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车总动员3》最佳的理解方式:要从NASCAR说起

《赛车总动员3》最佳的理解方式:要从NASCAR说起

首页体育竞技麦昆赛车3更新时间:2024-05-07

文|Karakush

图|PR、网络

我从6岁开始看迪士尼看了20多年,发现这个假装儿童皆宜的公司,其实是走成人路线的。它在一群会说话的动物、玩具、甚至汽车的超现实外壳下,都装了一颗无比现实主义的心。

比如看了四遍仍能让我痛哭不止的玩具总动员,其实是用了14年时间在说,成长是一场别离;又比如此刻正在全国各大院线热映的赛车总动员,其实是用了11年时间在说,再长下去就是一场中年危机——

“什么时候退役,晚辈会告诉你的。”

电影中的这句赛车圈行规,真实得就像摇滚界盛着枸杞茶的保温杯。而最终,麦昆也像自己当年盛气凌人地拍死前辈那样,被后浪拍死在前滩上,只是在迪士尼的世界里,他体面地退役,并把机会留给了年轻人。

巧合的是,就在昨天,主角闪电麦昆的原形——道奇蝰蛇,正式停产。电影与现实这样重合,令人不胜唏嘘。

然而若非汽车爱好者,恐怕国内绝大多数观众朋友是鲜少会知道这台在美国家喻户晓,和雪佛兰科尔维特齐名的美式跑车的;更不用提,导演在电影中所精心安插的无数致敬的人设和情节了。

事实上,除了主要角色都能在美国汽车工业史上找到原形,整个第三部故事的灵感都是源于纳斯卡赛车(NASCAR)这项美国人民最热衷的运动赛事。

比如电影中最盛大的比赛佛罗里达500,对应了纳斯卡的开战赛徳通那500,后者正是位于佛罗里达;而麦昆寻求赛车老鸟们指导的废弃赛道,也是按照现已废弃的两条纳斯卡赛道还原设计。导演特地找到了1949年见证了第一场纳斯卡的两条北卡老赛道,可谓情深义重。

甚至在人物设计上,也加入了赛车历史的考虑。比如麦昆的师父是一辆1951年版的哈德逊黄蜂。这个经典的美国汽车品牌在1957年就不复存在了,但黄蜂车型是1951-1954年的纳斯卡冠军,留下不少至今也没人打破的纪录。

而从麦昆手中接棒的后辈Cruz Ramirez,尽管没有标准的原形,但是从体貌特征判断是现在纳斯卡场上的常胜者雪佛兰SS以及雪佛兰科尔维特C7的混合体——竟然不是名字相差无几的科鲁兹(Cruze)我也深感意外。

设置一个迄今100多年的品牌作为象征未来的接班人,或许是出于迪士尼对雪佛兰这个战略合作伙伴的偏爱,但两者更契合之处在于,雪佛兰至今仍像一个势不可挡的年轻人,垄断着纳斯卡的奖杯。

去年的年度厂商总冠军便是雪佛兰,而历史上,雪佛兰一共39次夺得此奖,是厂商冠军数量最多的品牌,大大领先于第二名福特的15次纪录。

1950s纳斯卡还叫GNSCC时的冠军和冠军车

考虑细致如斯,是因为导演本身就是个赛车控。自幼成长在对纳斯卡狂热的肯塔基州的导演表示:我感觉自己在情感上就和纳斯卡捆绑在一起,对它就是很感兴趣,所以才会竭尽可能地去挖掘各种素材。

为什么美国人热爱赛车?

海明威曾说,世界上只有三项称得上运动:斗牛、赛车和登山;其他的只能算是游戏而已。这位美国人挚爱的国宝作家所下的判断,或许能做代表。

并不是所有的赛车运动都受到美国人的垂青,比如F1。你也许很难想象美国这么一个汽车工业强国,竟然和中国一样,很多年都没有出过一位F1车手。

在车迷眼中,两者根本就是截然不同的比赛,虽然在路人眼里都是绕圈竞速。F1赛车是充满高科技的机器,质备轻、马力大、流线型;而纳斯卡相较之下就简单粗暴多了,尤其是至今依然依靠4挡手动变速箱和112号含铅汽油。

事实上,纳斯卡赛车都要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改装,所有的赛车都采用2.4升、V型8缸发动机,输出634千瓦,850马力,最高时速352公里;没有电子辅助装置,没有前车灯,以保证车队和车手之间公平公正,没有太大的硬件差异,下场比赛的时候全靠车技和蛮力拼抢,精彩程度当然要远胜过单靠车型参数就能预知比赛格局的F1咯。

在美国知乎Quora上,关于为什么美国人喜欢看纳斯卡,有个高赞置顶的回复言简意赅——因为爱看撞车啊!随便哪条纳斯卡的广告都能看见赛车被撞飞撞烂的暴力画面,也说明就连官方都暗暗承认这是卖点。如果你有幸到现场观看,距离赛道只有一层铁丝网之隔,或许伸出舌头就能尝到火花的焦味。

还有人会评选最佳撞车集锦,这是TOP15

有人说,纳斯卡堪比美式摔跤WWE,既是一种运动,又充满了戏剧张力。只要看过一场WWE的比赛,就会被各种无限制的恩怨情仇折服。赛场上的胜利是带着无限溢价的尊严和荣耀的,你从不会如此在乎输赢。

但纳斯卡的魅力显然更猖獗。每年超过1.5亿的观众会到场观看,电视收视率更是压过了棒球和NBA。光是之前提到的徳通那500那一站,自1995年起就是纳斯卡比赛中最重要且最吸金的一站,每年都吸引数以十万计的观众前往朝圣,电视转播就能达到2000万。

这些纳斯卡的粉丝,被认为是全美国最忠实并且最具有购买力的群体。尽管在赛场上的赛车都经过规则改装,原厂部件可能就剩底盘和与4S店中贩售的量产车外观形似的车壳,但并不能阻止粉丝的狂热。

有报告显示,40%的赛车粉丝会在买车的时候考虑购买和纳斯卡有关的车型。尤其对于性能品牌而言,大约四成的新车买主是赛车粉,而在这些人中又有85%会是纳斯卡的粉丝。

不过,其实赛场上看不见的那些故事才更让人着迷。提起纳斯卡最伟大的车手,不少人会想到前两年回归赛道的7届冠军Jimmie Johnson,他不仅获奖无数,并且是第一个受到联合新闻年度男子运动员奖项认可的赛车手,被前总统奥巴马称为纳斯卡的迈克尔·乔丹。

但最令我印象更深刻的故事,却是关于Wendell Scott这位先锋的非洲裔美国车手。他是第一个参加纳斯卡的黑人车手,也是第一个获胜的黑人车手。在他参赛的上世纪50-70年代,美国还处在种族歧视非常严重、甚至在观众席还必须划分黑人区座位的时期。

1963年那届的纳斯卡,Scott率先冲过了终点线,并且还是以领先两圈的巨大优势将其他选手远远甩在后面。然而裁判却因为种族问题,无视了他的成绩。直到2010年,也就是47年以后,这个迟到的奖杯才被送到Scott家人的手中,彼时Scott已经逝世20年了。

而在1963年之后,Scott仍然在坚持比赛。在他13年职业赛车生涯中,总共进入过20次前五,147次前十。直到2015年,被纳入纳斯卡名人堂。他被认为是打破了纳斯卡种族偏见和障碍的传奇。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Jimmie Johnson还是Wendell Scott,所选择的赛车都是雪佛兰。前者是一辆雪佛兰SS,而后者是一辆雪佛兰Bel Air,在1981年已经彻底停产了。

至于原因,我想和上世纪50年代以来,无数选择雪佛兰赛车的车手一样,不仅是因为更优越的性能与技术,更重要的或许是这个品牌在赛道上累积的打破限制、无往不胜的信念。尤其对于像Wendell Scott这样经济拮据、没有赞助的平民车手而言,雪佛兰即便是以量产车甚至家用车为根基的赛车,即便是倒过手的老车,同样能跑出优秀的成绩。这种依靠自身努力成就梦想的赛车文化,深受纳斯卡车手的认同,或许是这样的拼搏精神才总能感染到那么多美国人关注这个比赛。

你该开着科鲁兹去趟美国

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中国观众对于赛车的理解,恐怕就如同对于赛车总动员的理解,停留在一个层面——汽车,工具;动画片,哄孩子的工具。

而雪佛兰如同一个缩影,集中体现了中国和美国的认知差异。国内著名美系性能控38号就曾说,如果你要了解雪佛兰,最好的方法就是来一趟美国。

这个美国味十足的营销方案,如今却已经付诸实施两年了。从去年开始,上汽通用雪佛兰就举办了“直通NASCAR”的赛事体验活动,让中国的雪佛兰车主直接去体验一把这个品牌背后的美国赛车文化。

这是一个全年挑战赛,分为四个等级,采用积分晋级制度。今年6月开始,已经在全国近300个城市展开。最后2017年和2018年年度积分前10的参赛者,就能前往美国,现场观摩2019年的纳斯卡比赛。另外,比赛的总冠军还可以获得第六代科迈罗RS一年的使用权;亚军、季军分获科鲁兹一年的使用权。

比赛用的车型,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科鲁兹。这款自2010年就引进国内的A级车,因为外形出众性能出色,是运动型紧凑级车的代名词之一。历经三代,现在的科鲁兹更打出了“运动科学”的名号,深深把运动的概念印在车型身上。

的确,雪佛兰谈运动不是空穴来风,创始人路易斯·雪佛兰就是赛车手,旗下车型也驰名于印地500、勒芒和NASCAR等众多赛事。雪佛兰对于赛车的理解,从旗下的高性能车系就可见一斑。

无论是美国国宝级跑车科尔维特、“大黄蜂”科迈罗,还是继承了品牌赛车基因的科鲁兹,传动系统技术、轻量化科技、底盘调校等,都可见百年品牌的赛车功力。即使是最接地气的科鲁兹,也在研发阶段接受了纽博格林赛道的严格测试。而赛车改装版的科鲁兹,更是叱咤WTCC世界房车锦标赛。

科鲁兹的优点自不必多言,车身紧凑、操控灵活、动力宽裕。国内一个知名车评人曾经这么评价:不是追求什么刺激,而是让自己开着台实用的家用车仍可以有充满冲劲的生活态度,享受到驾驶中每一次转动方向盘、踩动油门踏板的乐趣。

如果你开始向往那样的乐趣,想要了解别样的雪佛兰和真正的美国赛车,或许可以先从一台科鲁兹开始,准备好明年的直通赛吧。

点击下方链接,开启新体验。

https://mp.toutiao.com/profile_v2/publish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