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乐夜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观棋不语真君子(图/小罗)
上周,触乐编辑部一起体验了一下《三位一体4:噩梦王子》。我们评价的重点在于游戏的多人模式,而它也的确没让人失望,美术水准高,谜题难度适中,多人游戏参与度高,的确是个不错的聚会游戏。
这个游戏也让触乐多了一位“牛老师”
不过,我个人最终的结论却是:假如让我推荐一个聚会游戏,我的第一选择不会是《三位一体4》,但假如手头只有《三位一体4》,那么把它作为聚会游戏也没什么不好。这让一些读者有了点儿小疑问:所谓聚会游戏,首选到底是什么?
如果要我回答,我或许会先反问:这个聚会是用来做什么的?都有哪些人会来?他们或她们都有什么爱好?一旦有了具体目标和详细要求,在数量众多的游戏里总能选出合适的,哪怕它没挂着“聚会游戏”的标签也无所谓——比如说,有段时间我和朋友热衷于“怪物猎人”聚会,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聚会内容就是几个人抱着PSP埋头打猎,这种时候,“玩什么游戏”甚至不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果没有特定的范围限制,“聚会游戏”往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鼓励玩家之间更多互动,尽量不让玩家身体素质之间的差异成为决定游戏胜负的因素,需要一定的娱乐成分,不能过于严肃,所有玩家最好都能坚持到比赛结束而不是中途就掉队退出,玩家尽量同时游戏,每个人的独立游戏时间不宜过长,等等。
当然,这些条件也不是死规定。如果完全按照类似标准,“舞力全开”和“大富翁”就要被开除出聚会游戏了。同样的道理,一个以聚会爱好者为目标受众的游戏也并不会因为满足了某几个条件就必然优秀。
“舞力全开”就不适合我这种运动神经不太好的人
在我看来,判断一个聚会游戏好不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是“玩法难不难”。考虑到参与者的水平可能参差不齐,“不过不失”的状态固然不太容易把握,但整体而言,简单还是要比困难更容易让人接受。
这一点或许桌游玩家们更有发言权:重度越低的游戏往往越容易“安利”成功,重度高的游戏就只能限制在硬核爱好者范围内了——用我自己举例的话,触乐内部组桌游局时,我就只肯玩重度3以下的游戏,更难的就敬谢不敏,毕竟我也不太想花很长时间学习一个很可能只玩一次的游戏,像《历史巨轮》我都只玩Steam上的单机版……
我很喜欢看这位Up主的桌游视频,但说实话,让我去玩《教改风云》,我是拒绝的……
所以,要我推荐聚会游戏的话,我的首选仍是以《马力欧派对》《胡闹厨房》乃至《Heave Ho》等作品为代表的,玩法简单、轻度考验操作、娱乐效果好、随时拿得起放得下的游戏。更通俗点儿的说法就是,绝大多数时候,聚会游戏是要让人们在一起开心放松的,如果做不到这个,其他方面再优秀往往也难以被人——尤其是不怎么玩游戏的人——广泛接受。从这个角度说,《三位一体4》的适用范围就比较有限了,这也是我不会首选推荐它的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假如你用“聚会游戏”或者“Party Game”搜索,最先出现的答案往往还是“真心话大冒险”“天黑请闭眼”“掷骰子”之类的内容,其中一些游戏还只适用于酒局、KTV等等明确需求促进人际关系的场合。虽然不能一言以蔽之,但也大致看得出一般人心目中的“聚会游戏”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自1980年的《奥林匹克十项全能》(Olympic Decathlon)以来,明确用于聚会的电子游戏仍是一个数量相对不多、仍有发展空间的类别,而它与单机游戏、网络游戏的关系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微妙地此消彼长着,带给玩家更多的选择。
20世纪80年代的《奥林匹克十项全能》被当时的媒体盛赞为“一个伟大的聚会游戏”
玩到《真实夏季运动模拟器》时,有人说它是在致敬和恶搞“十项全能”
另一方面,那些“传统”的聚会游戏也凭着智能手机、App的发展而愈发走在流行的前端。原本需要准备道具和设备的游戏,如今用App就可以解决,配合手机的摄像头和扬声器,人们甚至可以在小聚会里玩到一些电视综艺节目里出现的游戏。
在App Store里搜索“聚会游戏”或“喝酒游戏”,有很多现成的合集
不同玩家轮流点击“大叔”的头像,让大叔发怒的人会受到惩罚——借助智能手机,传统酒桌游戏有了更多的形式,当然玩法还是万变不离其宗
不同的人、不同的聚会促成了对“聚会游戏”的不同要求。我总是在想,尽管如今的游戏越来越强调社交功能,但只要人们还有面对面交流、沟通、增进感情的需求,“聚会游戏”仍然不可或缺。与此同时,我也一直对聚会游戏抱有期待——“马趴”“分手厨房”固然优秀,但如果它们能更新颖、更好玩,那当然更好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