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贾樟柯,和他不普通的那些事儿

“普通人”贾樟柯,和他不普通的那些事儿

首页休闲益智阿伟的飞刀红包版更新时间:2024-04-21

一晃,2022已经到了提交年终总结的时候了,这一年大家都过得如何?贾樟柯也用对话节目《贾乙丙丁》,提交了自己的年度总结。

却更像是一场首演。

这一年,贾樟柯的存在度不高,他的头条号亦是如此。697个作品,26关注,12万粉丝,22万获赞

与其他演艺界同仁,发张自拍就成千上万的评论点赞千万展现不同。

导演贾樟柯的号,如同每一个在头条埋头创作的网友。

朴素得一如贾樟柯本人。

2019年《圆桌派》,窦文涛邀请王晶“吃席”。

开场先发问:“王家卫好还是贾樟柯好?”

王晶毫不犹豫:“王家卫好。”

窦文涛忍不住笑出声:“贾樟柯不好吗?”

王晶稳如泰山:“在我的标准,一般。”

窦文涛:“贾樟柯不好在哪?”

王晶思索两秒:“我觉得技法不行”。

“一般”、“技法不行”,诚如王晶所说,“一般”这两个字,也被写进了贾樟柯的“出厂设置”里。

与“随风潜入夜”的第五代导演不同,第六代导演似乎更为“润物细无声”。比如提起陈凯歌,都知道他有个导演父亲陈怀恺。

而至于贾樟柯,如果不是因为“浅浅体”的诗歌,恐怕到现在还会有人追问:“他爸是不是贾平凹?”

1970年贾樟柯出生在汾酒之乡山西汾阳,那一年身在陕西丹凤县棣花镇的贾平凹还没认识原配韩俊芳,更别提生孩子。

两个相距千里的人当时毫无瓜葛,也并不知道日后贾平凹会成为他作品中的主人公之一。

贾樟柯父亲是中学语文老师,母亲是糖业烟酒公司的售货员,家中还有一个大他6岁的姐姐。这样的构成也一如那个年代千万家庭的缩影,饶是如此父母还是给他“遗传”了“贾樟柯”这样无法复刻的名字。

名字是父亲构思的,他觉得“樟”和“柯”都带“木”,樟是高大的樟树,柯则是斧头把手。

斧头再高调锋利也离不开把手,他希望儿子踏实低调却必不可少,如同斧头的把手。

辘辘把街5号,一个有7、8户人家的大杂院,邻居有农民、工人、军人,构成复杂多样,住在这里的贾樟柯,将之看作一份天然的馈赠。

因为形形色色的人,他从小就对“贫穷”二字有着直观地了解,最深刻的童年记忆就是“饿”,但这并不影响他对人以及人的生存境遇的关心。

院子里的人原先过着如“行星”般各行其道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凌晨,忽然大地摇晃。

各家各户从屋里跑出来聚集在院子里,彼此讨论、关心、互助,因为面对共同的灾难,人们变得亲密。

小小的贾樟柯被这种运动着的温暖的人际关系击中,从那个刹那开始,他开始观察身边的人,也开始能够读懂人物形象通过面孔所传递出的内涵。

贾樟柯很早就开始帮家里做家务,那时候村子里,四五条街才有一个自来水点,虽然才小学三年级,但贾樟柯觉得自己身为男子汉就是家里的“天选挑水人”。

母亲担心他:“你还在长身体,别压得不长了”,他却根本不放在心上,每次都要挑特大号的桶,碰到三九天地上结冰,还经常会摔跤。

后来他的身高定格,母亲还开玩笑:“你看你不听话,就是挑水把你给挑矮了”。

贾樟柯的父亲爱读书成绩很好,十分爱好古典文学,小时候会每天让他背一首唐诗,看《聊斋志异》壮胆。

看归看,贾樟柯却半点没有书生气,就像是“撒在街上的野孩子”,成绩不好却爱“兴风作浪”,朋友特别多,光是把兄弟就有十几个。

去录像厅看警匪片,崇拜“江湖大哥”。要么就是上街溜达、找茬打架,还特地学过一年武术。

但即便是“膜拜大哥”,贾樟柯还是有点不一样的。在他心目中,能称上“大哥”的,一要有“三气”:帅气、义气、霸气。

所以日后被说“技法一般”的贾樟柯,或许普通却并不粗糙,就连假想出来的崇拜对象,都是这么精致、细腻,明确且标致。一如他对寻常生活的体验与观察。

就这么“野蛮生长”到初中毕业,两件事,劈开了他天地宇宙中的“玄黄”与“洪荒”。

一是阅读,另一个则是变故。

学习上“不务正业”,贾樟柯却酷爱读“闲书”,特别是小说,即便父亲觉得考学才是第一位,并不同意他看。

当十二三岁的县城粗糙少年与路遥的《人生》“致命邂逅”,故事里的农村青年为了改变命运拼命找机会到县城,却因为“户口”问题必须回到农村,一并牺牲的还有自己的爱情。

曾经对生活深信不疑的“玩孩子”,“人生”被点亮,他开始明白为什么自己在玩的时候,有一些同学在夜以继日的学习,也开始思考反省所谓人生的公平性。

一起玩的兄弟,有人喝多酒离世,有人游泳在水库里过世,同学的母亲被大风吹倒的围墙砸中,中午分别时还是生龙活虎,下午却已经是阴阳两隔,而自己还在继续往前走。

同学有的小学毕业就上班了,有的当兵了,有的务农了,有人却因为一时糊涂偷了别人的手表被判7年……

自己的、父亲的、那些还在的已经消逝的人们的,每个人或长或短的人生,令他感受到生活的那份“沉甸甸”,以及背后巨大而无形的力量--命运。

日后,他也把这些忧愁与淡淡的灰色,都写进了自己的作品里。

上了高中,贾樟柯告别“草莽”成了“潮男” 文艺青年,爱读诗、写作还会跳霹雳舞,写的小说被发表在《山西文学》,和同学成立的“沙派诗会”,出过三本诗集,写的第一首诗名为《吻》,那时候他还没有吻过。

对于他,诗歌或许正像这没有发生的吻,那份只可意会的抽象、朦胧,令人激动,充满想象力。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潮流,那个年代在汾阳,去天津考南大,便是一种潮流。

贾樟柯的父亲当年就有这样一个梦想,只不过赶上特殊年代,由于身份问题,没能实现。贾樟柯虽然曾“放浪形骸”,但却是敏感且丰富的。

小时候父亲经常会带着他爬上旧城墙的墙头,望向墙外一望无际荒凉的空旷,看路、看来往的车,贾樟柯从他的眼里读出了两个字:伤感。

与父亲一样,贾樟柯的骨子里也有一份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有一次还幼小的贾樟柯正在忙着扫院子,一个嘹远厚重的声音划破寂静的时空,仿佛一种呼唤。

父亲告诉他那是火车汽笛,等到他拥有了人生第一辆自行车,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骑上它到几十里外的县城看火车,也拥有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感:到外面去。

1990年,他填报了南开大学新闻系,不过就如他的电影一样,他的人生也没出现所谓的“奇迹”。

因为数学成绩拉胯,贾樟柯冲击失败,父亲建议他:“不如去考美术,就不用考数学了。”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贾樟柯的父亲或许就是这样的存在。他的认真朴实与诗人情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贾樟柯,这一次的建议,也彻底影响了他的未来。

从汾阳到太原许西村,110多公里的距离,贾樟柯怀揣300元学费和生活费第一次独自上路,到达人生中的第一个“远方”。

为了报考山西大学美术系,贾樟柯进入一家考前班,勤勤恳恳学专业。为了赚钱给饭店画过招牌,给村子画过影壁。

也见识了省会城市的机场、美术馆,以及外文书店里,梵高、塞尚、雷诺阿、米勒作品的复制版。

还曾坐一整晚火车从太原到北京,在中国美术馆看罗丹雕塑展,人生第一场艺术展,贾樟柯从没对未来有过多的展望与设想,只是站在那些艺术品面前的那一刻,他的内心感叹:“此生有幸”。

而对他影响最深的,还是学习附近的一家“公路局电影院”。

那是1991年的一天,暗黑的放映厅里又在播放循环电影,三、四部片,花几块钱可以坐在里面一直看。

贾樟柯被《峨眉飞刀》的预告吸引,但大荧幕上在放的却令他出乎意料,它没有故事、没有动作,没有自己喜欢的一切。

看了前几分钟,他觉得有点蒙蒙的,不知道自己在看的是怎样一部电影。

但当他从镜头里看见了一望无际的黄土地,沉默的人,深刻的贫穷。

他想到了自己的家乡的黄土,那些面孔、眼睛、表情。往昔的生活经验在不住敲打他,那一刻他感觉自己被唤醒,整场泪流满面。

于是他记住了那部电影,陈凯歌的《黄土地》,那一刻他决定:“我就要干这个工作了”。

回到宿舍贾樟柯依旧难掩激动,和室友喋喋不休:“我要当导演,我怎么才能当导演?”

同学十分冷静,给他指出明路:“你考电影学院,学张艺谋”。

贾樟柯一听瞬间清醒:“好,那我考电影学院”。

第二天他给父亲打了个电话:“我要考电影学院,我要干电影”。父亲听完很只说了两个字:“是吗?”第二天,便从老家赶来,老人家觉得自己的儿子怕是疯了,想要跑去当演员当明星。

贾樟柯一番解释,老人家仍表示怀疑:“你懂电影吗?怎么去考?”

但贾樟柯已经打定主意,他开始自学相关课程。

为了胜算更大,他咨询多方意见,决定饶过难度较大的导演系,报考文学系。

半路出家外加资料有限,贾樟柯连续考了两年都铩羽而归,第三年他坚持不懈,专业拿了第一,可相差太远的文化课成绩依然把他挡在门外。

或许是他的专业成绩引起了学院的注意,教务主任赵凤玺找到贾樟柯:“那你就先来学院旁听吧。”

和张艺谋一样,贾樟柯的北影生涯也经历了从旁听到转正的过程,在学习这件事上他也付出了与前辈相同的努力。

北影四年,教室、图书馆是他最常去的地方。93级文学本科一共十二名学生,七女五男的构成,人称“七侠五义”。

贾樟柯和顾峥、以及来自河南温县的王宏伟,三个“寒门子弟”自动成为其中的“三义”,后来一拍即合组建了“青年电影实验小组”。

一开始每周能看两部最新的国产电影,这让贾樟柯满足而喜悦。

但看得多了各式各样的“英雄”,他发现这些和自己所关注的中国人的生活关系不大,渐渐开始生出一种不满。

那时的中国开始进入城市化进程,经济迅速变革,很多人到城市来寻求发展。

北京三环还没有修好,路边的工棚里住了很多来自偏远地区的兄弟,贾樟柯看到他们就想到老家的兄弟、同学,一个念头浮现。

他要拍一个关于年轻人、农民工的故事。一个星期之后,《小山回家》的本子完成了。拿到小组去和其它6、7个本子一起讨论,争得面红耳赤最终决定就拍《小山回家》。

一群刚上大学的学生,人生第一次“立项”。虽然拍的只是短片,但却像正式的剧组,从所有细节去统筹、规划,大家“众筹”经费,发挥自己的能力,争取一切免费的资源、设备。

短片拍成之后,还在贾樟柯的宿舍618举办了一场像模像样的“全球首映式”。

由于在北影的“看片会”效果并不好,贾樟柯又拉着小组到人大、美院、农大“巡演”,终于在北大,片子引起关注和讨论。

1995年贾樟柯凭借《小山回家》,拿下生涯第一个奖项--香港IFVA短片金奖,还赢得2万元奖金。

《小山回家》像一个引子,不仅成为贾樟柯纪实主义影像的开端,更为他链接出了摄影师余力为、制片人周强、李杰明,这样的主创班底,此后的许多年他们联合香港的胡同制作,贡献了一系列影视留名的作品。

1997年贾樟柯面临毕业,“第五代”导演开始“集体转型”。曾经用《黄土地》影响了他的陈凯歌说:“我越来越觉得电影应该是用来描写传奇的。”

这一句话似乎也预示了此后许多年中国电影的走向。眼见得自己曾经喜欢的导演黄建新、何平纷纷拍出了靠拢“传奇”的《五魁》、《炮打双灯》,中国电影中“东方情调”的成分日益浓厚。

这让贾樟柯感到深深的挫折感。他始终坚持,电影可以传奇,但不能只有传奇。

回到老家汾阳,家乡社会与人际的巨变让他震撼,充满创作与表达的*。

这也直接推翻了他原本拍另一部短片《夜色温柔》的计划,开始构思一部“变革给人关系带来影响”的作品。

贾樟柯用两周的时间写就剧本,又喊来王宏伟以及自己在建设银行当职员、省监狱做看守的童年兄弟郝鸿建、安群雁,分别饰演男二号--暴发户靳小勇,男三号药铺老板。

21天之后影片《小武》拍摄完成,直到1998年2月才结束后期制作,而这部作品他准备了20年。

《小武》轰动柏林、釜山、温哥华等多个国际大型电影节,赚到第一桶金500万,贾樟柯一举成名,此后拿奖不断。

贾樟柯一开始将其命名为《靳小勇的哥们儿、胡海梅的膀家、梁长有的儿子:小武》,但副导演张曦觉得,身为一个小偷,小武虽然是社会秩序的颠覆者,但始终缺乏反抗精神,对亲情、友情、爱情的丧失,逆来顺受、毫无作为,故而将名字改为《小武》。

影片在香港发行时,发行商想将名字改为《神偷俏佳人》,被贾樟柯一票否决。他不能允许自己所想表达的关系,被简化得如此索然无味,更不需要所谓的“爆款标题”来瓦解“小武”本该具有的气质。

画面粗糙、人员业余,讲述“小镇边缘人”的故事,《小武》的基本性格,几乎也成为了贾樟柯作品谱系中一个固定组合。

《小武》也被认为是具有北野武初期风格的作品,而贾樟柯“故乡三部曲”中的《站台》、《任逍遥》都有北野武的投资。

因为《小山回家》,贾樟柯结识了北影90级摄影系高才生朱炯,1999年两人正式结婚。

但因为聚少离多,两人感情渐生裂痕,最终朱炯远赴法国,两人婚姻低调地画上句号。

从《站台》开始,贾樟柯的镜头里总有一个相同的女主角,这就是现任妻子赵涛。一开始他的选角对象本是赵涛的学生,但最终却唯独觉得她合适。

此后多年贾樟柯镜头里无论是文工团女演员、女护士沈红、还是小学老师沈涛,角色在变但呈现她们的面孔从未变。

一如从《三峡好人》、《山河故人》到《江湖儿女》贾樟柯不变的坚持:追求真实感,表现穿过社会问题的个人存在危机。

《山河故人》是贾樟柯作品列表中为数不多获准公映的,他却故意选择和《满城尽带黄金甲》同期上映。

抛开理性的抉择,只因他想看看“在崇拜‘黄金’的年代,谁还关心‘好人’”。

贾樟柯执着于自己所关注的个体,他的作品所追求也从来不是表面的画面、色彩,更没有如王家卫般极致的浪漫或悲情。而是如寻常的生活,只是一般的人间之中,那份普世的‘一般’。

“阳光底下并无新事”,却唯独贾樟柯着迷于这些陈旧、琐碎、不起眼,即使作品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公映,他也被抨击“出卖苦难”。

他说:“不能因为整个时代都在跑步前进,就忽视那些被撞到的人。”

贾樟柯从不是想太多的人,也从不自卑,从没想成为“电影社会学家”,也无意于去诗化人生,一如他因为被错叫成“贾柯樟”而获得的绰号“贾科长”。

多年前贾樟柯曾说:“我觉得中国需要一些非常彪悍的个性的人,彪悍到可以独立的与这个时代共舞,参与到里面,改变它,影响它。而不是穿上盔甲,说我是独立的,眼睁睁看着所有的事情覆水难收”。

年轻时为了实现自己的电影梦,他替别人做枪手写电视剧,是深圳太空柔姿霹雳舞团的阿伟先生,去北京电视台儿童节目做兼职,演猴子。

这些年他投资煤矿、酒店、白酒,回家乡开了“山河故人·家厨”,一年拍6-7部广告片。谈起自己做访谈,他直言不讳:“灵感无奈被中断,做综艺养家糊口”。

如今他也用赚到的钱培养青年导演。在他的身后,曾经的副导演韩杰,拍出了《Hello树先生》,启动“语路计划”、“天翼计划”鼓励有想法有潜力的新锐导演。

别人称呼他:地下导演。

他却说自己:“我觉得我是来自中国民间的基层导演”。

对于生活、职业贾樟柯一直诚实,没钱就去赚,这是一种自觉。坚持自己该坚持的,近乎一种本能。

不能拍电影的时候,他就做了《贾乙丙丁》,形式不同内核相同:关注小人物,悲悯大时代。

“每个个体,都是漫长时间里的一部分。坚持做好自己,坚持职业理想,把事情做到无愧于自我,可能那个改变它就慢慢会发生”。

在永恒的困境面前,彪悍地活着。彪悍与“外挂”无关,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或许已经是全部内涵。

-END-

【文 | 丁神灯 】

【责编 | 语非年 】

关注更多精彩不迷路!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