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紫电
相信只要一听到到“意大利炮”几个字,大家的眼前就已经有画面了:
在《亮剑》中,这门“意大利炮”的出场和剧中的表现,无疑令所有人印象深刻,也成为了全剧最为经典的镜头之一。不过或许很少有人知道,这门“意大利炮”其实并非是意大利货,而是一门正经的法国炮:昵称“75小姐”的M1897式75毫米*炮。
巴黎荣军院展出的“75小姐”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从名字就能够看出,“75小姐”早已经是一位“老姑娘”了:M1897式75毫米*炮诞生自1897年,1898年进入法国陆军服役,是一种典型的*炮。这种火炮以轻便的重量和极高的射速而闻名。
M1897式75毫米*炮的设计师
约瑟夫·阿尔伯特·德波特中尉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自火炮诞生以来,巨大的后坐力就是制约火炮射速的主要因素。由于每次发射后,巨大的后坐力都会将炮身向后推动一段距离,炮兵必须先将火炮推回原位才能继续发射。而配备了反后坐装置后,火炮的后坐力将会被机械结构抵消,避免了因为后坐力造成的移位,从而大大加快了火炮的射速。
普法战争期间的法国火炮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在19世纪末,西方列强都已经开始研制火炮的反后坐装置,其中液压气动长后坐结构的反后坐装置最为常见,但都没有推出一种成熟可靠的产品,直到M1897式75毫米*炮出现。也正是由于率先采用了液压气动反后坐装置,“75小姐”在火炮发展史上拥有划时代的意义,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种现代火炮。
英国QF 4.7英寸海军炮的反后坐装置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虽然是一门法国火炮,但M1897式*炮的反后坐装置其实起源自德国:正在法国人想办法完善不成熟的反后坐装置时,一位德国工程师康拉德·豪塞尔开始推销自己的液压气动反后坐装置——但这套系统实际上是德国克虏伯淘汰的不成熟设计。
法国人并没有直接买下这位工程师的专利,而是参照了这套液压气动反后坐装置“山寨”了一套,装在自己的新型75毫米火炮上。测试的效果比较成功,火炮的精度和射速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但很快法国人就发现了克虏伯拒绝这一设计的原因:液压系统存在严重的漏油隐患。
美国陆军军械博物馆收藏的M1897式*炮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在经过两年多的反复实验和测试后,两名来自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的年轻工程师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制动活塞,大幅提高了液压系统的可靠性,即使在最恶劣的战场环境下也不会发生漏油故障。1896年,完成了改进的新型75毫米炮通过了进一步的测试,并得到了法国军队的认可。
除了划时代的反后坐装置外,M1897式*炮还采用了一系列当时的“尖端科技”——包括无烟火药、金属定装弹和螺式炮闩。这样的设计让M1897式*炮的性能远远将所有同类产品甩在背后。而M1897式*炮的先进性能,对法国陆军的建设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M1897式*炮的螺式炮闩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由于M1897式*炮每分钟可以发射超过15发炮弹,是同时期同类火炮的3倍还要多,因此法国陆军将炮兵连的火炮数量从6门缩减到4门,这样能够达到更高的机动性和隐蔽性。由于法军对M1897式*炮的性能高度保密,这样的编制也令其他各国都无法理解。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法军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M1897式*炮的优越性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德军士兵向法国人炫耀自己每分钟可以发射8发炮弹的7.7 cm FK 96速射炮时,却被法国人的M1897式*炮每分钟30发的恐怖射速无情打脸。事实上,“75小姐”的强大火力震惊了整个欧洲军界!
在一次战斗中,法军一个半连的士兵在2门M1897式*炮的掩护下,向一个由2000名拳民防守的村庄发起了进攻。两门火炮交替推进到距离村庄600米的距离上,随后以最大射速向村庄猛烈射击,掩护法军步兵的刺刀冲锋。在压倒性的火力优势下,法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占领了村庄,仅有1名士兵受伤。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军几乎将所有火炮都替换为M1897式*炮,但很快发现这种中口径火炮的作用范围仍然有限,并且弹药消耗实在太快。因此没过多久,法国人就开始换装口径更大的新型火炮。不过,仍然有大量的“75小姐”继续活跃在战场上。
一战期间作为高射炮的M1897式*炮
(图源:WW2DB)
安装M1897式*炮的“圣沙蒙”坦克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军仍然保留着大量的M1897式*炮,不过主要用于反坦克。但事实上这种火炮的穿甲能力并不理想。由于法国投降的速度过快,这些“75小姐”并没有得到发挥作用的机会。
德军在M1897式*炮基础上
改装的7.5cm Pak 97/38反坦克炮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除了法国军队之外,M1897式*炮也被出口到多个国家,包括英国、美国、波兰、罗马尼亚等国都有装备。二战爆发后,德军缴获了大量的M1897式*炮,并进行了改装,继续作为反坦克炮使用。实战中德军发现M1897式*炮虽然能够威胁苏军的T-34和KV-1坦克,但精度难以满足需求,也无法与德国火炮通用弹药,因此很快退出了一线部队。
而毫无疑问的是,这位来自法国的“75小姐”也曾经活跃在中国战场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部分军阀曾经购买了少数的M1897式*炮。而在抗日战争期间,苏军也向中国军队援助了少数M1897式*炮。总的来说,这些火炮的性能在中国已经相当优秀,但数量很少,弹药也不多,很难起到多大的实际作用。
至于为什么在《亮剑》中,这门法国炮被称作是“意大利炮”,部分说法认为是意大利贩子将这些法国炮转手出售给中国,因此这些火炮就被当成了“意大利炮”,不过笔者并未找到能够佐证这一说法的资料——或许这个小小的错误完全只是剧组的无心之失而已。
在法国前总统奥朗德的就任仪式上
“75小姐”的21声炮响再次鸣响在巴黎荣军院前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作为一种划时代的经典之作,“75小姐”无疑是法国人的骄傲——直到今天,法军仍然将M1897式*炮作为礼炮使用。而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和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库中,也各有一位“75小姐”保留到了今天,似乎仍在讲述她们跨越百年的传奇故事……
M1897式*炮
藏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