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摇旗呐喊
yáo
qí
nà
hǎn
也作呐喊摇旗
褒贬色彩含褒、贬二义
结构连动
释义
基本呐喊:大声喊叫。
古义原指古代打仗时,后面的士兵摇动着军旗高声呼喊,给前面作战的士兵助威。
今义现多用在贬义场合,比喻为别人助长声势。
例句
1.
大将军挥刀上阵,众士兵们在一旁摇旗呐喊。
2.
不论是古老的东方或西方,常常可见士兵们在战场上摇旗呐喊以壮大声威。
出处
你这般摇旗呐喊,簸土扬沙。
元·乔吉·《玉萧女两世姻缘》三折
引证
1.
张任引着数千人马,摇旗呐喊,出城搦战。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六十四回
2.
就江边看时,见城裡出来的官军约有五七千:马军当先,都是顶盔衣甲,全副弓箭,手裡都使长鎗;背后步军簇拥,摇旗呐喊,*奔前来。
《水浒传》第四一回
3.
最可耻的事是光摇旗呐喊,不干真事。只有意志不坚强的人,只有没主张而喜虚荣的人,才去做摇旗呐喊的事。
老舍·《二马》四
擂鼓助威
拼音:
léi gǔ zhù wēi
释义:
敲打战鼓以助长威风。
示例:
若是他们如同杜青峰一样只是在一旁指挥,或者擂鼓助威的话,那还没有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