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微信小程序“跳一跳”而引发的思考

由微信小程序“跳一跳”而引发的思考

首页休闲益智宠物跳跳更新时间:2024-05-09

年底伴随着微信版本的升级,“跳一跳”突然火爆起来。微信的对话框上的下拉框中,也突然出现了各种熟悉又陌生的“小程序”。说熟悉,是因为微信提“小程序”的概念已经很久了,当时声势浩大,一片看好;说陌生,则是因为“小程序”一直不温不火,并没有广泛的被普通用户使用。当已经都快被忘了的时候,微信又突然来了这么一个大动作。

从产品本身角度来看“跳一跳”

一如企鹅的风格,“跳一跳”完美的借鉴了“欢乐跳瓶”(就当是借鉴吧),结合企鹅自身超强的产品能力,“跳一跳”迅速火爆全场,收割大量用户关注,不可谓不成功。有些人录制了自己宠物玩“跳一跳”的视频,说明“跳一跳”作为全民游戏的潜力和其团队的用心。

“跳一跳”现在的火爆场景一方面是微信团队的努力,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微信倾斜过来的资源制造的。稍微细想一下,微信为什么推出“跳一跳”?“跳一跳”能给微信带来什么?倾斜这么多资源过来,能带来多少利益?

“跳一跳”中并没有出现广告或者其他可以给微信盈利的东西,而且本身的游戏类别也注定它是来也快去也快的产品,只能短期增加微信的活跃度,并不能长久。因此,“跳一跳”本身并不重要,它仅仅是制造一个全民参与的工具,等热度一过,也就会迅速的从大众视野中消失。

伴随“跳一跳”出现的是,小程序”重新回到用户视野中来。很容易联想到,“小程序”经历了漫长的静默期,现在想通过“跳一跳”来投石问路,希望通过一个火爆的产品潜移默化的培养用户使用“小程序”的意识和习惯。那么去思考“跳一跳”本身也就只有产品参考的意义,更多的应该是去思考“跳一跳”带给“小程序”的意义。

从整个微信生态角度来看“小程序”

微信之前“小程序”的入口,在“发现”的底部,如果不是有意去找,“小程序”会埋在底部很难暴露到用户面前。用户在操作微信时,上下拖动查看微信消息是极其普遍的动作,改版后,当稍微多下拖一下,就意外看到新的“小程序”入口。 这次改版,显然是经过一番仔细的思考,有新意且尊重了用户使用习惯。入口的改变,就意味着流量的巨大差异,新的入口给予“小程序”无法预计的流量。

简单操作微信,就可以发现两种主动加载小程序方式:搜索和附近小程序。稍微翻几页,可以看出这些“小程序”涉及各个领域,基本无所不包。

在搜索中,腾讯系的产品基本上都有,但是阿里系、百度系基本上都没有(百度有一个百度外卖Lite)。其他各个互联网公司,与腾讯存在明显竞争关系的也很难看到身影。随机的找了几家,看到这些结果,似乎也可以看到微信的小心思。

在附近小程序中,有很多以前听所未听、闻所未闻的的应用一下就全跳出来了。当前大类目只有餐饮美食、商超便利、服饰箱包,未来类目也必定会增加和完善。

就像文中开头所提到的“陌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微信“小程序”是不被外界看好的。当所有人都快忘掉小程序时,微信一个大招出来,才猛然发现小程序已经如此枝繁叶茂。仔细回想微信17年年年初,“小程序”刚推出,万众瞩目,微信却很克制,没给“小程序”多少流量扶持;短短一两个月后,外界普遍唱衰,微信也只是简单的回应。现在想起来,微信的举动似乎有点怪,太过于低调了,那微信这么做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呢?

首先,“小程序”刚出来的时候,号称是“APP*手”。只要是稍微有点战略眼光的移动互联网公司,都是会抵触“小程序”的。原因很简单,当用户能轻易在微信上使用自家“小程序”产品时,又何必用自家APP呢?因此,刚开始这些公司要么完全抵触,要么推出有瑕疵的“小程序”(当然,这也跟微信当时优化没跟上有关)。再加上,从任何一个生态构建过程来看,生态的建立需要时间慢慢丰富内容后,才能进入良性的循环之中。“小程序”概念刚提出,不可能立马有丰富和质优的各类应用,这需要一段时间,让程序员来撸代码,让产品经理来加班。因此,微信的做法显然是明智的,当一切并未完全明朗时,低调做人、低调做事,以免过早树敌,让对手警觉。现在“小程序”逐渐成熟,越来越完备,当服务和用户体验都逐渐跟上来后,微信就开始发力推广了。

仔细思考搜索和附近小程序,可以很清楚的感觉到微信的野心。微信现在用户数基本上也快等于整个中国移动互联网人口数,构建一个“微信系统”既是微信的野心,也是微信的必然战略。就像前几天罗胖直播所说“超级用户”的概念,当增量基本停止后,只有在现有存量市场来培养“超级用户”,才是明智的选择。微信现在的发展方向,肯定不会再是增加用户(当然,不包括海外市场),增加用户停留时间同时扶持各类体系内的产品,必定就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小程序”正好可以解决这点,通过丰富的“小程序”服务留住那些懒得切换APP的用户,同时也把腾讯其他的业务顺便发展起来,一举两得。

未来微信用户之于微信,相当于淘宝买家之于淘宝;“小程序”厂商之于微信,相当于淘宝卖家之于淘宝。微信将相当于用户与各个移动互联网公司之间的服务交易平台,作为一个平台来管控服务质量,同时也发展一下“自营”业务。

“小程序”引发的结果预测

微信的野心很大,而且一直在"小程序"这个问题上很克制,但是内部动作似乎也一直不少,不然不可能在短短一年内窜出这么多的"小程序"。伴随这次微信的改版,如此多的"小程序"一下在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对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冲击一定是相当剧烈。

1、未来的小众或者创业型互联网公司,开发"小程序"将成为首选。

与普通原生程序对比,"小程序"开发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因为依托微信,可以直接横跨IOS和Android两个系统,开发效率也将大大提升。同时,微信这个黑洞般的流量入口,对这些公司而言是巨大的吸引,指不定被腾讯看上,扶持天量的流量,这对这些公司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同时,微信的生态也会随着这些公司的加入,而进一步的强化。

2、已成体系或者想自建体系的互联网公司而言,情况就稍微复杂了点。

对于阿里和百度这样,与腾讯完全死磕的公司且实力惊人的公司来说,一定会保持与腾讯继续竞争的姿态,拒绝加入。原因有两个:为名,加入"小程序"会让公司品牌形象急速降低;为利,加入"小程序"会把自己的用户流量导给微信。

对于那些第二阵营,希望在未来能继续自由生长但是又不太敢直接与微信这个大旗硬碰硬的公司,可能将部分公司刚刚成长的产品开发成"小程序",来试验和获取微信流量,但是绝对不会涉及自己核心的产品。毕竟,将自己套入微信,就意味着未来将一直受制于微信,发展的想象空间将十分有限。

最后,那些较小且很难成长到很大体量的公司而言,会根据"小程序"的趋势,一步一步将重心转过来,大树地下好乘凉嘛。当然,如果"小程序"未达到预期的影响,它们也会快速的退出,毕竟体量小灵活。

3、微信发大招,必定也会激起有实力公司的反制。

根据统计,每个人手机能高频使用的APP大概只有10个,加上中国移动互联网人口基本上也快停止增长,未来那种疯狂推广自家APP的场景估计也很难在复现。微信现在就像是一个黑洞,不断在蚕食各个公司流量,如果腾讯在微信中推出对标竞争的"小程序",那对这些公司将是巨大的打击。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可以预料,在2018年将会出现一批社交类APP正面与微信较量。当微信的"小程序"正面进攻时,其他公司进入微信的后院来放火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之前微信对于他们只是竞争威胁,而这次可能是生存威胁,所以可以想象,2018年也将不会是一个平静的年份,互联网行业将会迎来巨大的洗牌。

4、国内竞争环境成为红海,那么国外的蓝海肯定会成为各方抢占的焦点。

国内互联网这些年来各种厮*,竞争激烈,这锻造出国内互联网公司强大的竞争力,国外进入的公司基本上没有一家在这里获得成功。随着自己的逐渐强大,未来的国际化也将是大势所趋。近两年来,猎豹、快牙等在海外发展迅速,中国互联网公司全球竞争实力得到证明。以前在国内可能无法生存,现在在海外可能稍微努力一点,就可能获得巨大的成功。在国内生存压力这么大,为什么不出去试一试呢?

5、国内的红海是在C端,B端还是拥有机会。

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这些年,很少有在B端做得成功的企业,原因在哪里呢?B端的发展,一般发生在市场对效率的需求变得重要的时候。之前,大多数中国企业,只要敢干,大部分都是很容易赚到钱的,市场强调的是快,对于品质和效率的把控,并没有给予什么大的精力投入。因此,B端一直都没有生存的土壤,何谈发展。

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已经提出两年,从前粗犷的那一套开始失灵,大部分企业也开始注意自身效率的提升,当然也给B端的发展带来了机会。阿里一直想在C端发力社交,一直没有什么成效,而专注B端的钉钉,却*出强大微信的包围而崛起,也从侧面印证的B端市场的机会。因此,2018年机会有,但是已经切换到B端了。

小结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基本已经收割完毕,以前那种遍地都是机会的大门基本完全关闭,国内移动化联网也将从野蛮生长进入精耕细作的时代。微信此时推出“跳一跳”,意图掀起“小程序”革命,就是对自己精耕细作的一次尝试。不管成功与否,这个大方向是不会改变的。

由微信的“跳一跳”而联想到整个移动互联网,我进行了许多的思考。2018年将会是不平凡的一年,大者恒大、强者越强,小公司将集体向大公司拥抱,国际化将成为趋势,注重效率的B端将成为为数不多的机会。

本文由 @MacMa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源于网络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