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开车的人或者骑车的人,尤其是略有经验的驾驶人,容易产生一种致命的幻觉。这幻觉是在日常驾驶中形成的。日常需要紧急制动的次数不太多,大部分场景需要的是不那么激烈的车速调整——过路口、并道、转弯、下道、泊车等等。大多数人在熟悉了自己车辆的刹车性能之后,都会下意识地做一件事——那就是让自己车辆的减速过程更加平稳优雅。

什么方法能让制动过程更加优雅呢?这也不难——当离前方障碍较远、不需要马上停下来的时候,我们使用较小的力度刹车。当离前车较近、需要尽快停下来的时候,我们刹车的力度就增大。时间久了,我们的大脑就识别出一种模式,即我们制动效果和刹车力度成正比——越用力捏踩刹车,制动效果就越好,车辆减速所需的时间和距离就越短。
这个模式确实在一定范围内是成立的。但不幸的是,我们的潜意识会更进一步“脑补”出一个适用范围外的错误结论:当刹车力度足够大的时候,刹车效果就会足够好,好到车辆可以在刹车的瞬间立即停下、不会向前移动额外的距离。这无疑是个荒谬的结论。但是日常驾驶中我们成功完成的一个又一个力度不等的制动操作,无一不在帮助我们的潜意识强化这一骑行中最大的幻觉:只要我刹车够用力,车辆就能立刻停下来。
刹车的本质刹车的本质是改变车辆与地面之间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给予车辆反向的加速度。摩擦力或者加速度都需要作用一段时间才能降低车辆的速度。刹车的力如果不能维持一段时间,车辆就无法减速。同样的,在这段减速的时间内,车辆必然会向前移动。有区别的只是刹车时间、刹车距离的长短。

想让车减速,就需要时间,这段时间内,车就会向前跑,这是刹车作用的本质决定了刹车必然需要时间和缓冲距离。
反应时间的因素此外,在车辆减速之前,还需要一段额外的时间,那就是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有研究发现,驾驶员的平均反应时间在0.5秒左右。而目前公认的人类反应的最短极限是0.1秒。在运动会上如果运动员起跑的时间在发令枪响后0.1秒以内,就会被判抢跑。无论我们自认为自己的反应速度高于平均水准还是接近世界顶尖运动员所能达到的极限,在这0.1-0.5s的时间内,我们的车辆都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前行驶。也就是说,哪怕我们只是以18公里每小时(每秒前进5米)这样的低速行驶,从我们发现险情到开始刹车,车辆都会无法避免地向前行驶半米到两米半的距离。
这也就解释了我自己的一次莫名其妙的追尾事故。那次我开着车,跟着另一辆车在高架桥底掉头,我俩都开得非常慢,我也没有走神。突然前车的刹车尾灯一亮,我就稀里糊涂地撞了上去,猛然踩下的刹车如同失灵了一般没有发挥作用。

当前车司机下来颇为幽怨地责备我开车走神时,我真的无力辩解。然而事实是如此简单——我跟车太近了。哪怕当时我以9公里的时速在缓慢地跟车,哪怕我的反应比一般人快40%达到0.3s,如果我只和前车保持了0.75米的车距,那我就一定会撞上它。而直到撞车时,我的肌肉才刚刚得到脑部的指令开始操作制动装置。
刹车距离
我们将摩托车在骑士反应所需的这0.1-0.5s内行驶的距离(反应过程),以及摩托车在制动系统生效的过程中继续行驶的距离(减速过程),加在一起称为“刹车距离”。
骑行中的幻觉骑行中最大的幻觉就是:只要我刹车够用力,我就没有刹车距离。不幸的是,反而是有经验的骑士容易产生这样的幻觉。更可怕的是,这种幻觉并非完全源于自负和不谨慎,而是潜意识。
事实上,无论骑手如何经验丰富、反应迅速,无论摩托车换了怎样的轮胎、卡钳、配备了怎样的牵引力控制系统,从骑士发现危险到刹车系统开始生效到摩托车完全停止这段时间内,所有的车辆都会不可避免地继续行驶一段距离。这样一段刹车距离的最小长度最终交于自然法则、运动定律之手,非人力所及。
而骑士能掌控的,是牢记我们怎样容易地产生幻觉,并因而警醒为自己保留足够的刹车距离。

车速不同,需要的刹车距离也不同,到底多远才算足够?骑在路上又没有刻度,就算知道了合适的距离是多少,又怎么执行?车距留得太多,被汽车频繁插队怎么办?下期我们就这些具体的问题谈一谈切实可行的做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