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2月5日,在上海金山区各界人士春节团拜会彩排现场,一位蓝眼睛高鼻子的外国小伙儿吸引了众多眼球,他不仅用正宗的金山本地话和观众拜了早年,还与主持人用金山话对答如流。
这个90后阿根廷小伙儿叫Federico Demarco,吴飞得是他给自己起的中文名。“飞得”是母语名字Federico的音译,而“吴”姓则是因为他喜欢研究吴语。
2023年,他因为多段独具反差感的金山方言推广视频在抖音“出圈”。“阿奴想想看”“晓得哇”“呒数啊哩”……不看视频,很难想象这些听着十分顺溜的方言出自一个老外之口,不少网友评论“讲得比我奶奶还土”“上辈子绝对是金山人”……
对于受邀参加此次区级团拜会,吴飞得直言没想到,还说会尽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推广和保护金山方言尽一份力。
令人好奇的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阿根廷人,是如何与中国结缘?又是如何掌握了颇有难度的金山方言?
龙年春节前,朱泾镇新泾村家家户户挂花灯,吴飞得(中)向村民手把手学习用红包壳制作花灯。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图
阿根廷的“上海女婿”,一口金山方言“以假乱真”
吴飞得从小对各种语言特别感兴趣,会说八国语言,对中文尤其痴迷,他不仅是阿根廷第一个通过汉语水平考试六级的人,更因为与上海姑娘结缘而练成了一口流利的上海话。
2018年,吴飞得跟着老婆来到上海生活。会说汉语,上海话也讲得灵光,一门方言让他迅速融入这座城市。除了上海市区方言,各种“吴侬软语”更是激发起他的浓厚兴趣。
因此,在上海大学攻读语言学硕士的他,将上海郊区方言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其中包括金山话、嘉定话、南汇话、松江话、青浦话、奉贤话等。用专门的字表、词表来记录这些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
逐渐地,在“沪语圈”小有名气的吴飞得参加了《沪语人气王》等节目的录制,也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同样喜爱方言研究的金山朱泾小伙封烜鑫,人称阿庆。阿庆不仅带着他去金山乡村寻访说着地道方言的老人,更教他说了一口正宗的金山话。
吴飞得(右一)和阿庆(中)走村访埭 金山区供图
外国人在金山农村比较罕见。有一次,吴飞得走在田间,听到两位老人在议论他,“箇档外国人(他是外国人)。”“勿是个,实奴勿听得伊有垃话土闲话唻,就生来像(不是的,你没听到他讲金山话吗?只是长得像外国人吧)。”这个有意思的故事,足以说明吴飞得的金山话已经到了可以“冒充”本地人的地步。
出于好玩,阿庆和吴飞得将一些日常的金山方言段子拍成短视频在抖音发布,没想到一下“火”了,最高播放量超过了35万,留言点赞更是不计其数。
研究吴语,寻找合适的发音人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说:“两个灵魂的相遇不是偶然。”这句话同样可以用来形容吴飞得和阿庆。来自地球两端的他们,因为同样的爱好在上海一起做起了方言的研究和保护。
“吴飞得是学院派,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懂得科学的研究方法,会用录音和国际音标记录方言语音。而我是草根,知道很多金山方言和风土人情,在许多地方刚好互补。”阿庆笑着介绍。
一旁的吴飞得补充道:“阿庆教我金山话,我也教他西班牙语。在研究的道路上,我们也是共同成长。”就这样,一个阿根廷小伙和一个中国小伙便时常出现在上海金山的田间地头,寻访着适合的本地老人,抢救着本土文化之根……
然而,寻找合适的发音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奔波于金山许多村委会,他们找寻发音地道又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本地老人。
调查的过程也同样辛苦,“我住在杨浦区,每周来金山做一次调查寻访。来回路程需要4个多小时,为了配合老人作息,我一般早上6点起来从市区出发,8点左右到金山。”从2019年开始,吴飞得已经坚持了4年,积累了不少研究成果。
目前,吴飞得和搭档阿庆正着手将现有的研究成果编撰成一本关于金山方言的书,“主要记录我们4年的调查结果,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部分”。
希望有意思的方言能传承下去
“老早点种田个辰光,全拿铁鎝来坌田个(以前种田,都是用铁鎝来翻土)……”生于1948年、今年76岁的陈金毛是金山朱泾镇新泾村人,他向吴飞得和阿庆介绍金山农村先前的种田方式和方言,吴飞得用专业的话筒收音,并在电脑上认真记录,阿庆则用金山话询问着,这期间两人时不时探讨、请教。
吴飞得(中)和阿庆(左一)定期来朱泾镇新泾村与村民陈金毛(右一)探讨金山方言 金山区供图
像陈金毛这样的方言发音人,已经越来越难找到。在研究过程中,吴飞得和阿庆发现,如今在年轻群体中,方言已越来越式微。这也愈发让他们觉得,应该在研究的基础上,对方言进行抢救和保护。
“金山话其实很有意思,在吴语中也有明显的特点。”吴飞得认为,从声调上来说,相比上海话只有5个声调,金山话中的朱泾话、枫泾话、兴塔话都有8个声调,金山其他地区的方言也有7个声调,“因为我自己很喜欢语言,当然是希望这样有意思的方言能够传承下去。”
身为土生土长的金山人,阿庆更为感慨,“我是奶奶带大的,从小说金山话,但越长大越发现,身边说普通话的人多了,讲金山话的却少了。现在我们这代人的金山话都已经不太标准了。方言今后会怎么样,我们说不好,但起码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记录。”
如今,许多金山老乡接纳了这张时常来村里唠嗑的外国面孔。龙年春节前,朱泾镇新泾村家家户户挂花灯、做奘糕的画面里,有了吴飞得和阿庆的身影,对于中国式的乡愁,吴飞得也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
“我们的调查研究工作会继续下去,如果有认识对金山方言和文化感兴趣的本地老人,可以给我们介绍,有机会会去拜访一下。”吴飞得说,希望被称为“地域文化之根 民俗文化之钥”的方言,阿㑚大家一道来守护。
吴飞得(右二)和阿庆(右一)与村民一起吃奘糕 金山区供图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