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一辈子也不看到的场面,这事只有北方人能“嘚瑟”

南方人一辈子也不看到的场面,这事只有北方人能“嘚瑟”

首页休闲益智冰封蜘蛛救救老王更新时间:2024-06-09

在互联网时代,说起备受瞩目的群体,大概少不了自带光环的东北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魔性洗脑的东北话谁也逃不过,“老铁666”治愈了不少社恐小青年。

而那片神奇的土地也凭借自身优势圈粉无数:没去过东北,你不会知道什么是童话般的冰天雪地;“泼水成冰”刷爆网络,南方小伙伴恨不得立马买票;零下30°的天儿,还有大叔们在冬泳......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大场面”,那便是壮观又原始的冬捕。

冬捕奇景:冰湖腾鱼

提到冬捕,大家首先想到的大概是远近闻名的“查干湖冬捕”。这种渔猎文化具有近千年历史,源于史前,盛于辽金,因冬季捕鱼易于保存运输,所以这一古老的冬捕方式一直延续至今。严冬之际,空气干燥,再加上极度的低温,使淡水湖早早封冻,一场捕鱼盛事也在冰湖之下悄悄酝酿着。

整个冬捕过程场面浩大,神圣又神秘,万尾鲜鱼在冰湖上起舞,“冰湖腾鱼”早已成为一大盛景,人们心怀敬畏,感谢大自然的无私馈赠。

“鱼把头”的独门绝技

冰上冬捕的“灵魂人物”,便是“鱼把头”。今年49岁的王学林,是黑龙江省密山的“鱼把头”,他在湖上工作19年了,这是他当“鱼把头”的第六个年头。之前家乡只有“冬钓”,“冬捕”是他专门从外地学来的。

最开始的时候,老王啥也不懂,就壮着胆子下网捕鱼了,结果打了4次,都是空网,一条鱼也没捕上来。他打听到“鱼把头”有一项绝活是识冰,可以找到鱼群,于是老王开始各处拜访鱼把头,软磨硬泡请人喝小酒,“偷师学艺”。

“鱼把头”不是谁都能当的,要对光照、风向、鱼的习性相当了解。现在老王已经能独当一面了,却依然心怀敬畏,“就算是神仙鱼把头,也左右不了空网”。

经过几年研究,老王把传统冬捕和现代科技结合,把原来的人推马拉变成大型机械,人工钻冰下网变成了水下机械拉网,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把原来要靠30个人5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提高到现在14人2个半小时就能完成。

感恩大自然的馈赠

捕鱼的前一天下午,老王要给鱼群定位,用旗子圈出冬捕范围,这就是“插影子”。捕鱼当天,老王和大家一起早早吃了热乎饭,喝了鱼汤暖身子,凌晨4点就开始忙活了,钻冰引线,在恶劣的环境下熟练地工作着。

渔网有1000多米,卸网就要1个多小时,忙完差不多刚好日出破晓,冰封的湖面在朝霞的映衬下闪着光芒,让这严寒的捕鱼环境多了几分壮美。之后大家开始下网,这下网也要下2个小时左右,运气好的话,10点左右就可以收网了。

当渔网从冰窟窿中被缓缓拖出,活蹦乱跳的鱼儿被拉上湖面,大口喘着气,经过一个冬天的生长,鱼儿肥美喜人,这一网怎么也有七八万斤,大家难掩心中的激动,喜悦挂在脸上。渔网的网眼也是有讲究的,年头不够的小鱼兜不住,大家还会把个头小的鱼儿也放回湖里,“小鱼往里放”,这是他们的规矩。

老王还会在冬捕的现场准备一口大锅,专门用来现煮鱼汤,给天南地北来看冬捕的游客们,和老乡们免费喝,让大家都尝尝鲜,湖上风大,也能暖暖身子。不一会,鱼儿就被抢光了。老王说,他就是想多打点鱼,让大伙都能吃上咱们家乡的鱼。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繁衍生息,猎*不绝,是捕鱼人祖祖辈辈的坚持,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生生不息的智慧。冰天雪地,鱼跃年丰,感受冬捕魅力的同时,也不忘感恩大自然的无私馈赠,才不枉费这天地与生灵的自然恩泽。

华夏文明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共生,密码就在这天地之间。

设 计:Sally 撰 文:三 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