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诗千行重庆北碚篇第二十站 嘉陵江畔温泉寺 缙岭云霞小峨眉

万里长江诗千行重庆北碚篇第二十站 嘉陵江畔温泉寺 缙岭云霞小峨眉

首页游戏大全意乐捕鱼更新时间:2024-04-16

北碚、嘉陵江小山峡 缙云山、缙云寺 白云竹海

话说诗人们游船过合川盐井镇,进入北碚境,停泊在澄江渡。他们前往北碚温泉寺。

北碚原名白碚,其名始于清初。因场镇建于嘉陵江畔,有白石自江岸横亘江心称“碚石”而得名。设巴县白碚镇,因白碚地处巴县县境之北,改名北碚镇。

境内有缙云山寺、北温泉寺、金刀峡、等人文景观。

温泉寺古为缙云寺下院,创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南齐中设东阳郡后,寺内香火兴旺一时,庙宇辉煌,石雕甚众。后经北周武帝和唐太宗两度没法,毁坏严重。唐贞宗时期幽谷净满禅师重建庙宇,并在后山岩间刻上了摩崖佛像。唐乾符元年(公元874年),宏济和尚又进行重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重庆府景物下》云:“唐乾符中置温泉寺。”北宋真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温泉寺被朝廷封赐为崇胜禅院。

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元宪宗蒙哥率军攻打合州钓鱼城,中炮风死于温泉寺中。明万历《合州志》载:“元宪宗为炮风所震,因成疾,班师至愁军山,病甚……次过金剑山温汤峡而崩。”从此,温泉寺之名,遂列上正史。

明、清两代,可算是温泉寺的黄金时代。明成化年间,温泉寺重新进行了修建,同时在寺前建造了接官亭,寺后迎流砌池,方广四丈,上翼以亭,游人天晴落雨均可下池沐浴;并利用温泉水源和地形,修建了戏鱼池、半月池,供游人观赏。

据清乾隆《巴县志》载:“出江岸攀石蹬曲上,至温泉寺。石壁万仞,古树虬蟠,云根泉泻,分窦而出, 与松涛相应,水清澌无沉点,无磺气。昔人迎流砌池,方广四丈许,上翼以亭,严冬可浴……泉流绕万丈,至大雄殿前汇为大池,沸水中绿藻参差,赤鱼游泳,复转回廊至山门外,悬岩作瀑布,鸣玉飞雪,穿云而下,殆为各温泉之冠云。”《重庆府志》称:“温泉崇胜寺在峡西南,题咏石刻林立。”《璧山县志》云:“有泉涌出如汤,腾沸可浴,游人题咏甚众。”至今还存有明代诗碑十数方,诗数十余首。自明代起,一直到清同治前,温泉寺都很兴旺发达。产业大,僧人多,富甲一方。 人称“温三千,禅八百,杉木园的和尚惹不得。”足见其势力之大。

自清代以来,日益衰败,到清末民初,土匪聚峡区,温泉古刹为盗匪所盘踞;美妙的乳花洞是土匪*人弃尸的魔窟。

1927年,卢作孚将这里创办为嘉陵江温泉公园,成为中国最早的平民公园。

相传卢作孚初到这里时,温泉寺仅存破庙几殿,杂树丛生,野草遍地,稍有平坦去处,均开成了稻田。清清的泉水,散流于凄凉阴森的乱石杂草之中。1927年5月,正是卢作孚出任北碚峡防局长两个月的时刻,便决定在温汤峡开办一个嘉陵江温泉公园。5月初即向温泉寺住持隆素和尚租用温泉寺庙地及其周围庙产为基地,借用峡防局四十元公款为经费,亲自率领峡防局职员、士兵三十人,住于温泉寺中,开建公园。首先迎流砌池,名曰千顷波;后又挖田修塘,命名爱莲池。他发现陈书农愿留名于此,便劝说他捐献巨款,在园中心修建一幢别墅,取名“农主”,郑东琴只捐有两百元,则就其金额,修建小巧玲珑的茅舍一幢,取名“琴庐”。

通过募捐,把温泉寺殿宇换修一新,庙内的佛象,也重上金身,金碧辉煌,有如初塑。如此,历时仅两年多,公园便初具规模。楼台亭榭,星罗棋布。浴室、游泳池相继建成开放;旅舍、餐厅先后完成使用。开辟了乳花洞、兰谷、小庚岭、爱莲池、戏鱼池等游览区。新建了数帆楼、农庄、磬室四大院;修整观音殿两侧的僧舍,命名为花好楼和益寿楼。亭榭建筑除园内建起了菱亭、听泉亭、瓢亭外,还在后山修建了畅晚亭、白鸟亭、飞来阁。站在飞来阁,可远望上下峡门,俯观全园风景。细数江帆,足助吟思。据民国十七年《补修温泉寺碑记》:“温泉公园,自初无有也,得作孚建之……”卢作孚创建北泉公园时,初名嘉陵江温泉公园,不久便改称温泉公园。

现存的温泉寺为明、清两代建筑,殿分四重,依次为关圣殿、接引殿、大佛殿、观音殿。在明成化年间重建时,为一门三殿。清乾隆年间,将山门改建为关圣殿,同治年间又将观音殿改建为铁瓦殿。

关圣殿又称三圣殿,古为温泉寺山门,于清代扩建为一重殿宇。据《募众复装关圣帝君金身没漆殿宇碑记》:“温泉之有帝也,创自乾隆壬寅,觉慧和尚之□□,20余载矣……”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常纲和尚又为关圣殿立一“纲常立极”匾额。1952年修缮了关圣殿,金身了关帝像。由于殿中哼哈二将面目狰狞,阴森恐怖,游客反映强烈,于60年人初将殿中佛像全部撤除,形成穿堂空殿,恢复了山门状态。

接引殿又名天王殿,面积170平方米。按佛教的说法,即引导信佛的人到西天去成佛之意。《观无量寿佛经》:“以此宝手,接引众生。”此为明代建筑,《重庆考古纪要》称:“天王殿(或称接引殿)为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修。天王殿为重檐殿歇山式,斗拱用材粗壮,略有侧脚升起,补间铺作距离疏密不等,山面有三花板,柱础为复盆式,应为明代晚期建筑。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刻立的《补修温泉寺碑记》云:“渝州嘉陵江石,有温泉寺,锁在峰□岭萃,三峡之中流,因称巴璧之名山焉。旧建伽蓝,赐名崇胜,历有年代。而禅宫梵宇,造于大明成化之时,重修于我朝康熙之初……”殿中原有盘龙香炉一座,上刻《舍炉祈福文》,落款日期为“大明成化二十年之簇月”。殿中曾供有身高丈余的接引佛祖像等三尊,接引佛后神龛上有韦陀像,均在“文革”中捣毁。

戏鱼池又名玉液池。在温泉寺大雄宝殿与接引殿之间,池为长方形,长十数米,宽数米,池中心横跨一拱形石桥,形制颇古。桥栏六块石雕,刻有芭蕉麒麟和极乐鸟图,刀笔圆润,中古时期雕刻作风甚浓。据专家考证,与唐代雕刻为近。清乾隆《巴县志》载:“泉流绕万丈,至大雄殿前,汇为大地,沸水中绿藻参差,赤鱼游泳”。《北碚志稿》称:“大雄殿前,有花圃,有戏鱼池,池上跨石桥,古彩斑驳,六朝物也。”

【明】卢雍《戏鱼池口占》:

峡里汤池别贮春,四时和气日熏人。鱼游百沸仍依藻,火厝香泉不待薪。

【明】刘道开《温泉寺》

两崖环抱时王居,峡邃林深静有余。几个长松巢野鹤,一池温水跃神鱼。

僧无白社能供酒,客在青豆好读书。蜀道清华真富贵,鼓声过后不如初。

大佛殿亦称大雄宝殿,与接引殿同期建筑,殿檐上的陶瓷鱼口为明成化二十年产品。大佛殿是温泉寺的主殿,面积282平方米,高大雄伟,气势磅礴,有庄严肃穆之感。清初进行过修整。该殿正梁题字:“大清康熙五十三年岁之甲午孟秋月望立”。据此,殿梁为公元1714年所换。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拆换殿柱一根。《换柱碑记》云:“无如中殿未久,而井口一柱,忽遭蚁毁,僧因前功浩大,恐遭摧折,于是叩化合州居士邱正芳,发心补柱一根……”《重庆考古纪要》称:“大佛殿经过清代补修多次,现存建筑还有清初建筑的样式。”殿内供奉泥塑如来佛像,身高丈六,端坐莲台,为明代建殿时所塑。脸宽额丰,端庄慈祥,颇具我国古代佛教造像的艺术特色。如来佛像前有阿兰迦叶站像,两旁有十八罗汉塑像。

观音殿俗称铁瓦殿,又名绿瓦殿,也有人称为铜瓦殿。石柱铁瓦,是重庆首屈一指的古建筑。初建于明成代二十年,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补修,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建为铁瓦殿。殿梁文字记载:“前朝甲辰年开山,主持僧照清建立。康熙四十年补修,主持僧普胜吉立。大清同治七年四月初七日,重建铁瓦石柱大悲空殿,本山主持僧香延同大众吉旦立。”正殿242平方米,一尺四寸见方石柱20楹,顶覆铁瓦,瓦上铸有信士姓名,外加琉璃瓦覆面,屋脊塑有彩色二龙戏珠图雕,光彩照人,晶莹夺目。殿中原供奉白玉观音一尊,系抗战时期,国立艺专教授宋步云创作观音象一幅,由艺术家贺白先等人泥塑为丈余高大白衣观音。体形优美,神态自如,栩栩如生,是交口赞誉的艺术珍品,可惜毁于十年劫中。

在观音殿前,有一株古老的紫薇树,为明成化年间重建温泉寺所植,迄今已有500岁。紫薇,亦称“百日红”。千屈菜科。落叶小乔木,树干光滑,褐色。叶椭园形,顶生圆锥花序。夏季开花,花瓣淡红色、紫色、或白色。蒴果近球形。这株紫薇,看去虽已老态龙钟,树心全空,然而从空心处又长出一棵子树,碗口大小,伸出枯干,向四周张开,好似一把翠绿巨伞。古树逢春,枝梢劲发,摩挲其间,皮嫩光滑,犹如初生婴儿。若遇夏秋开花季节,胭脂点点,落红遍地,更令人赞口不绝。

北温泉的园林景观以小巧精雅闻名。温泉寺周围还有古香园、石刻园、戏鱼池、乳花洞、荷花池、观鱼池等景点,错落有致,各呈风采;其间小径纵横,怪石星罗,暖泉回环,亭阁相望,犹如一座巨大的盆景。这座“大盆景”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以泉水造景。殿堂周围,都有石砌的沟渠和小池。沟内清泉环流,池中碧水软滑,为景区平添了几分灵秀。天气稍凉,池中暖泉热气蒸腾,池内鱼儿依然穿梭嬉水。

诗人们来到四大殿的东边,这里有古香园、石刻园、观鱼池、荷花池的景点,

古香园原是温泉寺旧址,创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十三世纪初,山岩崩塌,庙宇被毁,寺迁现址重建。

古香园又名塔园,内有宋、明、清代和尚寿塔,大石上有北宋元衤右 三年(公元1008年)刻的石佛和寿塔。塔顶镌刻有阿弥陀佛像一尊,像旁刻有“南无阿弥陀佛,念者罪减福生”十二字。

又来到北边的乳花洞、五潭印月等等的景点。

乳花洞,最早名毛狗洞。传说洞内有一群修炼成精的雌毛狗,常出来祸害四邻,后被缙云寺长老派妙的和尚将雌毛狗斩死在洞中,不久洞壁生出许多象乳房一样的石花而得名。另一传说是在太平天国时,石达开率军经渝入黔,路过缙云山,有一对姑娘花姑、乳妹为引军入洞消灭躲在洞中的恶霸地主而被烧死在里面,人们为纪念她们,取名乳花洞。

相传乳花洞又名五花洞,洞中住着一位五花娘娘,乐施于人,附近群众不论发生多大困难,她都有求必应。特别是邻居的红白喜事,差什么她就给什么,在她那里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天,有个恶少见五花娘娘美若天仙,心起邪念。他入洞中,大耍流氓手段,调戏五花娘娘。五花娘娘忍无可忍,施法力毁洞除恶,将恶少压死于洞口。从此洞口就不见了,洞口只是五花洞的一条石缝。

当年缙云寺修好后,长老法师就想到北温泉也修一座庙子,把这里当作缙云寺的下院。那时候的北温泉,还是一个荒草坪,临江的岩岩下有一个毛狗洞,洞里有一群已经修炼成精的狐狸,经常出来兴妖作怪。长老心想要修好庙子,非得先把这群祸害除掉不可。

缙云寺有一个叫妙和尚的和尚,武功很好,长老于是派妙和尚下山前去打探,还亲赐一把宝剑给他。妙和尚下到荒草坪,只看到有一群女娃儿嘻嘻哈哈闹成一团,又往乳花洞里钻。感觉妖气甚重,妙和尚跟着往洞里头追。他从这洞追到那洞,忽然眼前一亮,见洞中一个大沙坝,他正要上前,突然坝前水波翻涌上冲,把妙和尚整得落汤鸡一般,十分狼狈。

这时,沙坝那头响起了女娃儿的嘻笑声,妙和尚顿时火冐三丈,心想: “这必定是那些女妖怪使的邪法了,她们不是狐狸精又是什么?师傅派我下山,一定是要我除掉她们的!”他马上手持宝剑冲过去,一阵拼*,女娃们现出原形来,果然是一群狐狸。

此后,长老法师提拔妙和尚当了修温泉寺的主持僧。温泉寺修好后,妙和尚更把毛狗洞修整了一番,没有妖怪的毛狗洞逐渐成了好玩的乳花洞。

乳花洞洞深157.5米,高低落差30米。大洞套小洞,正洞套岔洞,弯弯曲曲,纵横交错。进入乳花洞,就好像进入了用珠玉装饰而成的地下宫殿。洞前缕缕阳光洒下,花影摇曳,如一地碎金。股股温泉从岩巅石孔喷薄而出,如银珠,顺黄桷树根飞泻,苔藓绿斑也被染得茵绿青翠。望峰息心,窥谷忘返,洞内曲折幽深,光怪陆离,铺乳悬垂,石笋林立,形状各异,有的像雨伞,有的如云朵,有的似蘑菇,有的似飞禽走兽……。几处洞天,洒下缕缕阳光,颇诱人遐想。

【宋】刘克庄《乳洞》

千峰梦里尚崔嵬,不记青鞋走几回。 天恐锦囊犹欠阙,又添乳洞入诗来。

【现代】苏渊雷《乳花洞》:

言入乳花洞,还疑璎珞宫。天光花影碎,树色湿云重。

地僻心偏远,路迷情自通。不须深处探,即此接鸿濛。

【当代】佚名《乳花洞》
乳花洞上溢岩巅,串串银珠树下悬。瀑落千寻玉链碎,池翻五迭月儿圆。
听泉亭里情人语,戏鲤池边游客欢。古树逢春枝叶茂,紫薇遍野谱新篇。

泉水自乳花洞悬岩直泻而下,形成小飞泉胜景。泉水依次流入五个大小不同、彼此相连的水池,被称为五潭映月。飞泉出口处,筑有听泉亭。
  此处的温泉有三股泉眼,终年水温在32-37C,含有很多矿物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游人一年四季均可以在此沐浴。

听泉亭位于乳花洞口侧的小岭上,原有一座木质亭,后照原样改建为砼结构亭,因可闻飞泉水声而得名。息坐亭上,泉声清脆,凉风习习。远望嘉陵江,近视五潭水,诗情画意,情趣满怀,是息署消夏的好地方。亭下有五潭映月,泉池形态各异,层叠相连。圆月高挂,倒映其中,不失为夜色美景。

飞北泉瀑在乳花洞旁的岩巅。股股温泉从石孔喷薄而出,似串串银珠,顺陡岩垂悬的黄桷树根飞泻而下。树根缥缈多姿,被苔藓绿斑染得茵绿青翠,仿佛是天工巧匠点绣在银帘上的图画。此泉在古时候,水量集中,洞口高悬,有如巨龙出山,飞泻江中,悬垂数丈,气势磅礴,吼声如雷。

【清】王采珍《夜过温汤峡听瀑布》:

泉飞千丈瀑,月载一舟行。岂有蛟龙窟,而来风雨声。

冷冷醒客耳,脉脉动吟情。缅怀濂溪子,新诗许多赓。

波回巴字水,帆指钓鱼城。

【现代】何鲁长《北温泉磬室一首》:

室外飞泉转瀑流,疑风疑雨更疑秋。而今识得声尘幻,为蕴空从一入收。

古香园是温泉寺的旧址,还存有宋、明、清三代僧人的墓塔,最珍贵的要数明代盘龙塔了,塔高2米多,是用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塔共有五层,每层分别刻有莲花、佛像等。

石刻园在温泉寺石后侧山麓,以摩崖罗汉为中心,集温泉寺历代石像、石雕、石刻、石碑于一处。有16尊摩崖罗汉,雕刻于宋宣和年间(公元1120—1122年),像分9处,并有待童1体,施主造像1体。部分罗汉像傍还配有动物石雕,计有小猴2只,虎1只,龙1条。可惜这些罗汉的头部全在“文革”中凿毁,现存的罗汉,头部均系重新雕刻,镶嵌其上,可谓古身今面,面目全非。有精雕细刻的明代古物——盘龙石刻幡幢;有古朴典雅的北宋石像一阿弥陀佛;有宋、元、明、清各代的花、鸟、禽、兽等石雕。最引人入胜的是诗碑林立,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诗序碑。

在罗汉像前的巨石上,刻有一程石梯图案,这大概是意欲通向“极乐世界”的“天梯”吧,梯旁刻着“天然如意梯”5个大字,字、梯均完好无损。在摩崖罗汉的后侧,原有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游览嘉陵江作《千里嘉陵图》时,在此画刻的摩崖观音像一尊。观音像姿态流丽柔和,线条轻快飘逸、面形丰满圆润,重颔广眉,充分体现了唐代宗教艺术的特征。1939年修公路时,劈山开道,合龛石像全被毁坏。

荷花池又名莲池。北宋理学家周濂溪爱莲,嘉祐二年在北泉讲学期间种莲,1931年掘池以记。池中曾种荷花而得名。

荷花池地处公园中心,池畔配植柳、桃、海棠。岛上怪石磷石旬,有公园最大的印度榕和水晶浦桃,伴植凤尾竹,设有石桌石凳。景点波光翠影,花红柳绿,一派山水庭园风光。

池地原有宋代墓地,墓前有盘龙石塔,建池时移至碑亭安放。

荷花池下的石壁上,刻有一组较大规模的温汤史歌浮雕,浮雕内容显示出温泉寺的四大典故。

第一部分为巴人聚居:传说白虎巴王从巫山地区西迁,见江州重庆温汤小三峡环境优雅,遂选为巴族聚居之地,创造出巴人绚丽的民族文化。

第二部分为温汤合药:温泉出于古仙山缙云山麓,其水能治疾疗伤,相传黄帝曾在此以温汤合药救治百姓。

第三部分为独钓中原:南宋末年,号称上帝之鞭的元宪宗蒙哥率军南侵,攻打合川钓鱼城,久攻不下,后中炮风送到温泉寺疗养,不治而亡。他死后,蒙古诸部统帅纷纷撤回,谋争帝位,从而改变了整个欧亚战争格局,推迟了南宋的灭亡。钓鱼城之战创造了震惊中外军事史上的奇迹,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烈史诗。

第四部分为温泉建寺:温泉寺创建于刘宋景平元年,香火于唐最盛。后毁屡建,现存庙宇为明宣德及万历时期所建。民国16年(1927年),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倡建温泉公园,成为民众旅游胜地。

温汤史歌浮雕是纪念卢作孚先生创建北泉公园七十周年而刻制。

流翠园面积万余平方米。利用温泉余水和植物造景,组成多姿多彩、小巧玲珑的景群。

圆形草坪绿茵似毯,十级叠水连成小溪,沿岸广植木本花卉,阳春三月,各种桃花竞放,使流翠园更加妩媚多姿。15个泉池碧波荡漾。

兰池、汤池分别刻有朱德委员长和当代文豪郭沫若游览北温泉的诗,供游人欣赏。传说北宋理学家周濂溪到北泉讲学而得名的濂溪亭,座落在小溪末端傍,亭内石碑上刻有1927年5月修建嘉陵江温泉公园募捐启的全文,详尽告示北泉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它将流芳百世,千古传颂。亭前建有曲木桥,泉水叮咚,终年流翠。五龙壁泉与行知桥相连,石壁上五龙昂首口喷泉水,颇为壮观。

流翠园集山、水、泉、林为一体,组成了中国式山水园林景观,是园内最具特色,景观效果最好的景群。在流翠园漫游,仿佛吟颂无声的诗,欣赏立体的画。

五龙壁泉在流翠园上部,以青石砌成,长24米,高3米,壁雕五条飞龙,龙首头角峥嵘,从青石壁中直探而出,张牙舞爪,气度威猛,一齐喷出温泉直泻清池,形成一幅立体五龙行雨图。

相传在很早以前,缙云山有林无泉,一日借宿者龙生托梦与缙云寺主持说,次日子时有神龙送水上山,需鸣鼓迎接,第二日约定时分,神龙来到缙云山,却见缙云寺门庭冷清,众僧不醒,忽闻温泉寺钟鼓喧天,遂将泉水留在了温泉寺。

在五龙壁泉池边,还有一座青石拱桥,小巧而精致,掩映于青青翠竹之中,别有情调,这就是有名的行知桥,是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名字命名的。抗战时期,陶先生在吴玉章、董必武的支持下,于1939年曾在这里创办了著名的育才学校,培育革命烈士遗孤和抗战将士子女。

在桥侧的一片翠竹林中,树立石碑两块,一块铭刻的是朱德委员长1963年春视察北温泉时题写的一首七绝。

缙云山接大巴山,怀抱山城两水间。重庆工商新发展,蜀川天富在渝关。

另一块铭刻的是郭沫若于1960年游缙云山、北温泉时题写的一首赞诗:

微惜黄梅晚,红梅正发花。嘉陵流翡翠,铜殿窜龙蛇。

猛虎闻歼尽,飞蛾待护加。温汤鱼意乐,罗汉有新家。

在温汤峡北温泉公园前江岸岩崖上,有“第一泉”斗大三个行书,字体圆润,刻工精细,此字为张鹏翮手笔。张鹏翮,四川遂宁人,清康熙进士,历任河道总督,刑部上书,雍正时武英殿大学士。他曾多次游览温泉寺,并曾为该寺题有“不二法门”大匾悬于寺内,可惜在“文革”中拆毁。

【唐】司空图《题温泉寺》:

山容地脉本清凉,不解为霖却作汤。草木龟鱼因熏煮,漫赢法塔宛僧坊。

【宋】丁谓《游温泉寺》:

胜景游未久,烟岚迥出群。水温何用火,山冷自多云。

客到留新句,人闲咏旧文。徘徊吟哦处,松子落纷纷。

【宋】彭应求《宿温泉佛寺》:

公程无暇日,乍得宿清幽。始觉空门客,不生浮世愁。

温泉喧古洞,寒磬度危楼。彻晓都忘寐,心疑在沃州。

【明】卢雍《雨中泊温泉寺下》       
江中波涛小三峡,灯前风景一孤舟。 温泉见说能除病,浊酒沽来亦解愁。

【清】刘道开《温泉寺》:

两崖环抱时王居,峡邃林深静有余。几个长松巢野鹤,一池温水跃神鱼。

僧无白社能供酒,客在青豆好读书。蜀道清华真富贵,鼓声过后不如初。

【清】刘大谟《温泉寺》:

绝壁摩青汉,温泉喷碧空。客来除旧染,人道有神功。

佛国波罗岸,禅林正悟笼。移舟长啸去,雾雨正溟蒙。

温泉留胜迹,一线转层空。净洗尘寰苦,难名佛国功。

江河趋渤海,日月跳樊笼。回首十年事,浑如烟雾蒙。

【清】王尔鉴《浴温泉寺温泉 》

石窦灵湫泻缙云,聿占山火气氤氲。松风度峡泉飞韵,鱼藻含春水织文。
可能去疾分茅屋,聊用清尘坐夕曛。浴罢僧房茶已熟,池边猿鸟自为群。

【当代】何鲁《北温泉》:

年来诗兴已无多,不到名山懒放歌,今日置身巴峡里,虫吟泉吼也相和。

室外飞泉转暴流,疑风疑雨更疑秋。而今识得声尘幻,为蕴空从一入收。

节候忽惊景物新,亭林游赏及芳辰,红梅任是花千朵,绿水悠悠更动人。

【当代】佚名《北温泉》
借得嘉陵江底水,天寒地热冒温澜。迎流砌堰十龙脉,掘地修塘五顷宽。
寺古才知和尚苦,园新始觉作孚难。飞来阁上眺风景,细数江帆出峡滩。

诗人们游完了温泉寺周围景观,又前往与之相邻的缙云山缙云寺。

缙云山,古名“巴山”,位于北碚区嘉陵江小三峡之温塘峡西岸,海拔200-952.5米,为华蓥山腹式背斜山脉分支的一段。

缙云山因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句中“巴山夜雨”而天下闻名,诗中的巴山就是指的北碚缙云山。

据《黄帝内经》载:缙云山,因山间常年云雾缭绕,色赤如霞,似雾非烟,磅礴郁积,加之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

有关缙云山得名有多种说法:一说,黄帝时有缙云氏后裔居此,故称缙云山。据郡志载宋灵成侯庙碑云;“此山出于禹别九州之前,黄帝时有缙云氏不才子曰混沌,高辛氏亦有不才子八人投于巴(宗)以御魑魅,名基于此”,故得山名,这是一种传说。

二说,因缙云寺而得名。另据《重庆府志》描述渝州十二景,有王尔鉴的《缙岭云霞》诗,其序云:“缙云山九峰争秀,色赤如霞。缙,赤色也”。缙云山间云雾缭绕,气象万千,云霞时常变得色赤如火,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以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遂为山名,这又是一种传说。

三说,缙云山在远古时代叫做巴山。山上松翠花香,山下嘉陵碧流,在这一带,居住着两个勤劳而善良的氏族,一个是巴族,一个是賨族(音丛)。他们和睦相处,靠打猎和捕鱼为生。山上有一个石穴,终年翻涌着一股暖人心脾的温泉水。这水,据说是王母娘娘的玉液池裂了一条缝,流淌到巴山来的仙水,巴山上的人喝了这仙水,岁数都活得很长很长;洗了这仙水,从不生疮染病。巴、賨两个氏族过得十分快乐。到了轩辕皇帝打败了炎帝,统一了中原以后,大封功臣,把一个掌管驱疫、驱鬼的臣子封为夏官、赐了他一个姓氏,就叫缙云氏。

缙云氏生了一个名荼的儿子,性情暴躁,常在外为非作歹,涂炭生灵。老百姓控告到皇帝那儿,皇帝大怒,准备下令把荼处以极刑。缙云氏十分恐惧,他想起了同朝共事的高辛氏也有八个不成器的儿子,便去找他商量主意。他们终于盘算出了一个办法,向皇帝汇报说,巴山有一个仙泉,恳请皇帝批准由他们的儿子带兵到巴山一带去征服当地的氏族,夺取仙泉,将功赎罪。

皇帝想占有仙水,于是,缙云氏之子荼为帅,高辛氏八子当先锋,率领上万兵士,溯江而上。一路上烧*抢掠,巴族、賨族英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剩下九位年轻的勇士退到嘉陵江边的巴山上,以喝巴山仙水补充精力,坚持奋战了七天七夜,进攻者死伤数千人,荼帅气得两眼喷出火花,将巴山的树木烧光了,岩石熔化了,鸟儿飞走了,老虎被烧死了,连巴山上空的云朵也被烤成绯红绯红的,待满山大火熄灭,九位勇士化成九座雄伟高大的山峰,挡着进攻者的去路,它就是缙云九峰。从那时起,巴山上空的云彩,一早一晚,总是绯红绯红的,古时称赤色为缙色,于是人们便逐渐把巴山称为缙云山了。

四说4700年前,华夏始祖轩辕黄帝就在此山修道炼丹,因为丹成之时天空出现非红非紫的祥云,轩辕黄帝遂命名为缙云,缙云山因此而得名。《大明正统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中也记载:‘轩辕黄帝往,炼石于缙云堂,于地炼丹时,有非红非紫之云现,是曰缙云, 因名缙云山’。

缙云山是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圣地,与四川青城山、峨眉山并称为“蜀中三大宗教名山”。

缙云山山脉由东向西分别耸立着9座形态迥异的高峰,从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玉尖峰、夕照峰9峰横亘,其中玉尖峰最高,海拔1050米。狮子峰最秀,香炉峰最奇,宝塔峰最著名。站在这些山峰上,无论是日出还是日落,都有红霞相伴。暮日西下,置身于缙云山,九峰横亘、延绵不断,好似挂在天上的岛屿漂浮在赤色的云海中,赤多白少的云霞被古人形容为缙云,一早一晚斑斓绚丽地映满天空。清王尔鉴将其美景“缙岭云霞”纳入了巴渝十二景。

缙云山素有“小峨眉”之称,有缙云寺、温泉寺、白云观、绍龙观、复兴寺、石华寺等8大古刹和晚唐石照壁、明代石牌坊、宋代石刻等名胜古迹。有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1932年)遗址和狮子峰寨、青龙寨等古寨遗迹。有佛光岩、相思岩、舍身崖、黛湖、白云竹海等众多优美的自然景观。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崔涂《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迢遰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宋】郭印《秋日即事》

巴山今日见清秋,河汉无声天际流。我亦乘槎问牛斗,此心刳尽一虚舟。

【宋】唐庚《别句永叔》

巴江滟滟巴山空,十里五里蕉花红。少年锐意立功业,破烟一棹轻如风。

却思三岁相欢聚,说剑论诗轻李杜。平生不作女儿悲,今日为君重回顾。

【唐】杜甫《巴山》

巴山遇中使,云自峡城来。盗贼还奔突,乘舆恐未回。

天寒邵伯树,地阔望仙台。狼狈风尘里,群臣安在哉。

【唐】刘禹锡《杂曲歌辞(其十一)竹枝》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宋】李新《巴山》

飞云冉冉隔层峦,涨水茫茫失旧湾。自昔秋风悲宋玉,这回夜雨宿巴山。

独行云峤双飞舄,谁置壶浆一解颜。世事人情随日改,不妨老子解痴顽。

【明】周宪王 《竹枝歌》

巴山后面竹鸡啼,巴水前头沙鸟栖。巴水巴山到郎处,闻郎又过石门溪。

【清】王尔鉴《北碚江于坐月》

缙云山下走江声,山市参差江岸横。坐看钵翻秋月上,水光月色羡双清。

【清】张九镒《缙岭云霞》

山气化作云,山与云亦尔。云去山色青,云来山色紫。

向夕映飞霞,散向澄江骑。纪胜付风人,得其趣而止。

【民国】佚名《太虚壬申秋上山》

温泉辟幽径,斜上缙云山。岩石喧飞瀑,松杉展笑颜。

汉经融藏典,教理即叩关。佛地无馀障,人天任往还。

九峰开佛刹,双柏閟灵宫。 蟒塔传殊古,狮峰势独雄。

海螺飞翠霭,莲髻耸晴空。 无尽江山胜,都归一览中。  

【民国】黄炎培《上缙云山》

淞波秋泪剪,巴雨夜愁灯。国破家何在,兹游感不胜。

中兴送世运,偕老得朋吟。蜀国三离堆,嘉陵见未曾。   

【民国】于右任 《望缙云山(正宫·寒鸿秋)》

相思岩下相思寺,相思树结相思子,相思鸟惯双双睡,相思寺自年年翠。

似羡白云飞,敢作劳人计,更临风,思唤高僧起。  

【当代】佚名《缙云山》

翘首烟霞翘首晨,也无峭险也无尘。尊迦叶深藏寺,几树山花足媚人。

竹色清涵孤径屣,鸟音啼送远江春。香炉尽览渝州景,客到兹游意气新。

【当代】佚名《缙云山》

非紫非红即缙云,青山绿水带温馨。九峰峻峭齐争秀,八刹庄严共梵音。

狮子崖巅宜远眺,洛阳桥畔好修身。 黛湖垂钓悠闲境,云里仙宫更爱人。

缙云寺,后曾称“相思寺”、“崇胜寺”、“崇教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年)由慈应禅师开山创建,是国内唯一的迦叶古佛道场,受到历代帝王恩宠,香火一直绵延不绝,后曾受到历代帝王封赐。

北周武帝(561-566年)灭法时,庙宇及佛像被毀。唐贞观元年,浙江幽谷净满禅师入蜀,按其师无见睹禅师指示,“逢缙则上,遇云则住”,进山重建缙云寺。因寺侧有相思岩,娟秀奇丽,攀其巅者徘徊不愿归,所以847年唐宣宗赐额“相思寺”。唐高祖李渊(618年)曾亲笔题名“禅真宫”。唐大中元年(847年),唐宣宗赐寺额为“相思寺”,系山有相思岩、相思竹、相思鸟之故。唐乾符元年(874年),定济和尚重建寺庙。971年慧欢禅师主持修葺殿宇。998年,宋真宗将宋太宗读过的240卷梵经送到这里,供奉在寺中。宋景德四年(1007年),真宗赐名“崇胜寺”。

明永乐五年(1407年)明成祖皇帝敕谕“缙云胜景”。明正统八年(1443年)永灯和尚对寺院大兴修建,正殿廊廓不下数十间,主持僧众多达百余人。天顺六年(1462年)英宗皇帝敕赐“崇教寺”。万历三十年(1602年),明神宗皇帝下令改为缙云寺,赐题“迦叶道场”。据说迦叶古佛曾在缙云山跏趺修行过,故赐缙云寺为“迦叶道场”。万历三十年(1602年)神宗皇帝下令改为“缙云寺”,在寺前建立石牌坊,增添了古刹幽深、雄伟的气派。明末战乱,缙云寺遭受兵灾,尽成灰烬。据说因为庙内和尚仗着皇恩长期横行四邻,于是老百姓们就趁着当时张献忠入川的时候,趁机把寺院烧了。

清顺治十六年(1660年)贵州和尚自然法师,来此结茅幽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破空和尚修建大雄宝殿、经楼和佛像。雍正二年(1724年)明贤和尚修建天王殿,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补修天王殿。道光年间,智福和尚修建客堂。随着历代高僧的重建和修缮,缙云寺逐渐恢复了往昔名山古刹的风貌。

山门外,两棵参天银杏直向青天,古刹钟声与山间松涛相映成趣。

在缙云寺山门前,有一座小石拱桥,横跨溪涧,不知创建于何时。相传冯状元常到桥上迎着朝阳洛诵诗文,故名洛阳桥。桥宽4米,掩映在碧绿的丛林之中,秀丽静谧。

山门前石牌坊,坊高6米,宽5米,由青石砌成。其上雕有鸟兽等图案加以修饰,顶部有浮雕青石装点。坊正面上层嵌有“圣旨”二字,落款为:“大明二年十月二十九日”;下层为“迦叶道场”的四字额匾,于“明万历三十年(即公元1602年)正月九日化主稳通俊书”。坊背面上层嵌有“敕渝”二字,下层为“缙云胜境”,落款为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十月十五日。坊上题字苍劲有力,气势豪迈。坊前有一对石雕青狮,高1.70米,两旁分列,虎视眈眈。

石照壁位于缙云寺前,洛阳桥旁,为青石浮雕,高4.0米,宽4.0米。整个图案古朴雅致。石照壁正中为芭蕉麒麟图,左右各有菱花图案,其下面为青狮、自象浮雕。石照壁上“猪化龙”浮雕,为六朝文物。

在寺外,还存有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碑记及太虚法师和正果法师塔各一座,上有赵朴初和邓颖超的亲笔题字。

寺内大雄宝殿上塑有迦叶古佛,高约2米。两旁站立的一男一女,男的叫帝释,代表欲界法相;女的叫梵王,代表色界法相;都是清代佛教艺术塑像的典范。 其外有一匾额,上书“昙花蔼瑞”。寺内还有一口大铁钟,高约1.60米,底径1.50米,腰径0 9米,为清道光二年(1822年)所铸。寺内的双柏精舍为方丈居室,两侧禅房与石刻,形成古色古香的意趣。

寺内现存有宋太宗诵读过的24部梵经。另有出土的石刻天王半身残像,据传是梁或北周作品。

【宋】冯时行《缙云寺》

借问禅林景若何,半天楼殿冠嵯峨。莫言暑气此中少,自是清风高处多。

岌岌九峰晴有雾,瀰瀰一水远无波。我来游览便归去,不必吟成证道歌。

【宋】韦骧《宿缙云僧舍》

石磴跻攀上缙云,九峰苍翠与天邻。岩崖佛屋疑神助,烟霭禅扃绝世尘。

此日乘轺宿寒夜,他年屈指数青春。山僧莫笑匆匆去,寻胜能来有几人。

【元】耶律铸《题缙云山五湖别业》

为爱烟花可挂怀,并供幽思上灵台。缙云直拔空青起,落水横吞野翠来。

欲界曲随仙境变,好花争映画屏开。终期尽把开桃李,就此名园胜地栽。

【元】 陈旅《缙溪道士》

缙云溪上缙云山,春水流出桃花湾。白头道士鹤为马,月明骑过居庸关。

【清】龙为霖《游缙云寺》

夙爱缙云胜,探其苦未闲。摩天峰突兀,倒汉水潺湲。

老衲人间卧,游人鸟外攀。千村双足底,回首隔仙凡。

【现代】田汉《游缙云寺》

大师浮海自南洋,带得如来着武装。今世更无清净地,九天飞锡护真光。

八角井在缙云寺西北100余米处,石地凿成,深10余米,池水澄碧,常年不涸。井上石栏系1953年用青石砌成八角形。传说当年冯状元在此读书时,常到池中洗墨,故称“洗墨池”。1990年周云泉所题“八角井”石碑,现立于井旁。

在缙云寺西面八角池附近有龙塘,为平地下陷深塘,宽30米,深30米,上小下大,呈圆形。周围竹树茂盛,塘底植被葱茏,有潺潺流水,常年不断。

狮子峰在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上,峰高海拨868米。从缙云寺登狮子峰,沿途有68O级石梯。峰前有一五拱门,是古狮子寨寨门遗迹。峰顶有一平台,叫“太虚台”,是1939年汉藏教理院为纪念太虚大师SO诞辰而建。在此观日出、观云海、观明月、观大自然的气象万千,故有“到了缙云山,不登狮子峰,白来缙云山”的说法。

站在峰顶的“太虚台”上,眺望北碚城,只见缙云山茫茫林海,墨绿苍翠,真是“无尽江山胜,都归一览中”。 狮子峰对面,是海拔854米的香炉峰,据说因峰旁有一高约20米、形似香炉的石柱而得名,峰上建有高达41米的观景楼。在狮子峰俯瞰,可见林海中一片禅林,哪就是缙云寺。

狮子峰海拔864米,是缙云山九峰中最为险峻壮观的山峰,远眺如雄壮的狮头,由下仰望则状似雄狮俯卧峻岭,故名狮子峰。

峰前有一个五拱门,本来是古狮子寨寨门遗迹。狮子峰顶有一处平台,称为“太虚台”,是1939年汉藏教理院为纪念太虚大师诞辰而建造的。石台为方形,四方都有圆形拱门。台内嵌有太虚石碑,刻有《太虚台记》。台正面刻有“太虚台”三字。

太虚台前有一尊狮子塑像,蹲在寨门前,昂首远眺。远看塑像的时候真是觉得十分威武雄壮。但是走近一瞧,不对呀,说好的高冷风呢,这小鼻子小眼的,怎么透着一种莫名的傲娇呆萌感?

在狮子峰寨门后还留有咸丰十一年(1861)立的《修砦碑记》。

峰上建有高达41米的观景台,站在峰顶的“太虚台”上眺望,缙云山茫茫林海,云海翻腾,真是“无尽江山胜,都归一览中”。

香炉峰海拔854米,与狮子峰相对峙,峰旁一石柱高约20米,形似香炉。峰上建有高达41米的观景楼。

白云竹海位于缙云山东南坡,因白云观居在其中而得名。面积约五千亩,以慈竹、楠竹为主,并有少量苦竹、平竹、斑竹等夹在共间,从三花石上缙云山公路在杨家店分道可直达白云观,从缙云寺步行1公里到白云竹海大门。白云竹海是缙云山以自然风貌见长的一大景区。古道曲径幽深深,万杆翠竹草青青,三五农舍入仙境,喝酒何须杏花村。主要景点有白云寺、高观音、千年古松,竹海幽径,有石笋、石船,有鱼儿石、牛心石、罗汉石,真是一步一景,景随步移,是休闲度假的极好去处。

绍龙观座落在海拔1050多米的缙云养生名山的幽谷之中。始建于明代成化乙已年,历史上几经兴衰。道观坐西朝东,占地七十余亩,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有三清殿、玉皇殿、灵官殿、元辰殿、慈航殿、财神殿共三 轩辕黄帝重主殿六大殿堂。

【唐】 徐凝《题缙云山鼎池二首》

黄帝旌旗去不回,空馀片石碧崔嵬。有时风卷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

天地茫茫成古今,仙都凡有几人寻。到来唯见山高下,只是不知湖浅深。

【唐】李白《巴水歌》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十日三千里,朗行几岁归。

【唐】李翔 《看缙云山图》

谓见仙都二十年,忽逢图画顿欣然。云岩不似人间世,物象翻疑洞里天。

迥压鳌头当海眼,直侵鹏路倚星躔。顶湖纵去无多地,空见霜流百丈泉。

【唐】徐凝《送马向入蜀》

游子出咸京,巴山万里程。白云连鸟道,青壁遰猿声。

雨雪经泥坂,烟花望锦城。工文人共许,应纪蜀中行。

【宋】陆游《木兰花/玉楼春.立春日作》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幡判醉倒。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宋】刘应时《曹直夫水石短轴》

清风敛霁入巴山,春涨攘人钓月湾。欠个小舟青箬笠,着侬长在水云间。

【元】周伯琦《纪行诗》

缙云山独秀,沃壤岁常丰。玉食资原粟,龙洲记渚虹。

荒祠寒木下,遗殿夕阳中。谁信幽燕北,翻如楚越东。

【元】朱公迁《缙云山中夜坐》

闭门清坐意超然,却有愁情断复连。木叶怕寒霜满地,梅花照影月行天。

山林岁晚身犹客,砧杵声高人未眠。起傍茅檐听过雁,哀鸣只在白云边。

【明】周宪王《元宫词》

年年避暑出居庸,北望滦京朔漠中。经过缙云山水秀,吴姬疑是越江东。

【清】金科豫《登真武山览胜》

放空眼界翠微巅,遐迩同收碧牖间。朱户万家巴子国,丹霞千缕缙云山。

风清竹屿松花落,日永莎阶鹤梦閒。指点涂村多胜境,令人追忆杳难攀。

【清】王尔鉴《望缙云山》

江山青峰耸缙云,云来舒卷目缤纷。有时酿作光华日,九十九峰都不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