16军军长喝醉了酒。求救电话到了战区,战区长官白崇禧命令167师从公路增援,师长薛蔚英不听战区命令,而听军部走小路,结果贻误战机,导致马当要塞失守。

后来为了夺回马当,出动2个军,付出惨重代价还是无功而返。本来是重创日军的要塞,到头来却重创了自己。

再比如胡宗南虽同日军激战20多天,还是丢了信阳。李宗仁下令胡宗南退守桐柏山一带,并掩护鄂东大军撤退。

但胡宗南不听命令私自跑到南阳,不仅让友军遭到重创,还丢失了平汉路的门户。

战区最高长官都指挥不动部队,主要就是蒋介石包庇嫡系将领,赏罚不明所致。

综上所述,武汉大会战总指挥蒋介石,他的抗日决心值得肯定,但军事指挥水平实在不敢恭维。会战之所以能达到战略目的,主要都是勇敢的国军基层官兵拿命换来的。

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区分享。了解更多历史,请关注花木童说史!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