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ryan Lufkin
译者:Hazel
校对:LITCAVE工作室
配图:Online
这里是文穴的翻译局,今日分享的是BBC文化栏目中的一篇文章,由Hazel为大家翻译,仅供学习分享。
这个故事出自BBC新播出的《J世代》系列节目的一部分,该节目关注正朝着2020年前进的日本。「读懂空气」是这个系列的第三集,探讨的是一种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会自然产生的期待,这一集提出年轻一代也必须做好应对来自社会的这一期待的准备。
当你在搭乘自动扶梯时,你会站在一侧留出位置让别人通过吗?当房间里有人说很热时,你会主动去打开窗户吗?如果你邀请某人约会,但他茫然地盯着你,你会收回邀请吗?
如果你不会这么做,那么你或许就是那个无法「读懂空气」的人。
想要了解社会生活的「潜规则」,你需要全面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不管是什么环境,「读懂空气」是一种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极具功用的技能。在日本,交流往往是间接的,因此日本人更为重视「读懂空气」的技能。
日语中的「kuuki o yomu」翻译过来是「读懂空气」,即会察言观色。「误读空气」可能会毁掉生意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破裂,因此这是一项需要不断练习的技能。
在日本,从面部识别技术到视频游戏,各个领域都涉及了「读懂空气」,这种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读懂空气的要领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
读懂「房间」内的空气
去年,有这样一条推特在日本疯传:京都的一位商人遇到了潜在的客户,谈话中途,这位客户突然对商人的手表表示了赞赏。商人误以为客户对手表感兴趣,立刻和客户聊起手表的功能,接着他突然意识到这位客户其实是想通过手表暗示自己注意时间,然后尽快结束这次谈话。
日本跨文化咨询公司(Japan Intercultural Consulting)的负责人罗谢尔·科普(Rochelle Kopp)表示道:
「虽然所有的国家或多或少都存在不通过语言进行沟通(间接沟通)的情况,但在日本社会这种情况更为常见。换句话说,能够『读懂空气』在日本尤其重要——如果你无法做到这一点,可能会面临很多问题,毕竟这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自然产生的一种期待。」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日语教授长谷川洋子说道:
「『读懂空气』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文化和历史知识,以及对于对话双方的一些了解。当两个人看似其乐融融的互相称赞时,他们或许是宿敌也说不定。如果你读不懂这些『空气』,你可能会在无意间说出一些激化敌对关系的话。因为我所掌握的知识并不充足,所以在美国的一些社交场合中,我其实没办法彻底地了解情况。」
在日本,如果你在安静的车厢里大声说话,或者硬要和一个早就开始神游的客户说话,你可能会被贴上KY的标签。KY是日本俚语中的贬义词,意思是「读不懂空气」。
美国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教授、《性格与社会心理学》(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的编辑北山忍说道:
「每个群体中都有一些被称为KY的人。如果你发现自己常常被排除在组织的许多重要讨论之外,这种情况有时是因为校园霸凌,但如果你发现你经常会让气氛变得紧张,那就要想想,是不是你自身的问题。」
掌握微表情
「读懂空气」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非语言线索。旧金山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戴维·松元惠(David Matsumoto)专门研究跨文化、非语言行为、微表情,微表情即微小的、无意识的面部抽搐,微表情可以透露出一个人的真实情感。
例如,当一个工作中的客户说他们对你的工作很满意时,嘴唇一个非常细微的抽搐或眉毛上扬意味着他们可能所说非说想。注意微表情和其他非语言行为交流,这在任何互动中都很重要,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是如此。
松元惠说道:「沉默是一个非言语的行为暗示,姿势的改变是一种非言语的行为暗示,社交过程中的微笑或许也别有所意,所有这些都是非语言行为的组成部分,都有助于产生语境意义。」
「(读懂空气)的重要性会迫使你集中注意力,思考你周围的人在传达什么讯息。」
松元惠经营着忽敏特尔(Humintell)公司,该公司的培训课程教人们如何更好地破译微表情和其他非语言信号。还有其他的公司提供这种服务,研究人员清水健二(Kenji Shimizu)在东京虎之门商业区管理着一间科学研究所,他对社交氛围非常敏感。
和松元惠一样,清水教授一些日本企业或政府机构的职员们如何理解社交中人们的微表情。
清水在教学中引用的是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提出的理论,保罗·埃克曼是研究情绪和面部表情的先驱,他用「无意识的情感流露」来形容微妙的面部表情变化。
清水使用视觉案例向客户展示他们需要寻找的东西,比如2007年对纽约洋基队(New York Yankees)球员艾力克斯·罗德里格斯(Alex Rodriguez)的一则采访视频,当时他谎称没有使用提高成绩的药物(能看出他的嘴部有轻微抽搐)。
清水在教学时会使用一种软件,利用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头实时记录下一个人脸上七种基本的人类情绪,以帮助学员们更好地理解自己面部的微表情所发出的信号。
清水说道:「如果你注意到某人厌恶的表情——鼻子周围皱起来,或者愤怒——眉头低垂、眼睛睁大、嘴唇紧抿,(但这些表情)被微笑掩盖了,你可以先试着猜测他们想表达什么,然后再询问本人,他们真正的想法是什么。」
游戏中的「读懂空气」
不过,解读肢体语言只是解读空气这一技能的其中一部分,读懂空气还涉及到需要了解特定情况的背景,这在日本这样的「高语境文化」国家是尤为重要的——在日本,信息并不总是口述出的内容,而是隐含的,很多时候需要通过推断来掌握信息。
「读懂空气」在日本文化中根深蒂固,甚至有专门的视频游戏。上个月,任天堂发布了视频游戏《大家一起察言观色》(Kuukiyomi: Consider It)。
玩家们被置于100多个情境中,根据他们对空气的解读程度来打分。在一个场景中,你坐在火车上,旁边有一个空座位,一对夫妇上了车。你会做些什么?如果你是能够读懂空气的人,你会站起来,这样他们两个就可以坐在一起了。
这是一个磨练你解读空气技能的机会——或者也可以是你反抗现状的机会。开发商竹下小池(Koichi Takeshita)说道:「对于一个身处在以能够解读空气为社交必备技能的国家的人而言,这或许是一种可喜的解脱。大多数(日本)玩家喜欢在游戏中忽视(空气)」。
提升你解读空气的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读懂空气呢?尤其是在你缺乏话题相关的文化或行内知识的情况下。
北山忍说道:「其中的要领是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即使你感到这对你而言很有压力,也不必太过担心,这些技能是可以培养的,是熟能生巧的。」
长谷川洋子的建议是:「要想更好的读懂空气,可以通过在社交中不断试错,并且试着培养像其他人一样习惯换位思考的方式。」
罗谢尔·科普根据自己培训员工的经验,提出了建议:「培训员工读懂空气是很困难的,我只能敦促他们在交谈中保持高度的集中力,注意谈话中那些非语言行为,试着主动提出一些问题,并推测在不同情况下可能会发生什么。」
松元惠补充道:
「无论你面对的只是他人的脸,还是需要解读你所在『房间』的空气,哪怕只有一点点文化知识也能帮助你弄清楚下一步该做什么。『读懂空气』其实可以归结为一些非常基本的事情,比如尊重他人的文化,对他人说的话题表示你很感兴趣。如果你表现出对对方说的话题感兴趣、很愿意去倾听,这种积极的态度会使你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和观察者。」
罗谢尔·科普说道:「想要读懂空气的想法会迫使你集中注意力,思考你周围的人传达了什么讯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这都是一个商人应该具备的好习惯。」
你是否是一个能读懂空气的人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