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刚开学不到一周,我们后台就涌现了一大批焦虑的父母,大家说得最多的是关于孩子尿裤子的事情:
我家孩子上了五天幼儿园,三天接回来裤子都是湿的,孩子说:老师喊大家尿尿的时候他没尿,等他想尿了又不敢跟老师说,就尿裤子了。
今天放学接孩子,发现裤子尿湿了,凉冰冰的,问她什么时候尿的,她说午睡后没憋住尿的。就这么穿了半天湿裤子,也不敢告诉老师,真是气死人了……
月月上学期有尿裤子的问题,趁着假期,我们在家里好好地进行了如厕训练,也告诉她想尿尿时提前告诉我,她都做得很好,可没想到一回幼儿园月月又尿裤子了,跟我说是因为老师上课时想尿尿,但是不敢告诉老师……好崩溃!
这几位妈妈的留言给了我们一个提醒:在入园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换句话说,就是培养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
没错,尿裤子不是关键,关键是孩子“不说”。
孩子尿裤子不敢告诉老师,说明在孩子的意识里,他认为尿裤子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会让他感到难堪,或者他害怕被批评。
家长焦虑的同时,还需要审视一下自己,孩子平时尿裤子的时候,你是怎样处理的。
1
可能很多家长嘴上会习惯性地抱怨“你怎么又尿裤子了”“尿裤子羞不羞啊”……作为父母,孩子跟我们是最熟悉的,我们这样说孩子的时候,他可能不会有什么特别的表现。但是,这些话会让孩子认为尿裤子是一种非常丢人的行为。
当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面对不那么熟悉的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他会觉得尿了裤子很难为情。他不敢说出来,甚至会躲起来不让老师和小朋友发觉自己尿了裤子。
孩子的这种“羞于启齿”,其实我们成年人也有体会。比如挖鼻屎这件事,我们在家里、在家人面前时,想挖就挖,毫无顾忌。但如果在公共场合,正当自己偷偷挖鼻屎爽到飞起时,被一位不太熟悉的朋友或者同事遇到,那真的会尴尬到爆!
2
所以当我们面对尿了裤子的孩子时,千万不要给他过大的心理压力。
第一,不要过分强调尿裤子这件事。
如果孩子尿裤子的时候,有外人在场,孩子肯定不希望被人知道,父母最好先不要发问,自然地带孩子去洗手间。
然后可以跟孩子说:“我摸到你的裤子湿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陈述,会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既没有刻意地关心,也没有过多的责备。
之后我们需要认同孩子此时的情绪,帮助他们说出来:“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现在一定不太舒服……”这会让孩子感到轻松。
可能有些父母会说“没关系,大家小时候都尿过裤子”,但对于那些把尿裤子当成特别严重的事的孩子,“没关系”可能并不会让他们感受到情绪被充分认同。
最后,我们只需要给孩子换上干净的裤子,并且告诉孩子,下次尿裤子了可以告诉妈妈,妈妈会帮助他的——当孩子的情绪得到认同,他会很愿意听取你的意见。
同时,我们还需要做到,不要拿尿裤子这件事情来取笑孩子。
第二,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
可能很多父母都非常严肃、认真地跟孩子叮嘱过:在幼儿园想尿尿的时候,要提前跟老师说;你尿了裤子一定要去告诉老师,让老师帮你把裤子换掉。
可有的孩子照样在幼儿园尿湿了裤子。对于他们来讲,父母非常郑重、非常认真地跟他讲解一件事情需要怎么样去做时,孩子会觉得“哦,这件事情好像很严肃,也很严重”,也因此加重了心理负担,反而会更加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
所以,父母可以换一种方式,比如用绘本故事,让孩子知道,遇到类似的事情自己可以怎样去做。博主老孟曾经分享过自己和女儿的故事:
女儿在幼儿园连续尿裤子一周都不敢主动跟老师说过,她焦急之中又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不管是旁敲侧击,还是正面引导,女儿尿裤子的事情始终没有改善。直到有一天在和女儿读到一本书叫《克利的天空》时,老孟灵光一闪,找到了新角度。
“宝贝,你认为克利的好心情和巨幅画作来源于哪里?”
“飞上天。”
“他之前做过吗?”
“没有,第一次,一个意外。”
“你认为他的尝试勇敢吗?”
“是的,很勇敢。”
“没错,尝试新的事物是一种勇敢。但同样,承认自己的弱势也是勇敢。我又要和你谈谈尿裤子的问题了。如果我不告诉你而偷吃了你的糖,你会知道吗?”
“会的,糖会变少。”
“对,所以发生过的事是瞒不住的,也不是不承认就能当作没发生的。相反如果勇于承认不但是件光荣的事,而且会让你自己内心更加坦然。”
“即使是尿湿裤子?”女儿的主动提起让老孟看到了希望。
“没错,即使是尿湿裤子。有勇气承认自己的劣势,不论何时都是光荣的。”
接下来的一天,老孟见证了惊喜。放学去接女儿时,女儿特别自豪地跟老孟说:“妈妈,我今天又尿裤子了,但是我跟老师说了。”
像老孟这样的方式,既能达到我们想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3
幼儿园老师说,那些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孩子,除了有不错的自理能力外,自我表达能力也很强。
幼儿园一个班有几十个孩子,老师很难及时发现和处理每件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及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要求的孩子,一般都能很快得到老师的帮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喝。
以下5句话,是我们特别需要鼓励孩子说出来的。
❶ “老师,我要尿尿/拉粑粑。”
在家里的时候,孩子颠颠儿地跑过来,可能我们只需要看一眼孩子的表情,就知道他这会儿是要尿尿/拉粑粑了。这时候,我们不能把孩子送去洗手间,让他尿尿/拉粑粑就完事了,我们要告诉孩子“你说我要尿尿/拉粑粑”,让他学会表达。
怎样才能让孩子有这个表达的习惯呢?生活中孩子的一切需求我们都可以鼓励他表达出来,前提是父母要用简单明确的、易懂的、正确的语言去跟孩子说话。
比如孩子想要喝水,父母不要只把水壶/水杯递给他让他喝水就了事,我们在倒水的同时,要跟孩子说“宝宝你说我要喝水”;比如在外边孩子饿了,怎么哄都不高兴,直到妈妈拿出食物给他,这个时候妈妈也要跟孩子说“宝宝你说我饿了”。如此这样,慢慢地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
作为父母,我们不只需要帮助孩子解决他要喝水、要上厕所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教他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❷ “老师,我不小心尿裤子了,请帮我换条裤子。”
前面我们讲过,如果发现孩子尿裤子,要顾及他的自尊心,不要过分责备,以免孩子认为尿裤子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我们可以用绘本故事来鼓励孩子勇敢表达。
不过对于一些性格害羞的孩子,妈妈问孩子是不是尿裤子了,是不是想换一条干净的裤子,他可能只会用点头来表达。那么对于这一类孩子,当他用点头,摇头或者用手势来表达自己需求和愿望时,家长要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出来。
比如跟孩子说“宝宝,你想换裤子对不对,你能告诉妈妈吗?”当孩子说“妈妈我要换裤子”,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地给予赞扬,比如“宝宝说得真好,以后你想要做什么,就跟妈妈说,你看你一说妈妈就明白了。”
一个受到赞扬和鼓励的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会产生加倍的信心。我们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孩子。但凡是得到了夸奖的孩子,被夸奖的那件事情,孩子会非常愿意反复地去做,因为他会从中获得一种幸福的成功体验。
❸ “老师,我身体不舒服/我生病了。”
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有点小病,爸爸/妈妈在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都会跟老师说。这样,老师可以对孩子多加照顾。但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才出现身体不舒服的症状呢?比如一些急性病,如果老师没有及时发现,就可能会让病情延误。
所以,我们还要告诉孩子,如果身体不舒服了,如头疼、头晕、肚子疼、吃不下饭等,一定要及时跟老师说,这样老师才能更好地照顾他,或者及时带孩子去医务室检查或联系家长。
为了让孩子能良好地表达出来,在家里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来学会表达。
其实平时我们也会发现,孩子是有一些自发的游戏行为,并且他们会在游戏里模仿我们成人的一些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感受。
比如,孩子会选一个自己喜爱的角色跟娃娃进行交流,有时候是妈妈:“宝宝,妈妈现在给你喂饭了。”;有时候是医生:“宝宝,你现在生病了,我要给你看病。”
在这里,我再推荐2个家人和孩子一起玩的游戏方式。
第一个是击鼓传花。
当花传到谁的手里,谁就需要说出自己现在想做什么。比如传到爸爸手里,爸爸说“我要喝水”;传到妈妈手里,妈妈说“我要唱歌”;传到奶奶手里,奶奶说“我们一起跳舞”……这样一种氛围,会让孩子明白,我想做什么是需要说出来的。
第二个游戏是打电话。
比如父母跟孩子打电话:
妈妈:宝宝,你在做什么?
宝宝:我在打电话。
妈妈:宝宝,你想吃什么?
宝宝:我想吃面包。
妈妈:宝宝,你想去哪里玩?
宝宝:我想去动物园。
……
因为打电话无法看到对方,手势和动作都起不了作用,孩子说话的愿望会趋于强烈。并且,打电话是很多孩子都喜欢的游戏,在喜欢的游戏里,孩子更容易感受到快乐,也就更愿意表达自己。
❹ “老师,我不饿,要少吃一点/我还想再要一点。”“老师,我想要吃馒头不吃米饭。”
为了培养孩子不浪费粮食的习惯,幼儿园的老师一般会鼓励孩子将盘子里的饭菜都吃完。这个时候,如果孩子不那么饿,吃不了多少饭菜,那就一定要跟老师说:“老师,我现在不饿,请给我少盛点饭菜。”
有些孩子饭量比较大,一小碗饭菜吃不饱,也应当鼓励孩子跟老师说“我还想再要一点”。
同事之前曾经跟我抱怨:孩子爷爷奶奶跟我讲,每天接孩子回家孩子就喊饿,煮一碗小面条能一下子给吃光了,我们以为孩子在幼儿园运动量大,饿得快,后来才知道是孩子吃不饱,又不敢告诉老师。
还有的孩子偏爱面食,馒头能吃好几个,面条一顿能吃小两碗,对米饭就爱不起来。孩子不说,老师也不知道,结果是老师每次分多少吃多少——爱吃的面食没吃够,不爱吃的米饭食不下咽。
❺ “老师,我受伤了/我这儿疼/我这儿出血了。”
在幼儿园,摔倒、磕伤也常有发生。如果孩子磕破了膝盖,蹭破了皮,老师没有发现呢?为了让孩子的伤口能够得到及时处理,我们还要教孩子,第一时间跟老师报告伤情:“老师,我受伤了。”
最后,我想强调一点的是,一个充满关爱、自由、愉快、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想表达,勇于表达的第一条件。
如果父母平时在家里争吵不休,而且经常指责孩子,孩子见到父母都惧怕三分,他怎么可能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4
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说:“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
孩子在成功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小磕绊。对于他们来说,父母温柔、平和的态度,是鼓励他们表达心里真实想法的动力。
所以,千万不要在孩子难堪、受伤的时候,夸张地去表达自己的不满,耐心、温和地去听孩子们心中的委屈,先安慰拥抱他们,然后再教会他们该怎么去解决问题。
当你能平心静气地面对孩子,孩子才能更有勇气地面对各种成长过程中的“难题”。
这样,父母轻松了,孩子也就轻松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