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漂流记

北极漂流记

首页休闲益智冰雪漂流记更新时间:2024-08-03

在通向北极点的路途中,可谓举步维艰——零下四十多度的风雪从四面八方抽打着探险队的每一个队员,火辣辣地疼;形状各异的冰裂缝,总是危机四伏;还有不知什么时候会闯出来的北极熊……好像北极就决意要吞噬我们。茫茫雪原中人类生命的一个个小点,在大自然残酷的威力下,人显得多么微不足道。


北极漂流记


撰文 摄影/金飞豹

地图绘制/孙园园

执行/许文昆


朗伊尔城:进入北极的休整地


从奥斯陆到挪威最北部领土斯瓦尔巴群岛的朗伊尔城(接近北纬80度),飞机中途在特罗姆瑟(TROMSE)机场经停,我误以为已经到达目的地,就跟着涌动的人群下了机,来到机场大厅,透过落地玻璃窗,我被眼前的北国风光深深吸引住——和煦的阳光下,白雪覆盖着远山、森林和小木屋。挪威的森林果然名不虚传,小小的国家森林覆盖率为26.3%,这样丰富的森林植被,足可以引人神往。


东张西望地找寻探险公司的接待员,等了好久没见任何接待人员也没见行李出来,一问机场工作人员才知道,这只是中途经停,于是赶紧回到飞机上,心里才落下一块石头。


两小时后,飞机终于降落在朗伊尔城,我向机组人员确认,他们以为我是日本人,就开玩笑说:“Welcome to TOKYO!” 挪威是我所到过的最为开放的国家之一,在机场不用填入境卡,也没有海关检查,对外来人非常友好。


在机场大厅我见到了接待人员Agle,在他的带领下,我和同时到达的3名美国队友来到探险公司报到,并得知包括“罗伯特”(我在南极探险时的队友)在内的其他3名队友也将在第二天到达。我们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都将在朗伊尔城休整。朗伊尔城位于北极圈内北纬78°14′,离北极点直线距离仅有1333公里。


第二天云层较厚,气温在零下5℃左右。可坏天气无法抑制我的好奇心,早上起床就在城里到处溜达。朗伊尔城初建于1906年,因为在这里发现了煤矿,美国实业家约翰·朗伊尔前来投资采煤,后来就用他的名字命名了这座城市。朗伊尔城煤炭储量很大,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开采煤矿的设备和采煤车的轨道,不过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原来占据主导地位的能源开采业逐渐被取代。在城里随处可见憨态可掬的北极熊标志、工艺品和指示牌,北极熊俨然成了这里的形象代言。朗伊尔城的居民晚上很少出门,很多在室外驾驶雪地摩托的当地人都配有长枪。据说城里偶尔有北极熊光顾,当地政府对防范北极熊伤人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所有垃圾桶都是全封闭的金属材质,非常结实且密封性好,这就切断了北极熊在城里觅食的可能。


别看朗伊尔城小,人口也很少,但这里的基础设施十分完善,正如俗话说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国际机场、数量众多的雪地车辆、学校(包括大学)、医院、银行、邮局、超市、商场、图书馆、餐馆、咖啡馆、酒店、洗衣店、旅行社、旅游问讯处……一应俱全。每到夏季,这里就汇集着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很有国际情调。而在冬季,只要带上合法驾驶执照,就可以租一辆雪地摩托车去城外的荒原上享受飙车的乐趣。朗伊尔城的旅游项目有乘坐雪地摩托狩猎、乘坐狗拉雪橇观光、在冰川上徒步、探索冰川内部、观看北极光、乘游船欣赏峡湾风光、玩皮划艇等等,丰富多彩。

■ 朗伊尔城位于北极圈内北纬78°14′,离北极点直线距离仅有1333公里,是挪威最北部的城市,也是北极圈内最靠近极点的城市。这里的基础设施十分完善,还有国际机场、探险旅行社等,是各国探险家到北极探险最重要的中转站之一。


北极探险的真正起点


我们这支国际探险队一共8名队员,其中美国队员就占了6名,德国队员1名,我是惟一的中国队员。大家的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年纪最大的德国老队员罗伯特有67岁,他今年已成功徒步到达南极点,如果这次顺利完成北极点的徒步探险,罗伯特将会成为成功徒步到达南、北极点年龄最大的欧洲人;队员中年龄最小的是18岁的美国女孩,她是跟随父亲一起来北极探险的。我们乘坐俄罗斯“RA-74035”运输机,经过两个小时的飞行,抵达位于北纬89°的俄罗斯科研营地巴尼欧。我们在“巴尼欧”稍作休息后继续向北走了约2公里,在一块相对平坦的冰块上扎营,这里才是徒步探险的真正起点。

■ 从朗伊尔城乘坐俄罗斯“RA-74035”运输机,经过两个小时飞行,就可抵达位于北纬89°的俄罗斯科研营地巴尼欧,这里是北极探险真正的起点。


由于洋流的运动,北冰洋表面的浮冰总在不停地漂移,然后叠积形成巨大的浮冰山。有时,海洋的表面一直冻结到海岸线,而有时岸边会有数公里不稳定的漂浮冰块和黑沉沉的开放水域。不稳定的冰块就像一个个小岛被水流分开,在上面行走要靠滑雪板,每个人身上都有套索、绳子,用来拖动身后的雪橇在起伏不平的冰丘上行走,非常吃力;经常会碰到大大小小的冰裂缝,我们要很小心地避让。领队告知,如果不慎掉入冰裂缝,不要慌张,把身体尽量展开平躺在水面上等待营救。除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北极熊是大家担心的另一个危险。但是大家又想亲眼看看它们。1个多小时后,我们选择在一块厚冰上扎营。通过GPS可以判断冰块是在缓慢移动的,第一次睡在漂移的浮冰上,想着冰层下就是3000多米深浩瀚而寒冷的北冰洋,心里就有些不安。

■ 在北极探险,平均零下20多摄氏度的气温,让每一个探险者必须全副武装自己。


遭遇险象环生的冰裂缝


吃完早餐,整装出发,通过GPS定位系统的指示向北极点方向行进,7小时只徒步了9公里。北极的徒步比起南极来,较为艰难,因为一路上我们会碰到无数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冰裂缝,总体上都较险峻。不同的冰裂缝需要不同的跨越技巧和协助工具,碰到较深较大的冰裂缝时,主要是绕行,这无形之中又增加了徒步的距离;遇到较宽的冰裂缝时,必须把身上的雪橇、滑雪板取下来,先下到冰裂缝里,然后再攀爬出来;而较窄的冰裂缝,就把滑雪板搭成“桥梁”,人走在颤颤巍巍的滑雪板上过去,然后猛跑几步通过惯性把雪橇拉过来。整个跨越冰裂缝的过程就像是一场场惊险的杂技表演,除了队员自身的体能素质外,更需要队员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来支撑。


北极温度基本在零下15℃左右,远远高于南极零下50℃左右的气温;但湿度比起有“撒哈拉沙漠”之称的南极来说,空气就尤为湿润了。一路上我浑身都有湿漉漉的感觉,再加上大量出汗,很不舒服,尤其是到达歇息地时,大家的衣服、手套、头巾都湿透了。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打湿的衣裤塞到睡袋里,通过人体体温来焐干。在潮湿的空气中,晾晒是徒劳无用的。

■ 在北极随处都可以见到千奇百怪的大冰块,或许眼前就是一块很有历史的千年冰。


体验“如履薄冰”的刺激


向极点进发的第三天,云淡风轻,阳光柔和,我们徒步9小时取得了14公里的好成绩。队员们除了要艰难地跨越一个接一个的冰裂缝外,还会遇到很薄的浮冰,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浩瀚的北冰洋里。向导走在队伍最前面,一路上指导大家识别薄冰,只要发现稍透明的冰面,就会用雪杖试探,确认安全后才招手让后面的队员过去。向导身上还备有救生绳,以防有人落水。在北极徒步探险,我才算真正体会到“如履薄冰”的刺激!


队员们每天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扎营,这意味着劳累一天终于可以呆在帐篷里喝点热水和咖啡,取取暖了!这时我们会迫不及待地把营地搭起来,然后烧水的烧水、做饭的做饭,享受着极地的别样生活。


按照GPS定位,就目前的徒步距离来看,差不多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的路程了,如果运气好,浮冰不是反方向漂移的话,预计5天后就可以到达北极点。


大风将我们吹远2.5公里


第四天出发时天气还不错,才一会工夫天气就变了,气温骤降,呼出的热气在风镜上、面罩上结成霜,衣服上也布满冰霜,看起来就像一个个笨拙的雪人,在冰天雪地里一点点向北挪动。10个小时,我们前进了16公里。


当天的行程中总有起伏的冰丘挡道,视线极不开阔。冰面起伏不平,摔跤是很常见的事,队员摔,领队也摔,有时还会掉进松软的雪洞里。连续几个跟头我的滑雪板都摔坏了,还好领队带着备用的。在过大冰坡和冰坎时,因雪橇太重,拖得筋疲力尽的时候常常会觉得肩膀一轻,回头看才知道是后面的队员在帮忙推,如果没有队员之间的相互协助,真难想象如何才能到达极点。


在北极徒步一般不用看时间,早上影子在左边,一直走到影子转到身体右侧时就知道已经是下午,依照影子的方向就可以简单地判断出扎营休息的时间了。扎营时突然刮起大风,早晨醒来,看看GPS显示的数据,发现一晚上我们被吹远了2.5公里,这是在北极探险中最常见的“怪事”。

■ 徒步到达北极点,一路上会碰到无数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冰裂缝,要通过这样的地形,危险又耗费体力。


最宽冰裂缝 险阻前进路


第五天按照领队的要求是要增加行程的,可出发后就刮起强劲的侧逆风,气温骤降到零下25℃,我们顶着强劲的大风走得十分艰难,10个小时才走了13公里。


当天遭遇到出发以来最大的冰裂缝(约30米宽),也是我们第一次遇到没有冻结的冰裂缝,可以看见两块浮冰间湛蓝的海水纹丝不动,像一条蓝色的长龙蜿蜒盘旋在宽广的浮冰上。我们沿着“冰河”寻找两块浮冰的结合点,两个多小时后才绕过这条“蓝色之龙”。


北极冰原上处处都有潜在的危险,防不胜防。浮冰危险,坚冰也不安全。走在坚硬且滑的冰壳上,连滑雪板都把不住,不小心就会摔倒;走在松软的雪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掉下陷阱,昨天一个美国队员就掉进了雪洞,摔断了滑雪板,好在人没受伤。当天晚上扎营睡觉时依然刮着侧逆风,第二天早上起来用GPS定位,非常不幸的是,我们的营地又偏离了4公里,就是说白天走了13公里,晚上又退回去了4公里。我开始担心不能按计划到达极点了,领队就开玩笑地说:“运气好的话,风顺着极点吹就可以挽回损失了。”大家都乐了,心里想着大风最好是一下把我们送到极点就更好了。

■ 队员们除了要艰难地跨越一个接一个的冰裂缝外,还会遇到很薄的浮冰,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浩瀚的北冰洋里。


极度环境下的极度生活


第六天是在零下21℃的低温和强劲侧逆风的双重考验下前进的,徒步11小时走了15公里实在不易。


连续6天徒步体力消耗非常大,加上一直在刮侧逆风,我感觉很疲劳。整个行程中,徒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当天遭遇最大的冰裂缝足有8米宽,只能绕道穿越。白天辛苦前行,晚上却有可能被风往反方向吹离北极点,大家心里都免不了些许担忧,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询问领队:“有没有后退?”当天早上得到的消息依然是:后退了4公里。在极限环境下,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平时迥然不同。液态水需要通过融化冰雪获得,主要用于饮用和做饭;为了节约能源,我们6天前离开巴尼欧大本营就没有洗脸、刷牙,更不敢奢望能洗澡,甚至连每天吃过饭的碟子都不洗,吃完就收起来,第二天再拿出来用;而比起在南极需要自己在雪地里挖避风墙,在北极“上厕所”就显得容易些,只要找到1米左右的冰丘,躲在后面就能方便了。在这样艰难而寂寞的旅程中,只有想象着各种美好的事情,每天才能心情愉快地重复单调的徒步运动。


坚持8公里,就是极点!


第七天我们在13个小时里走了18公里。当时离北极点直线距离只剩8公里了。昨晚睡觉前忘记把靴子里的保温层取出来透气,所以行走起来特别难受,靴子里湿漉漉的。途中还遇到两次险情。就在我们正要通过一条水道时,对面的浮冰突然开始移动,水道中漂浮的碎冰块立即被吞没,领队带领大家紧急后退,幸好撤离了冰块移动的区域。逃过一劫后,领队告诉我们,如果被卷入移动的冰块中,绝无生还的可能。

■ 在北极点,我用展示北京奥运会旗帜的方式,向祖国致敬。


我站在了北极点上


第八天我与队友们经过11小时徒步,走了13公里终于到达北极点。


最后的13公里,比起前几天来说充满了更多的艰险,冰裂缝更大,道路凹凸不平,四周几乎都被宽大的冰裂缝阻隔着,仿佛穿越迷宫,你必须得有足够的体力和智慧才能走出去。由于浮冰太薄,我一不小心就掉进了冰裂缝,几乎半个身子都泡在浩瀚的北冰洋里。向导迅速过来将我拉上冰面,在零下21℃的低温下,差点冻僵了。向导赶紧从冰面上抓起散雪往我潮湿的裤腿上擦拭,促进裤腿上的水尽快凝固,以缓解冻伤。


GPS定位系统提示快到极点时,所有队员都飞奔起来,沉重的步伐突然之间变得健步如飞。


当GPS显示:N90°00′00时,大家疯狂了,有名队友甚至全然不顾零下20℃的气温,三两下把所有衣服脱光了高呼,所有人不约而同地打开衣兜里防冻的香槟酒高喊着“Cheers!”那种热血沸腾不是一般情况下所能体会得到的。


站在北极点上,除了兴奋外,我更多的是感动。今生能踏足珠穆朗玛峰顶、南极点、北极点这三个世界上最圣洁的极地,一路下来我心存感激!


>>> End <<<



本文原刊载于《文明》杂志2007年11期

扫描封面右下方二维码,关注《文明》杂志公众号:WENMINGZAZHI,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文明》杂志淘宝店订阅:打开淘宝app,复制链接并搜索进入店铺,即刻订阅各期文明杂志https://shop177692594.taobao.com/search.htm?spm=a1z10.1-c.0.0.3a613a27JW5D4Z&search=y

版权声明:《文明》杂志所使用的文章和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版权作品,未经《文明》杂志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客服邮箱:wujuan111111@163.com 电话:010-67135553/67112221。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