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居有胜景,竹楼寄闲情

谪居有胜景,竹楼寄闲情

首页休闲益智赤壁怪物女孩壶更新时间:2024-06-19

作者:李姝昱

王禹偁,是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也是一位犯颜敢谏的忠臣。宋真宗咸平元年,王禹偁因得罪宰相而被参奏,遭贬为黄州刺史,世称“王黄州”。谪居期间,他在黄冈子城西北角盖起小竹楼,与大自然比邻而居,过起了抚琴咏诗、品茗赏景的自在生活,并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一文,记述了宜画宜诗的日常闲趣,表达了独到深刻的人生哲思。

“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如是说。对于读书以求显达的中国古代文人来说,被贬官后如何看待逆境、面对坎坷?在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贬谪文学是个颇有意味的类型。白居易的《琵琶行》、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往往反映了作者乐观的精神、坚强的意志、高贵的气节。值得一提的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记承天寺夜游》等,同样创作于被贬黄州期间,因豪迈的气概、丰富的内蕴或美妙的意趣,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相比之下,王禹偁的《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名气没有那么大,但内容同样不乏特点、看点。全文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将竹楼周围的水光山色写得赏心悦目,将自己每天的恬淡生活写得意趣盎然。虽是谪居,却不自怨自艾,而是珍惜眼前的风景,保持豁达的心境。简朴的小竹楼,既是作者的栖身之所,也是他清朗心志的体现。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文章开头简明扼要,介绍了黄冈当地的自然条件及以竹造屋的习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生存智慧。在一个盛产竹子的地方以竹造屋,价格低廉且操作方便。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作者择一僻静处伐竹开荒、辛勤劳动,盖起了自己的小竹楼。寄情山水,自得其乐。

竹子坚韧挺拔、凌霜傲雪,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历来深受人们喜爱。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热衷于以竹自比表明心迹。住在小竹楼里,该有怎样惬意的时光?从文中可知,楼上视野开阔。目之所及,皆是好山好水,令人陶醉忘忧。一年四季、阴晴雨雪,各有各的美景。“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这几句节奏明快、一气呵成,以听觉印象为侧重点,生动描述了小竹楼里的雅人雅事。

身居此处,怡情悦性。雨点、密雪落于小竹楼上,分别作瀑布、碎玉声;弹琴、咏诗时,声音也变得流畅清新;下棋、投壶时,每逢棋子落盘、箭头入壶,声音或清脆悠远,或刚劲有力。在作者看来,这些都是在小竹楼里的独特体验。“雨”“和畅”“咏”“铮铮然”等一系列名词、形容词、动词、拟声词巧妙配合,有种错落有致、摇曳多姿的美感,使得写景叙事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勾起人对乡居生活的斑斓想象。以上诸多细微体悟,源于细致的日常观察。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竹楼的喜爱之情。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此处以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写出了闲适之意,以及看书、冥想、远眺之乐。饮酒、煮茶、看夕阳、赏月色等,也是谪居期间的日常消遣。不是高堂华屋,小小竹楼以安顿身心;没有珍馐美馔,粗茶淡饭能饱腹养生。而齐云、落星、井干、丽谯等一些贮妓女、藏歌舞的浮华名楼,在作者眼中是不值一提的。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看起来很洒脱,但在闲情逸致背后,隐约可见一种茫然怅惘的情绪。谪居于此,怀才不遇。在文章末尾,作者回顾了近年来屡遭贬谪的仕途经历,不禁感慨自己身世漂泊、前途未卜。“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他希望,在自己离开后,能有志趣相投之人修葺小竹楼,让它在岁月侵蚀中得以不朽。在人生低谷时,有小竹楼的陪伴,度过了许多风雨晨昏,获得了不少美妙乐趣。作者内心,对小竹楼有种真诚的依赖和感激。这份感情,朴实动人。

悲喜聚散,千古同慨。王禹偁的《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语短情长,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言简意赅,蕴含着复杂的人生况味。反复品读,百感交集。(李姝昱)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