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登山屡创最小年龄纪录!“小登山家”们如何安全攀峰

高海拔登山屡创最小年龄纪录!“小登山家”们如何安全攀峰

首页休闲益智登山攀岩更新时间:2024-07-28

高耸入云的雪山,海拔多在5000米以上,景色壮美,但攀登极为艰难。登山者要具备过人的体能、精良的装备、全面的知识,在克服高寒缺氧、恶劣天气后方能登顶,即便是成人也少有胜任。然而近一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儿童挑战雪山,最小年龄纪录屡被刷新。

海拔5025米的四姑娘山,2022年3月,东莞5岁女孩兜兜登顶成功;2023年1月,广州暨南大学附属小学9岁女孩张妙依无氧单日速攀登顶成功;6月,广州天河区华景小学8岁男孩赵祎骏无氧单日速攀四姑娘山大峰,至4600米因恶劣天气被迫下撤。在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2021年8月,青岛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11岁男孩姜炳汛成功登顶;2023年7月18日,张妙依无氧全装登顶;仅仅十几天后,来自重庆的7岁女孩权心登顶。

9岁的张妙依登顶海拔6178米玉珠峰。

看着这些“小登山家”们惊心动魄的照片和视频,许多人在感慨的同时不禁发出疑问:难道高海拔登山成了家长们关注的新热点?这么危险的运动,家长是怎么放心的?高原缺氧环境会不会对孩子造成发育障碍?

运动塑造孩子顽强的性格

兜兜的父亲钭皓倍对女儿的希望是:“一路上那么多人分享他们的爱,希望这些坚韧、勇敢、善良,都能成为你的性格底色,去做一个追光的女孩。”张妙依的父亲张弓说得更简单:“萌萌(张妙依)看了一本关于长江的书,想去登山,于是就去了。”

深圳市龙华区体育教研员、深圳市体育名师裴玲云认为:“通常,喜爱户外登山运动的孩子,不仅能在长期坚持科学高效训练过程中收获到坚韧、自律、勇敢等优秀品质,还能通过克服并战胜困难收获成功登顶后的喜悦,更能见到常人难以想象的风景,从而拓宽视野与格局,形成远大抱负。因此他们在学业上也通常表现得更勤奋、更专注、更执着、更勇毅,这些优势足以让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具备这些优势的学生也是现在国内外知名大学特别重视的。”

张妙依在1对1高山协作指导下登山。

对这一观点,暨南大学刘婉婷教授表示赞同:“儿子回家补作业展现出来的韧劲是之前没有的。登山真的让孩子成长。”她的儿子8岁,今年6月攀登四姑娘山大峰,因高反于4300米处下撤。

裴玲云介绍:“2022年国家颁布了义务教育新课标,里面明确提到中小学要开展登山、攀岩等生存探险类项目课程。如此有价值的登山运动,有条件和能力的家长可以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方针,让孩子走进山野、挑战自我、学习成长。但广大家长一定要明确地知道此项运动虽好,却同时也存在着独特挑战与难度,一定要在专业人士的评估与指导下进行。”

“小登山家”需要专业指导

据了解,目前这些创纪录的“小登山家”的父母,基本都是资深的户外爱好者甚至专家。例如兜兜的父亲钭皓倍曾多次骑行进藏,张妙依的父亲张弓曾是德国阿尔卑斯登山协会会员,姜炳汛的父亲姜卓是登山爱好者,并曾在高原部队服役。拥有专业知识和经验,且全程陪同,确实能让安全系数增加不少。但高海拔攀登是个系统工程,仅凭匹夫之勇,在天气随时变化的雪山上,也依然容易出现意外。

国家一级运动员、攀岩社会体育指导员、山地车极限运动达人刘达生,同时也是一位父亲,也十分关注少儿户外运动的安全问题。“我们一般不建议14岁以下的儿童攀登5000米以上的雪山,即便心肺功能足够强,其骨骼肌肉发展也远未成熟,力量不足,在重装登山时容易摔倒发生危险。我看照片和视频,有个登玉珠峰破纪录的小孩,全程完全没背东西,自己用的氧气都不背,一旦遇到极端天气,连基本的食物和水都没有,根本撑不了多久。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任何时候都不值得为了破纪录而去赌命。”

张妙依在进行有氧耐力练习。

张弓显然更有安全意识:“我坚持让萌萌(张妙依)攀登玉珠峰的全程都要自己背负全部的生存装备,包括食物、水、衣物等,总重将近8公斤,是她体重的三分之一,这是一般人登山背负能力的极限。走得慢就慢慢走,就算登不了顶,下次再来就是,但安全的红线决不能逾越。这跟开车必须系安全带是一个道理。”

针对这个问题,青岛的姜炳汛选择了苦练。在刷新玉珠峰纪录之前,父亲姜卓带他连续两个月每天爬坡20公里、游泳3公里,还要举哑铃、长时间跳绳,每天训练五个小时以上,几乎占满了所有的课余时间。正式登山前4天,在玉珠峰脚下攀冰和徒步拉练每天长达10小时以上。

张妙依则选择依靠科技。张弓是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和体育学院的教授,同时也是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常委。“小时候萌萌的坐、走、跑跳等都比同龄人晚,在她一岁的时候我就测了她的全基因组,发现了营养上的基因缺陷,及时通过饮食补正,她的发育就追上来了。同时也发现了她具备许多耐力基因,因此打算因势利导。”张弓介绍。美国体能协会训练专家、深圳市龙华区特邀专家李元杰说:“萌萌5岁就能2000米跑到13分钟,这是一个非常现象级的表现,说明她通过基因的筛查,选出了她最擅长的耐力项目。”

科技助力登山之旅

为了让萌萌登上高山,张弓和暨南大学广东省速度能力研究重点实验室、深圳英气科技有限公司的体能专家一起,通过测力板、智能药球等一系列体育科技设备测定数值,并反复观看张妙依2022年攀登四姑娘山失败的视频,精准分析出问题症结,针对性设计训练方案。每周两次、每次45分钟的体能训练就像是做游戏。登山前两周增加每天半小时的力量训练。仅仅两周时间,腿部力量就增长了三倍,顺带解决了她的体态问题和脊柱侧弯。

此外,科技设备还可为登山之旅保驾护航。萌萌的玉珠峰之旅有个小插曲:同行的体能教练高反严重被送下山急救。而这个教练能被及时送下山,也多亏了张弓为登山研发的另一套装备:智能电热功能内衣。它可以监测各种生命体征,例如体温、体表湿度(出汗)、心率、血氧等,并实时数据无线发送到手机上,这种内衣,登山队主要成员每人穿一件。当时登山队上到5600米的C1营地时,教练的体征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提示可能发生脑水肿。C1营地距离最近的医院有9—10小时的路程,幸亏及时下撤,后来完全康复。这项装备不但保障了张妙依登山的安全,也让她在最后冲顶的时候还能大步流星。

登山后可以看到的美好自然风光。

攀岩社会体育指导员刘达生介绍:“失温是户外运动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攀登休息时很容易发生失温,因为爬升时身体发热量大,静止时发热量突然减小,人在高山时对冷热的感受有时不准确,加之风大,就可能导致失温。珠峰上每年都有因为停下来等待而失温死亡的悲剧发生,较低海拔登山越野尤其是速攀的时候国内外也时有此类伤亡。解决这个问题,每年能少死好多人。”

张弓总结道:“小孩子登山完全可行,但一定要做好万全的准备、超常规的保障、科学的训练。选择有科学体系的机构,而不仅仅是看他们有多少年户外经验。这样你才能够安全地如张桂梅说的那样,‘在群山之巅俯瞰平庸的沟壑’。”

【采写】南方 记者 王芳

【图片】受访者供图

【作者】 王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