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理洼地上“长”出的科幻高地

成都——地理洼地上“长”出的科幻高地

首页游戏大全星云娱乐送6元救济金更新时间:2024-05-07

他们想象着,我们无法去到的更高维度的世界;他们描述着,今日之科幻明日之现实;他们,传递着无限的想象力与创新力……在成都,有一群“追梦人”,他们把执着与情怀献给科幻,用笔和纸以科幻的方式仰望星空。

发掘、培养出了刘慈欣、王晋康、何夕等一批明星作家;刊登《流浪地球》《乡村教师》等大放异彩的作品……在成都,创刊于1979的《科幻世界》走过四十载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坚持的“硬科幻”文学类杂志。

产出《流浪地球》硬核科幻电影,诞生《科幻世界》及多个科幻奖,申报世界科幻大会……科幻的强大磁场,也让中国地理上的洼地,成为中国科幻版图上的高地,让成都成为中国科幻之都。

开启科幻文学盛宴

中国科幻“四大天王”都从这里起步

从位于成都市中心四川科技馆(天府广场)出发,沿中轴线人民南路向南三四站地铁,方圆一公里内密布着各种科学机构:中科院成都分院、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道路也以成科路、科院街等命名。《科幻世界》杂志社就处在这片科技氛围浓厚之地,面向人民南路四段的大门并不太起眼。

《科幻世界》这个舞台,让科幻作家、科幻迷在这里纵横想象力,为中国科幻文学事业开疆拓土。

《科幻世界》,一本被科幻迷们视为“灯塔般存在”的杂志,创刊于1979年,最初名为《科学文艺》。

↑姚海军,《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黑龙江伊春人,因为《科幻世界》来到成都,此后一直留在成都。他介绍,在《科学文艺》的同一时代,市场上还有其他同类型的出版物,但80年代初,最终生存下来的只有四川《科学文艺》一家。“科幻川军生命力很强,一直坚守,从未放弃。”

1979年“出生”,两易其名,最终1991年起以《科幻世界》为名不断刷新销量。中国的科幻作家、科幻迷在《科幻世界》这个舞台上纵横想象力,为中国的科幻文学事业开疆扩土。

王晋康、何夕、韩松和刘慈欣,都起步于《科幻世界》杂志,四人因科幻作品影响力大,被科幻迷评为“中国科幻四大天王”。

刘慈欣,自1999年开始在该杂志发表作品,几乎所有成名作都发表在《科幻世界》上,包括被人津津乐道的《地火》《流浪地球》《乡村教师》等。他的长篇也主要是《科幻世界》发表、出版的,包括《三体》。刘慈欣甚至说过,如果不是由《科幻世界》出版的,就卖得不太好。

《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曾写到:“《科幻世界》虽偏居西南,但名声显赫,是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许多国际知名的科幻作家因这本‘小众杂志’而对中国着迷。英国的畅销科幻作家尼尔盖曼甚至将这本杂志视为‘我在中国的家’。”

因为《科幻世界》,科幻大军在这里聚集,成都也成为中国科幻产业当仁不让的的重镇。

中国地理上的洼地

中国科幻的高地

不仅是《科幻世界》,《科幻世界》生长的成都也是一个神奇的城市。

从历史深处一路走来的成都,厚重的文化底蕴,提升了这座城市的影响力。在诗歌领域,它也是古代一直到当代响当当的“诗城”,《草堂》《星星》等诗刊都在这里诞生。在科幻领域,它又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科幻之都。

与诗歌类似,一本科幻杂志,撑起了这座科幻之都。

地处西部的成都,生来就被崇山峻岭隔绝在盆地,正如原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首届中国科幻银河奖得主吴显奎所说‘四川是中国地理上的洼地,但却是中国科幻的高地’。

被称为“中国科幻之都”的成都,早已科幻元素云集。

1986年,在《科学文艺》(《科幻世界》的前身)的倡议、组织下,中国首个科幻小说奖银河奖诞生;2010年,又一个中国科幻小说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在成都诞生。

1991年,世界科幻协会年会落户成都,由科幻世界杂志社承办;2017年,中国科幻大会在成都举办,组委会发布了成都科幻宣言:公布了打造“中国科幻城”(中国科幻产业园)的计划,拟建中国科普科幻影视基地、中国科博场馆研究设计中心、中国科普科幻传媒基地等九大区域,希望进一步集聚资源形成产业链。

中国科幻大会是我国科幻领域唯一的国家级会议,2016年首次在北京举办。同时举办的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则是四川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传统盛会,曾于1991、1997、2007年举行三届,极大提升四川和成都在中国科幻界的影响力。自2017年起,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将升级为两年一度的常设性科幻活动,永久落户成都。

诞生在成都的这些科幻奖项不仅发掘培育人才,优秀的作品更助力国产科幻影视产业化,为成都加快建设世界文创名城注入科幻动能。

一个科幻舞台的转型升级

一座科幻之都的脉搏跃动

逼真的冰封城市、铁甲洪流般的运载车、极具工业感和未来感的行星发动机、精密的空间站……今年春节期间,硬核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火了,打开科幻影视产业新的窗口。

在姚海军看来,科幻杂志虽不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利润,但却是核心灵魂,影视与杂志是不同的形式,都是不可替代的。“《科幻世界》不仅要做科幻文学创作的推动者,也要做科幻文学延展成产业链的推动者。《科幻世界》成立了影视和产权等部门,拓展业务形态。”

小说-影视-产业,科幻照进现实,是一个科幻舞台的转型升级,更是一座城市的脉搏跃动。

市科协供图

作为“中国科幻之都”,不仅是本周举办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成都这座城市还有着更深远的布局。在2017年11月举办的中国科幻大会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组委会曾对外发布《成都科幻宣言》,提出将积极筹备申办世界科幻大会。今年当地时间8月16日在爱尔兰都柏林召开的第77届世界科幻大会上,成都正式申办2023年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

作为全球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科幻大会,世界科幻大会通常在每年8月到9月之间举行,持续3至5天。其间将举行世界最重要的科幻作品大奖之一——雨果奖颁奖晚会。

在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上,将举行申办世界科幻大会专题论坛。同时,为支持成都申办世界科幻大会而举行的“100年后的成都”全球科幻作品征集活动也将在大会“银河之夜”颁奖活动中公布获奖名单。

市科协供图

“100年后的成都”全球征集活动面向全球征集科幻影视作品、科幻小说和科幻美术作品,邀请全世界的朋友畅想100年后的成都将是什么样,会有什么美好或者浪漫的故事在这里上演。本次征集活动除国内科幻爱好者踊跃投稿外,还吸引了来自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外籍科幻爱好者。所有作品将数字化处理后保存至少100年。

如今,随着科幻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科幻之都”成都正在走向世界。科幻文学优势也在转化成文化创造和文化产业优势,助力成都建设世界文创名城。

图据视觉中国

新闻链接>>

刘慈欣:AI抢了工作 如何体面地活着

明日,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将在东郊记忆·成都国际时尚产业园举行。刘慈欣等我国著名科幻作家届时都将来到大会现场并与科幻迷对话。这也时隔两年后,是从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后,刘慈欣再次来到成都参加国际科幻大会。

在2017中国科幻大会上的国际科幻峰会上,刘慈欣与加拿大科幻作家、《涸游》作者德里克·昆什肯进行了主题对话,就被“AI抢了工作 如何体面地活着”掀起 “脑洞风暴”。

昨天的科幻,明天的科技。对普通人而言,想象走进现实足以令人激情澎湃。刘慈欣却不这么认为,“科幻小说的特点,就是创造神奇的想象。不过,当奇迹变成现实时,它就变得平淡无奇了。”在他眼中,科幻作家的责任,就是在奇迹变成平淡无奇的现实之前,把它写出来。

近几年,人工智能(即AI)成为热点。但正如学者所言,人工智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用刘慈欣的话说,“从未来看现在,当今的人工智能还处在石器时代。”

未来的超级人工智能将代替人类的大部分工作,这一观点无论是业内专家、科幻作家还是普通大众都达成了共识。有人甚至认为,未来人工智能极可能让人类失业、面临生存困难。

对此,刘慈欣再次“剑走偏锋”。“如果以更广阔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这是个好事情。”他给出了逻辑支点——“怕失业的悲观,是建立在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上仍然不变的基础上。而如果当超级人工智能已经大批量出现的情况下,人类的社会、政治、经济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在这里,他提出了“全民基本收入”这一概念:“每个人都由政府给予定额的基本收入,这不是救济金,而是类似于政府每月给你发工资,以保障每个人体面地生活。”他认为,在技术变革的时代中,应该用开放、科幻的观点来看未来,对世界保持乐观的态度。

今年的国际科幻大会上,刘慈欣等科幻大咖将带来哪些“脑洞”,让我们拭目以待!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宋妍妍

摄影 李冬

编辑 杨馥筱

校对 唐元

审核 张婷婷 李影 庄伟伟

监制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