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会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是著名的马歇尔 森卢堡博士发现的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让爱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
1.区分观察和评论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是观察。
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例如,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当听到这个观点时,有人会说“胡说八道”,这就是无意间做出了评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
例如,“我看安迪打了几次电话,每次都至少打半小时。”“我不记得你曾写信给我。”当中的“每次”、“曾”表达的是观察结果。“你总是很忙。”“在需要他的时候,他从不出现。”当中的“总是”、“从不”表达的是评论。
将评论和观察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例如,我会说:“我最近组织了三次活动,每次你都说不愿参加。”而不是说“你很少配合我。”我会说:“他以前打过的足球比赛中没有进一个球”,而不是说:“他是个差劲的前锋”。
2.体会和表达感受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
有一次,在和一对夫妻一起参加活动,聊天时,太太对先生说:“我觉得我嫁给了一堵墙。”先生的反应真的就像一堵墙:他一动不动。太太气坏了,转向我,嚷道:“看!他总是这样。坐在一边,闷声不响。和他过日子,就像对着一堵墙。”
我问她:“你是不是感到孤单,希望先生多体贴你呢?”在她表示认同后,我试图说明,“我觉得我嫁给了一堵墙”这种话很难提醒她先生留意她的愿望。一旦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他很可能就会觉得委屈并退缩,这样,双方的关系甚至会更加疏远。例如,如果他感到伤心、沮丧,不作任何反应,在妻子的心目中,他就会真的像一堵墙。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例如,有时我们会说“我觉得这不公平。”在这句话中,“我觉得”换成“我认为”也许更恰当。还有些词汇表达的是想法,而非感受。例如:被抛弃、被打扰、不受重视、无人理睬、得不到支持、无人赏识、被误解、被利用、被忽略等。例如:“我觉得我被忽略了。”“被忽略”是我们的判断。此时,如果想独处,我们就会很高兴;反之,如果想参加活动,就会感到难过。
我给大家罗列出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达我们真实的感受,让对方清楚。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兴奋、喜悦、欣喜、甜蜜、兴高采烈、精力充沛、感激、感动、乐观、自信、振作、开心、平静、愉快、幸福、陶醉、踏实、放心、温暖等等。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害怕、担心、焦虑、着急、紧张、心神不宁、心烦意乱、忧伤、沮丧、灰心、气馁、绝望、伤感、悲伤、愤怒、烦恼、苦恼、生气、孤单、精疲力尽、不舒服等等。这些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沟通更为顺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