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失去电影会怎样?
辛酸的行业故事Sir写过很多了。
今天换个角度。
单纯代入那个我们熟悉又陌生的角色。
——影迷。
《默片解说员》
カツベン!
导演周防正行,历来以“低产”著名。
他的每两部作品之间,相隔时间都不短。
新片上映,距离上一部5年。
本着“慢工出细活”的原则,打造多部影史经典。
《五个相扑少年》《谈谈情跳跳舞》多次斩获日本电影学院奖。
放在平时,Sir的安利话术大可以是简单一句:
有影史地位的大导新作。
如今,Sir想再加一句:
这个特殊时期,我们格外需要这样一部电影。
唤醒对“电影”的记忆。
01
乍一眼,这是部励志片。
一百年前的日本,小镇上青梅竹马的俊太郎和梅子结伴,偷偷钻进一个小门洞。
里面有什么?
那里是另一个世界。
掌声,欢呼声,惊叹声,此起彼伏。
黑暗中,所有人都盯着一处发光物,聚精会神。
当时最时髦的娱乐活动——
看电影。
△ 字幕来源:猪猪日剧字幕组
和现在的电影大有不同。
除了银幕,台上还站着几个人。
一侧,声情并茂地给每个角色配音;
另一侧,乐师们在为电影配乐。
配音的人,就是默片时代的“顶流”:
活动弁士,也称默片解说员。
其中不乏拉动票房、地位极高的大神,如山冈秋声。
能变化7种声线,以一己之力揽下片中所有角色的声音演绎。
为无声电影带来生机,注入鲜活的语气和情感。
便是默片解说员的职责。
一名解说员,不但发音要标准,口条要溜(让Sir联想到我国古代的艺术形式,口技)。
还要博学多才,随机应变。
把死的说成活的,把黑的说成白的。
电影拍摄当天,恰好俊太郎和梅子误入镜头。
可就连穿帮镜头,都被解说员巧妙化解,反倒引得观众笑声一片。
从那时起,梦想的种子便在两个孩子心中埋下。
梅子想成为女演员,而俊太郎则立志做默片解说员。
从小,他就擅长模仿各种腔调,颇有天赋。
长大后,俊太郎(成田凌 饰)成了山寨解说员。
加入一个盗窃团伙。
作案手段,通过俊太郎的山寨解说(假扮大腕山冈),把村民们吸引进影院,其它同伙趁着村民不在家,入室劫走财物。
终于,他们的伎俩被警察识破。
俊太郎在跑路途中,拿着一箱钱,误打误撞地进入一家叫“青木馆”的影院,成了临时打杂小弟。
为不暴露身份,他谎称自己叫国定天声。
一日,青木馆的解说员因醉酒,上不了场,俊太郎临时救场。
出人意料的是,他不但没出错,还凭借极强的模仿能力,受到追捧。
自此走上了开挂之路?
别忘了。
他手上还有同伙的赃款。
而随着名气越来越大,警察闻声而来,童年玩伴梅子(黑岛结菜 饰)也与他重逢……
故事越往后看,反而并未强调逆袭的爽快。
而是多了几分流畅的娱乐感。
02
剥开励志外壳,这还是一部喜剧片。
它将活动弁士这个日本本土化的行业,讲述得细致,又不失趣味。
俊太郎在青木馆,见识到了风格各异的奇葩解说。
有“卖脸”款。
小鲜肉人设,上台就靠颜值和眼神,调动观众情绪。
举手投足,撩倒万千迷妹。
有“卖肉”款。
因爱出汗,边解说边脱衣服,临近结尾,再把衣服穿回去。
歪,妖妖灵吗?
还有文艺青年款。
遣词造句十分优美。
但文化门槛过高,许多观众表示听不懂。
在多种风格的包围下,俊太郎最初迷信大师效应。
只敢模仿他人风格。
经过山冈的指点,他才逐渐摸索出只属于自己的路子。
被称为“日本第一名角儿”。
而本片的高明之处,正在于——
它用一个喜剧故事,去倾诉一个时代的悲剧。
可以说,俊太郎的圆梦之旅,以犯罪之路开启。
随着他声名远播,各路人马轮番登场,案件也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最后以一场轰轰烈烈的追车戏,落下了帷幕。
啼笑皆非过后,结局如何?
俊太郎没能成为弁士,妹子没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山冈消失于人群中,影院被烧毁……
最终,故事再热闹,也抵不过时代的消逝。
03
这还是一部彻头彻尾的致敬片。
向一个逝去的时代致敬。
电影还原了百年前的日本影院。
展现了一家影院内的犄角旮旯,与当代如何不同。
观众需脱鞋才能入内;
电影开场前、落幕后,都需人工拉帷幕;
开场前,小贩会胸前挂着货物篮,在观众间穿行,卖些零食饮料。
而其中消逝得最彻底的,其实是电影中的主角——
默片解说员。
在1910年的欧美,随着字幕出现,解说员这一职业也走向消亡。
默片开始在画面后,插入字幕。
但即便有字幕。
在日本,解说员依然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期。
直到1930年,有声电影进入日本,解说员才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
△ 著名导演黑泽明的兄长黑泽丙午就是一名默片解说员,并因有声电影对解说事业的冲击,而最终自*
影片具象化了当时日本解说行业的原貌。
不仅还原表象,更还原了内里。
向默片时代致敬。
现如今已被时代淘汰的这种艺术形式,曾在当年璀璨一时。
这部电影里,能嗅到卓别林喜剧的味道。
比如,一个可推拉的抽屉。
解说员意图对梅子不轨,此时隔壁房间的俊太郎正拉开抽屉,整理衣物。
没想到,抽屉联通了两个房间。
一推一拉间,中断了一场*扰。
让Sir联想到默片时代。
因没有声音,更看重用动作、神态、情绪,来增强戏剧冲突感。
再比如,在一场追逐戏中,俊太郎骑上了一辆缺了脚踏板的自行车。
他只得用脚蹬地,磕磕绊绊。
这致敬的是“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
靠着疯狂的脑洞与动作设计,成为电影特效的鼻祖大师。
借助抽屉,两个房间陷入拉锯战。
借助没有踏板的自行车,完成一次滑稽的死里逃生。
用显而易见的肢体动作,去诠释笑料。
让影片多了别具年代感的纯粹。
至于最后一个致敬,也最高级。
向走向消亡的职业致敬。
赋予被社会淘汰的从业者以尊严。
解说员这一职业,在当年的日本地位很高。
类似国内前几年电影市场的流量演员。
片方迷信,那些名字可以带来票房。
不惜去竞争对手处听解说,挖墙脚。
知名解说员甚至有权力,向片方推荐女演员,意图“潜规则”。
然而,电影也带来另一个思考——
即,这种形式,是否扭曲了创作的本意?
好的电影,通过解说,更生动,为大众接受;
即便不好的电影,或是毫无逻辑的片段,也能通过解说变得趣味十足。
片中青木馆的胶片库被烧毁,只剩放映员的一箱私藏cut版胶片。
荒诞的一幕出现了:
为保证影院正常放映,他们将各种电影的片段拼接,在影院上映了一部“混剪”片。
在俊太郎的解说下,博得满堂喝彩。
解说,淹没了电影本身。
解说员山冈便是在参透了这一要义后,改变了风格。
经他解说的影片,观众常抱怨,声音太小,听不清。
他怒气冲冲地回一句:
看画面就懂了
这实际是,在将电影还给电影。
把解说加诸于电影上的色彩淡化、抽离。
山冈是那个年代最清醒的人,也因为清醒,才格外痛苦。
只能借醉酒,麻痹自己。
导演借山冈之口,道尽了解说员的尊严和落寞:
就算没有解说 电影也能成立
但是 没有电影
我们的解说就不能成立
而这部电影好就好在,它没有全然肯定或否定解说员。
而是将这一注定昙花一现的职业,交由观众去评说。
台下的观众如醉如痴地看着混剪电影,即便察觉到不对劲,也没有人斥责这种形式。
大家都出神地望着银幕,全身心投入。
仔细看,眼中有光闪现。
对于观众来说,影院是怎样的存在?
不仅仅是爆米花的甜味、隐秘的约会圣地,或短暂休息消磨时间的场所。
它是这样一个地方——
当后方投射到银幕上的一束光亮起,当胶片在一方天地中逐渐显影。
在四面墙围起的乌托邦里,每一个做梦的人都能被保护。
回到Sir最初那个问题。
当我们失去电影会怎样?
不会怎样。
“梦”,本就不是真的。
《盗梦空间》有这样一句台词:
我们都知道梦是假的,可是我们在梦里却相信是真的;
我们都知道现实是真的,可是你怎么能确定这不是另一场梦境?
假如有一天,你在现实中麻木了,迷失了。
眼前突然出现一道光,穿透黑暗,照进心里。
别忘了。
那个叫醒你的人。
它叫电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