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是中国“中部重镇”,是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是发展能级跃升的超大城市,正扎实推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迎来新的重大战略机遇。
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中,武汉如何知重负重,更进一步勇毅前行、担当作为?
5月7日,武汉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作出武汉贡献的实施意见》。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郭元强作了讲话,并就《实施意见(讨论稿)》起草情况向全会作了说明。
此次全会,就武汉市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有关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经济总量迈上2万亿元台阶的重镇武汉,离不开“三大法宝”——科教人才优势、交通区位优势、生态资源优势。
武汉城区(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武汉的“三大法宝”
武汉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体会议指出,**对武汉饱含厚爱、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五次考察湖北武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赋予一系列重大使命,为武汉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武汉发展,赋予武汉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当先锋、打头阵,担当主力军的重任。近年来,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武汉经济总量迈上2万亿元台阶,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高质量发展站上新起点、展现新气象。
2023年12月,武汉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加快“三个优势转化”:加快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
“要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三次考察武汉东湖高新区,对科技创新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
武汉拥有高校92所、在校大学生近130万人、国家级创新平台149个,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2022年4月,武汉成为全国第五个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今年召开的“新春第一会”上,武汉连续3年聚焦科技创新,发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条”,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产业化,把武汉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全国首个无人驾驶车萝卜快跑在武汉完成“万里长江第一跨”;国内首条悬挂式空中轨道列车“光谷光子号”悬空飞行;全球首套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获批上市;国产大飞机C919百余零部件“武汉造”;“独树一帜”的光电子信息产业串起万亿级产业集群。
光谷空轨(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武汉活力奔涌,奋斗正当其时。武汉积极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奋力打造创新涌动的新时代英雄城市,努力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
**强调,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1月23日,《武汉市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实施方案》出台,明确围绕“一带一路”内陆地区新节点、长江经济带高水平开放新门户、国际创新开放合作新引擎、全球现代产业发展新重镇、全国制度型开放新样本,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武汉以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的城市为契机,提出全力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和“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积极融入“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重塑“货到汉口活”。
阳逻港(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如何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更好融入和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武汉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指出,提升枢纽功能,发展枢纽经济,打造枢纽城市。
4月12日,武汉市发布《关于加快推动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的实施意见》提出,做大枢纽能级,做强枢纽贸易,做实枢纽产业,高水平建设枢纽经济示范区。围绕发展枢纽经济,武汉正打造科技、产业组织中心和供应链组织中心,提升资源要素集聚能力,提高经济外向度。
武汉是全球唯一人口超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称赞“中国有很多城市像武汉一样,同湿地融为一体,生态宜居。”
今年4月,武汉水资源保护交出亮眼答卷:水质达到或优于三类河流断面占75%,水质优于四类标准的湖泊占84%,无劣五类湖泊。这是武汉连续三年劣五类湖泊实现“清零”,是武汉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和流域综合治理的“结晶”。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长江武汉段水质已稳定保持在二类,为20年来最优,长江江豚“逐浪”频现武汉,万千鸟类诗意栖居天兴洲。
一头江豚从在建大桥水域游过(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如何统筹流域综合治理?自2021年起,武汉以通顺河、道观河、府澴河为试点,联合仙桃、黄冈、孝感、随州等地在武汉都市圈推进河湖水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上游来水水质优良,下游地区出钱奖励,上下游携手共治,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经济总量站上2万亿元大关,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格局加快转变,武汉发展站上新的历史起点,具备了更快更好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武汉的下一步
“三个优势转化”立足武汉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回答了武汉应该干什么、能够干什么,怎样以武汉所能服务全国全省所需的问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重镇武汉如何当先锋、打头阵,成为湖北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支点?
此次召开的武汉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体会议再次明确,要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
一是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强重大科技攻关,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产业化。突破性发展五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进供应链体系建设,构建体现武汉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积极拓展应用场景,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以信息化赋能推进四化同步发展。
二是加快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打造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力以赴稳增长,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提升我市综合实力。加快完善城市核心功能,增强超大城市高端要素资源集聚配置能力。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武汉新城、长江新区,加快建设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协同联动,深化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合作,共同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三是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建强综合交通枢纽,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高标准建设各类对外开放平台,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加快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
四是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典范。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升城市生态品质,打造世界滨水生态名城。加快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积极探索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
五是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造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样板。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吸引更多资本、人才下乡,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健全城乡一体、优质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六是推动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打造保障国家发展安全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进一步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守住水安全底线。积极参与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全力维护经济安全。加快推进智慧城市、韧性城市建设,建立完善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切实维护城市安全。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武汉。
武汉的重镇担当
有了扎实推动中部崛起的具体路线图、加快武汉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书,如何抓落实、见行动、求实效?
武汉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体会议要求,全市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一丝不苟推动各项目标任务在武汉落实落地。
要不断增强能力本领,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加快转变思想观念,提升专业素养,与时俱进提升干部的履职能力。
要大力弘扬务实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既当“指挥员”,又当“施工队长”,一级带着一级干,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坚持“小切口、大纵深”,不断在抓落实上下功夫、见成效。
要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全会强调,要全力做好二季度的经济工作,奋力实现上半年时间任务“双过半”。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聚焦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防洪排涝、地质灾害、社会稳定等重点,切实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当先锋、打头阵、担当主力军,武汉正以扛起重镇担当的奋进之姿、拼搏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中书写英雄城市的新荣光。
资料来源:《长江日报》等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