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气排球,是一种生活态度!
扣球是气排球进攻的最主要的得分手段,由于球体和场地的不同,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分析,在技术结构上看似与排球扣球相同,但实际上完全照搬排球的打法常常会失误频频。为了适应气排球的特点,扣球技术必须做出调整,在起跳节奏、对球控制、动作结构等方面采用不同的要求和方法。
调整起跳的时机,选择最佳击球点
相比排球,气排球的质量更轻、速度更慢。这直接影响着起跳的节奏。具体来说,要注意起跳的时机不能过早,不要出现“起高跳”的情况,这会导致在最佳击球点之前就已经开始下落。起跳时机稍晚一些,正好在最佳击球点附近达到高点更为合适。
另一方面,二传也应当把球传得稍低一些,不能像排球那样高高抛起。合理的传球位置,能让进攻手选择最佳的击球高度进行扣*。一个恰到好处的起跳节奏,将是发挥扣球*伤力的基础。
采用推压式发力,调整手指力量
为了对轻盈的气排球实现有力的控制,不能仅仅依靠掌力。需要适当张开五指,手掌呈碗状,并且注意在击球瞬间,手指的力度要有所加大。这需要合理地运用“推压”式发力原理,即肩部和大臂提供蓄力和引挥,小臂和手腕在击球瞬间迅速发力。
相比其他部位,手部动作不能放松,需要保持较高的紧张度。可以借鉴力学术语中的“刚体”概念,在击球瞬间使手部呈勺状,以产生更佳的控球效果。手指力量的合理运用,将大大增强对轻盈球体的控制能力。
注意不同的手感,调整击球方式
气排球扣球时的手感与排球有很大区别,这直接影响着击球的方式。具体来说,许多女队员在排球扣球时,会借助手掌或掌跟的力量,采用“先顶后包”的方式进行扣*。
而对气排球来说,这种方式不太适用。因为气排球非常轻,当你刚觉察到“顶”到球的时候,球已经开始向相反方向反弹。如果继续采用“包”的动作,往往不能击中目标。
因此,气排球扣球应当形成不同的手感,强调击球部位要稍高于球体,并注重手指向下用力,形成明显的卷腕发力动作,以适应球的轻盈弹性。
重视扣球动作的结束阶段
从动作结构来看,扣球开始于腰背屈和向后引臂,然后通过收腹和向前推压完成击球。但我们要认识到,击球还不是扣球动作的全部,结束阶段同样重要。
扣球结束动作应为手臂自然向下,而不能停滞在空中。因为后面的结束动作直接影响前面主要动作的完成质量。如果手臂在空中停止运动,很容易导致球的出界,这在气排球尤其明显。
所以,要重视扣球整个动作的完成,尤其是结束阶段的下压动作,将有利于使球保持在场内,发挥应有的效果。
小抡臂式扣球更符合气排球特点
上世纪六十年代,排球界已经从大抡臂式扣球转向了小抡臂式。这是根据“转动惯量守恒定律”,减小转动半径能显著提高转动速度的原理。
同样,小抡臂扣球更适合气排球。通过在击球前形成肘部稍屈“滞肘”的动作,可以利用小臂快速旋转带动手部实现爆发式的加速度。这不仅提高了击球力量,也缩短了球的飞行距离,非常适合气排球场地的要求。
屈腕动作与滞肘类似
除了小抡臂之外,击球前的屈腕收缩也能形成快速的加速效果。这是因为,屈腕时小臂相对手腕迅速撤缩,带动手指产生了巨大的瞬时加速度。
屈腕和滞肘都利用了生物链的速度叠加原理,在关键的击球瞬间实现击球速度的势不可挡。作为气排球运动员,应该适当运用两种技术手段的相互协同效应。
选择角度打法,增加对方难度
与排球相比,气排球轻盈弹性大,落点选择需要考虑这一特点。如果选择距离网线过近的位置,球很容易在触地后弹高出界。
因此,可以适当选择一定角度的打法,使球落在距离网线较远的位置,同时增加对方的判断难度和拦网难度。这需要在训练中,针对气排球特点专门进行角度扣球的练习。
注重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
扣球作为一种复杂的体技能,需要身体各部分高度协调。起跳、摆臂、腰部移动、击球、着地等环节,必须连贯配合。任何一个环节不协调,都可能导致扣球质量的下降。
所以,我们要注重扣球整体的动作感觉,而不仅仅是击球的瞬间发力。要灵活运用全身的协同作用,这是完成高水平扣球的关键。
大量训练培养扣球感觉
理论分析固然重要,但精细的体技能终须依靠大量具体训练。要不断重复训练,优化每一个细节,直至全身肌肉对扣球动作形成记忆。
特别是手部对球的感觉,更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培养。精细动作的训练需要极大的耐心,但只有付出时间和努力,才能成为一流的扣球高手。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提高技术与素质
综上所述,理解气排球扣球的生物力学特点,对掌握扣球技术大有裨益。但我们不能忽视实际应用,要将理论联系实践,在训练和比赛中不断优化技术,提高素质。
扣球只是手段,要以充分发挥自身能力,战胜对手,夺取胜利为终极目的。只有持续学习、努力训练、总结经验、提高自我,才能在气排球运动中成为杰出的运动员。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