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少数人:11个方法实现自我突破,找到驱动力提升视野与格局,

成为少数人:11个方法实现自我突破,找到驱动力提升视野与格局,

首页休闲益智答题万元户更新时间:2024-05-03

本文字数6641,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成为极少数》。

本书作者是李栩然,知乎大V,获得618870次赞同、124532 次感谢、526629次收藏,拥有全网矩阵粉丝百万,其公众号“栩先生”被有道云笔记 和新榜评为职场技能领域“十大价值微信公众号之一”。

他擅长以独特的角度、有趣的写法,为读者提供深度的思考、切实的干货,被粉丝亲切 地称为学长,已创作众多具有良好口碑的热文,并被包括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有书、读者、灼见等各大公众号平台转载。

本书对于迷茫的职场人有很大的价值。小伙伴们可以探索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发现自己需要修炼和成长的地方,以及自己的不足与稚嫩。这本书值得职场人,尤其是陷入迷茫的职场人一读。我们需要不断思考,才能成长。对于如何思考,这本书会告诉你答案。

01、自我与驱动

真正的成长,一直需要你不断地、孤独地翻山越岭。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自我驱动。事实是,往往只有极少数的人才会持之以恒地自我驱动,持续成长,不断地通过总结、反思、实践,实现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突破。

我们需要关注自我这个“点”,拥有持续的自驱力;其次,找到方向“线路”,不断精进;再次,依托平台的横向力量,以及时间的纵向力量,去慢慢获得更立体的成长;最后,我们还需要厘清对个人成长有重要影响的一些基本观念,让视野和格局不断“升维”。

1、找到自我驱动力

什么是自我驱动,说白了,就是有一种自己跟自己较狠劲的精神。作者认为,真正的狠人,值得信任的人,是不管话说不说,自己先去把事干了的人。只有做到,才能得到。

怎么找到动力呢?经常对自己吹牛皮。作者给出了两个策略:

a、赏识与认同

即使自己的日常生活再乏善可陈,也需要学会从里面找到闪光点。学校里,不管是优秀的孩子,还是不那么优秀的孩子,都渴望得到赏识。

但进入社会,不会有人赏识你,很多时候,只能自我赏识和认同,给自己建立目标。

作者认为自我否定才是让自己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b、目标和意义

目标与意义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很多事情目标很明确但并没有什么意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又找不到目标。

而这两者的连接点就是自己。是你的存在,你的思考和行动,让一件事的目标与意义有了一个交会点。

这种心理策略对三类人特别有效:一类是自信心不足,因为害怕困难宁愿不去行动的人;一类是做什么都不出色,经常自我否定的人;还有一类是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后劲不足的人。

作者说,自我的激励、自我的认同,能切切实实地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

2、进行自我约束

关于自律,我们要了解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别的,而是“目标”。自律不应该是无谓的自我约束,而应该是围绕目标所做的自我约束。

很多人说到自律会给自己订一个事无巨细的计划,然后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实际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只需要选择那些对目标最为重要的事情,然后在这些事情上建立惯性,实现极度自律就可以了。

这里需要注意几点:

第一,良好的身体与精神状况是自律的保障。

规律的饮食、睡眠、锻炼,这些确实非常重要。但前提是我们要清楚,这些行为并不等于自律,而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实现自律的保障。

第二,惯性是自律的重要法宝。

运用“惯性”这一法宝的关键在于,一定要学会用新的习惯去覆盖旧的习惯。而这些新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第三个关键因素,动机。

第三,目标与动机才是自律最根本的动力

作者说,能够帮助你建立自律最好的方法,就是干大事!当你定下了干大事的目标,就可以让日常习惯的每一点都变成向着目标前进的一小步。只有这样,才能赋予日常习惯更大的意义。

3、专注的去实现目标

人们往往都说自己很勤奋,做出勤奋的样子很容易,难的是一直保持全身心投入。

勤奋能决定的只是下限,真正决定人与人差距上限的,是你能否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全神贯注。

更可怕的是,只要需要,他们往往可以一天十多个小时持续这样,经年累月,从不懈怠。

这才是隐藏在勤奋表象背后的真正特质,一种更本原的能力,专注。

比如,雷军。1987年考入武汉大学,用两年时间修完学分,是系里20年来《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拿到满分的两个学生之一;大学期间和别人合写了一个加密程序,在大三的时候就成了那个年代的“万元户”。毕业后觉得市面上关于程序的书水平太低,于是写了一本《深入DOS编程》,成了畅销书。

23岁加入金山软件公司,29岁成了金山公司总经理,并被武汉大学聘为名誉教授,给武汉大学捐了几十万元,这个金额在90年代末可以买下北京的一栋楼。

2000年,雷军拿出50万创办了卓越网,2004年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亚马逊,然后几乎是力挽狂澜地将几近*的金山拯救回来,直到2007年金山上市,他身家过亿,功成身退,做起了天使投资人。2010年创立了小米。

威斯康星大学心理中心的戴维森教授说:“专注于明确的目标,并排除干扰,这是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

雷军一直保持着专注的特质。和他共事过的人,谈到雷军身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特质都是,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全身心投入。

专注包括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套神经系统,分别对应着“本能驱动”和“动机驱动”。

自下而上,比如,跑步、打游戏,不需要做什么也能集中注意力,也不用多努力,这是本能和天赋的领域。

自上而下,就像考试前临时抱佛脚,需要克服内心的懈怠,抵制外部诱惑,时刻提醒自己。如果没有极强的动机,是很难做到的。

作者把如何通过主动意识增强专注能力的方法总结成了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打造有利于专注的环境。

空出的时间,多去看纸质书籍,深入思考。这一重境界之所以最低,是因为它完全依赖于和外界对抗,太被动。

第二重境界:训练进入专注模式。

比如,有意识地在自己专注能力特别强的时候和某些声音、气味进行关联,当你需要专注的时候,就播放这种音乐、燃起某种香,提醒自己要进入专注模式了。

还比如,在需要专注的时候,用5分钟进行一下冥想,平复大脑里纷繁复杂的思维。一旦察觉到自己走神了,就把自己的思绪拉回来。如果再次走神,重复相同的步骤,循环往复。

第三重境界:努力激发专注的心流。

比如,我们在全身心处理一件事的时候,把能力发挥到了极致,达到了“力所能及”的范围,心流也可能出现。

也就是一种忘我的状态,连时间的流逝都感知不到。

02、方向与精进

做一件事情思维很重要,对于成功的人,或者说是后来居上的人,大部分都有两种特质:要么是有一技之长,要么就是在自己感兴趣并且擅长的领域里全身心耕耘。

1、增加竞争优势

a、抢跑思维

工作中一定要有抢跑思维。每一次的长假结束,其实都是一次抢跑机会,你比别人早进入工作状态,就可能积累更多的竞争优势。

b、定期清理工作中冗余

按照“断舍离”的原则清理房间一样。一件件地看,一件件地扔,将冗余的、琐屑的、过期的文件材料全部扔进回收站或者碎纸机。

这样,你才会重新定位真正值得你去做的,真正需要你去做的事情。此外,要想让生活和工作不至于从一开始就很混乱,一定要学会消除外在干扰。

c、确立一个目标

确立目标的时候,不要在明年确立同样的目标,当年的目标要当年完成。想干什么立即就干。

拥有了这样的信念,那些确定目标、计划的好思路和好方法才会真正起作用。

比如,SMART法则。SMART是Specific、Measurable、Attainable、Relevant、Time-based的首字母缩写。

S代表具体的。

M代表可度量的。

A代表可实现的。

R代表相关性。

T代表有时限。

以SMART原则来判断衡量自己的计划往往是行之有效的。

2、多做收益终身的事

作者认为,在30岁之前就要确定自己家可以干什么。换句话说,我们25岁做什么可以在5年后受益匪浅,而时间是年轻人唯一可以拥有的资本。

因此,所有以付出时间为代价而又能产生收益的事情,都是你可以去做的事情。剩下的,就是尽可能地去找一些符合上述条件又契合自身实际的事情。

a、工具、技能习得类

应趁着年轻多学一些以后再也不需要在这种事情上花工夫的技能。

比如,一些和兴趣爱好有关的乐器演奏、球类运动,和生活质量有关的做菜、游泳、驾驶,以及和未来职场有关的PS、PPT、VBA技能等。

b、收益和时间长短正相关类

投入时间可以看到收益的事情。

比如,存钱。再比如,摘抄,读过的书你可能会忘,但从书里摘抄下来的经典语言和片段却会一直留在纸上;

还比如社交,在闲暇的时间里,你每多认识一个人,就代表着你未来可能会增加不止一层关系。

c、主要以投入时间为代价且存在突破机会类

在年轻的时候,有时间不妨多做一些大胆尝试。

比如,考一些有难度的证书,考过了就是你的资本(CFA这种需要花费大量金钱等的证书不在此列)。

比如,有点特长的人,可以多参加一些比赛,赢了很可能命运就此改变,输了反正也没人认识你;还比如投入时间写小说。

d、短期消耗时间,长期却存在收益类

知乎上曾有个大V,花了两三年时间仔细看完了所有TED演讲视频,并从中总结借鉴了大量另辟蹊径的观点、思想和方法。

他把这些东西运用于工作中,在职场取得成功。他把这些发现运用到回答问题里,让他成了被十多万人关注的知乎大V。

我们还可以练习一个写作,写作是一种最通用的技能,无处不在同时又非常稀缺。

3、利用碎片化时间锻炼一技之长

很多人觉得,在随意的时间学点随意的内容,称作“碎片化学习”;用大把的时间学习大卷的书,称作“体系化学习”。

事实上,碎片化学习与体系化学习最大的区别不在于学习时间长短,也不在于学习内容怎样,而是,前者没有体系性。

我们可以利用上下班途中或午休时间,刷手机看文章的时候把看到的有价值的记下来,并且进行分类整理。如何整理呢?作者给出了四个步骤。

a、看

看记录,搜索查询所涉及的书目、内容是否真的有用,如果只是一时兴起的记录,就把它删了。这一步很重要,大部分当时觉得有意思的东西,再看往往觉得没什么用了。

b、存

不管是通过浏览器的收藏夹,还是通过Word文档,甚至只是用个Txt记录下要看的几本书,都是要把这些碎片化的知识成体系化地整理记录下来,而且只捡最精华的。

c、输出

当你整理完了,看了存了,就要把这些东西用作自己的输出。你可以把它们作为答题的素材、写作的源头甚至演讲的小故事,不管用什么方法,要让整理的这些东西发挥作用。

d、再整理

对一些长期用不到却又觉得总有一天会用到的东西,将它们单独存到一个地方,偶尔看看,把位置留给那些更常用的内容。

核心方法就是一句话:碎片化学习 体系化整理。

03、时间与平台

你的时间花在哪儿,你的果就会长在哪儿。所谓凡夫畏果,菩萨畏因,最应该畏惧与珍惜的,就是时间这个因。

1、小事要做好,但不要满足于做小事

作者认为,那些所谓用打杂来“历练”新人的说法,都是骗人的。干杂事不过是为了在短期内慢慢熟悉环境和工作,一旦度过了这个“初适期”,就应该很快进入业务场景,去做更有价值的工作。做事如用兵,庸兵10万不如精兵1万。

一定要记住,小事一定要做好,但一定不能只满足于做小事,特别对于上司没完没了地交给你杂事小事,一定要警惕。这很可能是刀不见血的办公室斗争。

2、打造自己的复利计划

作者认为,越忙越要关注自我成长,越穷越要在自己的学习上投资。要想让未来不按照你一成不变的过去继续走下去,你需要的是从现在起,去做两个大的尝试。

a、尝试人生突破的可能

也就是多尝试一些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往往会找到不一样的机会,开启“指数增长”的人生。

b、尝试拓宽人生边际

机会往往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而命运的转折往往留给那些敢于抓住机会的人。

要想改变未来,需要做的是从过去的经历中反思总结。然后回到当下,去采取与过去不一样的行动,不断去尝试突破,拓展人生可能。

让原本一直陷入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你,把时间拿来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最终影响的才是未来的人生。

04、视野与格局

你从小格局走向大格局,当年那些困扰你的很多看似完全无法摆脱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比如,家境问题、自卑问题、感情问题、收入问题、职业发展问题等。

当你打开了自己的世界,提升了自己的思维眼界,相对于过去的你,也是一种“降维打击”。这才是一个人越来越强大的“终极密码”。

1、保持思维更新,提升层次

思维决定一切,那些所谓的“富人思维”,从来不是天然形成的。是因为你是有钱人,所以天生就有“富人思维”,而是他们在通往财富的道路上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罢了。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思维更新,避免固化。

a、兼容

一定要有开放的思维,要能够兼收并蓄地看待截然相反的两个结论,去思考为什么会产生分歧,分歧的本质是什么。

不能轻易下结论,并固守结论,什么也听不进去。

b、迭代

要敢于打破过去已有的思维方法,要经常反思自己过去为什么会那样想问题。

检验自己有没有成长,关键就是回顾你之前的言行,如果觉得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很笨,就说明你进步了。

这就是不断更新升级自己思维的过程。

c、独立

这个时代,拥有独立思考的人永远是少数。所谓独立,就是你的思维一定要立足于个人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或随波逐流。

你要相信,能做到对每件事都有自己的看法,你就已经超越大部分同龄人了。

d、入微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维方式的改变,一切变化都无从谈起。

撒切尔夫人经常引用一段话:“注意你的想法,因为它能决定你的言辞和行动;注意你的言辞和行动,因为它能主导你的行为;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能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能决定你的命运。”

思维的改变并不是一锤子买卖。

2、成为运气好的人

作者说所谓运气好,就是遇贵人。

1.贵人

第一类贵人,对人是以“利益”论的。要得到他们的帮助,关键在于“交学费”。

第二类贵人,对人是以“关系”论的。要得到他们的帮助,关键在于“找关系”。

2.少掉坑

第一类需要消耗大量金钱,但你其实根本不懂。

比如,赌博,比如,小白炒股,再比如花很多钱买彩票。

做这些事情一般有两个后果:第一种叫“割肉出局”;第二种则叫做“连底裤都输掉”。

道理很简单,从概率来看,你的赢面小,长期下来就是必输结局。

第二类需要消耗大量时间,但对个人成长没有帮助。最典型的例如沉迷游戏。

第三类会对你的精气神造成严重损害。

比如,酗酒,吸毒,极不规律的饮食作息,再比如,整天顾影自怜或自怨自艾。

3.走大路

也就是大路思维。意思是除非有机会在某条“小路”上成为真正的“头部”,否则,走大路,才是对大部分人最有利的选择。“

举个例子:

假设你今年刚高考完,要选择大学专业,那么10000个人竞争1000个岗位的专业,和10个人竞争两个岗位的专业,要选前者。

看起来就业前景差,实际上今后的选择空间大得多。同样的道理,骗子要骗你,只会把你从股票市场忽悠去所谓的期货、重金属市场,因为池子越小,水越容易浑。

3、不断反思、领悟、整理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降维打击”。格局大的人对格局小的人,就是一种“降维打击”。

比如,在商业上,让康师傅销量下降的,不是另一家方便面品牌,而是外卖;腾讯要对付一家很有潜力的创业公司,根本不用费尽心力地去竞争,而是直接出钱收购,如果它拒绝被收购,就出钱收购它的竞争对手。

当你从小格局走向大格局,当年那些困扰你的很多看似完全无法摆脱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当你打开了自己的世界,提升了自己的思维眼界,相对于过去的你,也是一种“降维打击”。这才是一个人越来越强大的“终极密码”。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一朝顿悟。

什么是顿悟?就是突然想明白了。关键词不是“突然”,没有任何顿悟是完全突然的。人在开悟之前,一定会经过无数次考验、纠结和痛苦。

所谓的开悟,其实就是在经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高人指路”的过程中,从未停止积累和思考。

最后的话:

格局的提升,不是一锤子买卖。所谓的“想明白”或者“一朝顿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也应持续进化。

真正能提升一个人格局的书:

1、知识类的书。

我们从小到大的课本里教的内容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知识。这些知识,就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产物,你学习知识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拓展认识世界的过程。

2、技能类的书。

工作以后,大家读的更多的书,都是这些方面的书,如编程和职业技能提升,这些大部分是人们社会生活的经验积累。学习这些,相当于直接吸收了别人的“内力”。

3、思维类的书。

除了传统的哲学和心理学图书,如一些介绍提升思维能力的图书,现在社会、历史、政治类图书,也可以帮助大家学习一些思考方法。

4、审美类的书。

审美是人类的一种高级认识活动,很多书看起来没用,但能帮助我们提高文学素养,塑造我们的三观,如诗词歌赋、文学艺术类图书。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