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十多二十年之中,足球的整体技战术趋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整体节奏快、全员B2B化的趋势;这也导致了包括清道夫、抢点前锋、古典前腰等等经典的球员类型在球场上变得稀有,他们在队伍中的话语权也在降低。
传统的柱式高中锋也逐渐沦为消失大军其中的一员;特别是在某教练带着“无锋阵”在大赛大行其道之后,引来不少教练,他们甚至已经考虑根本不需要带中锋做支点了,或者带了也只是以防万一,看看饮水机就好了。
不过从结果导向来看,进入到世界四强的队伍,恰好都有一个强力且坐稳首发的高中锋:吉鲁、曼朱、卢卡库、哈利凯恩;前两者算得上是传统意义上的柱式中锋,后两者则是足球发展至今,新型均衡中锋的典范。
吉鲁、曼朱基奇这两位随队进入决赛的大高个的表现可以说是为柱式高中锋长了志气,也打了一堆唱衰者的脸。
高中锋末世?只是有人不会用而已。
法国9号吉鲁场场都登场,从前几场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他这一次没带射门靴过来,连射正的纪录都没有;可是大吉鲁还是牢牢占据了大量的出场时间,何也?
是德尚脑抽,还是32岁的吉鲁是球盲鉴定器?
虽然不如姆巴佩、格列兹曼那般耀眼,吉鲁在前场的支点作用非常明显,他是世界上最会弹球的中锋,既能在禁区利用身体当支点策应,又能在小范围出球配合,高空摆渡;在防守上也频献拦截(与比利时的半决赛中,大吉鲁贡献三拦一断)。
即使他的射门状态很差,“攻城锤”作用还没表现出来,但无碍“花瓶”吉鲁在法国队比“背锅马”更讨喜。因为:快,我有姆巴佩大步流星;平,我有格列兹曼矫若游龙;滞,不好意思,我还能上个吉鲁,偶尔玩一下张飞绣花。
克罗地亚是一支非常讲求整体的球队,给平时不怎么关注克罗地亚的球迷留下突出的印象的大概也只有拉基蒂奇和莫德里奇这一对强大的中场而二人组,20-30米跨屏长传频繁调度的画面。
不过不要忘记,他们阵中的第三号球星——曼朱基奇。
这位曾效力于拜仁、马竞、狼堡的尤文中锋在技术特点,可以称得上是完全符合他的名字:
慢:速度真的慢,半单刀的机会在他手上很难变成进球;
助:和吉鲁一样,可以在禁区小范围一脚出球,和队友配合。
基:基本功扎实,头球、脚下、射门调整可靠稳定,技术足够轻松卸下长传,身体足够扛着敌方后卫来一脚爆射。
奇:沧海横流、方显奇侠本色。
身为箭头的曼朱基奇除了首场与丹麦队的比赛贡献了一个进球外,始终没给人留下亮眼表演;不过素来是大场面先生的他,在俱乐部、国家队层面都屡有关键表现。
在克罗地亚与英格兰队半决赛激战到第109分钟,马里奥·曼朱基奇从两名英格兰后卫之间凭借著嗅觉快速*出,在禁区抢到佩里西奇的摆渡球,半转身抽射将球送入网*死比赛。
这个进球非常曼朱;也非常的中锋!
吉鲁也好、曼朱也好,都用表现证明了柱式中锋的存在意义;在世界杯这种防守投产比大于进攻的关键赛事上,终结者往往比掌控者更重要,破密集防守还得看“桥头堡”。
柱式中锋根本没有进入末世,该淘汰的不是他们,而是过分相信“无锋主义”成功经验、不懂变通的笨拙思想与跟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