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鲁迅化”已达10年,到底要去掉什么?为何要删掉他的文章?

“去鲁迅化”已达10年,到底要去掉什么?为何要删掉他的文章?

首页休闲益智匕首先生更新时间:2024-04-30
如果说近代中国哪一位文学家影响力最大,我个人感觉应该是鲁迅先生。鲁迅的作品一直被收录在我国的语文课本中。从小学的《少年闰土》到初中的《孔乙己》再到高中时期的《阿Q正传》,鲁迅先生的文章可以说是伴随了我们的学生时代,那个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都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鲁迅是我们国家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也是革命家和思想家,尤其是他作品所表现出的那种民族气节,依然被众多人所称赞。

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学习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或是一些鲁迅先生的作品。我记得自己写的第一篇文章应该是一篇叫做《踢鬼的故事》,这个故事本不是鲁迅写的,但是却是发生在鲁迅先生身上的,后来萧红在写《回忆鲁迅先生》这篇长文时讲到的。小学里我们我们还学过有关鲁迅先生的一篇《三味书屋》和他写的《少年闰土》。

到了中学,鲁迅先生的文章就更多了,从初中到高中,几乎每学期的语文课上,都有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而且有不少文章都是要求背诵。初中的6篇文章分别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书屋》《社戏》《故乡》《孔乙己》《论雷峰塔的倒掉》《藤野先生》,现在回头看看这些文章,几乎都是经典。高中时期入选的文章,更加带有鲁迅先生强烈的个人风格,从《呐喊》自序到《祝福》,然后是《祝福》《拿来主义》《纪念刘和珍君》《灯下漫笔》《药》《阿Q正传》。这些文章比起初中入选的,读起来确实要更加难以理解一些。

近年来,一些有关“去鲁迅化”,鲁迅的文章从课本中被删除等消息经常出现在网络上,持有这些观点的主要有两个理由,一是因为鲁迅先生的文章如今不符合当前社会主旋律,有人甚至说鲁迅是民国的一个“喷子”。而另一个理由则是因为鲁迅先生的文章太难理解了,有时候根本不知道他在写什么,所以应该从教材中删除。可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实际上,这些年虽然我们的教材经过不少修订,但是鲁迅先生原来入选的文章基本上还都是保留了下来,尤其是初中的文章,基本上都被保留了下来。我们以2017年新版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为例,你会发现小学依旧有2篇鲁迅先生作品入选,包括《少年闰土》。而初中选入了6篇,其中有我们熟悉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但是高中的不少鲁迅的文章确实被删除了,这确实也是不争的事实。

鲁迅到底受不受欢迎呢?实际上在我看来,很多人对鲁迅有一个认知的过程,在学生时代,大部分学生对鲁迅是有排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学生学语文都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因为鲁迅先生的文章不仅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而且读起来有些吃力,最要命的是动不动就会来个“背诵全文”。同时,很多人至今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没有啥感觉,总觉得沉闷又无聊,你比如这句““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简直让人有些抓狂,难道就不很写“我家有两棵枣树”吗?他这是在凑字数吗?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越来越感觉到读鲁迅先生的文章,他看事情不仅看得更深,而且很多作品都会给人一种力量,正如所描绘的,鲁迅先生文笔犀利,作品“像一把匕首直插敌人的心脏”。在《纪念刘和珍君》中,他写道:“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充分体现出了鲁迅对于反动派血腥罪行的悲愤满腔。而他所写错的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也正是中国妇女悲惨命运的一个缩影。

鲁迅先生的很多作品多是映射当代社会问题,因为今天的我们,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背景之下,无法参透鲁迅作品也是正常的,也许小时候读起来根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当我们成年后,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在社会上起起伏伏、摸爬滚打,经历了人情冷暖,离合悲欢。回头再看来看看先生的文字,你就会发现,他的每一句话,都是如此的透彻、深刻。颇有“初读未知文中意,再读已是文中人”的味道。

对于我个人而言,是非常不支持删除鲁迅先生的文章的,因为鲁迅先生不仅仅是一位文人,更是一位斗士,他的文章中不仅有力量,更让人充满斗志。如果仅仅是因为以难懂的理由删除了鲁迅先生的文章,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并不见得有什么好处。我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总体来说针锋相对,褒贬时弊,但是所拥有的价值观是正确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读读。

如今,年近40的我,回头再来想想鲁迅先生的文章,他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当初“背诵全文”的痛苦,留下的美好反而更多。无论是《少年闰土》还是《孔乙己》,无论是《拿来主义》还是《纪念刘和珍君》,不仅给我们文学上的美感,更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一些真谛。所以说,删掉鲁迅先生的文章,其实删掉的是一种财富,这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