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退休了 赵籽英还操心着“独苗学生”

快退休了 赵籽英还操心着“独苗学生”

首页休闲益智答题小智星更新时间:2024-04-11

“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十七八岁开始当老师,一干就是37年。”说起自己的职业,即将55岁的赵籽英发自内心地引以为豪。37个寒来暑往,她没有计较过个人得失,坚守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虽然这些年日子苦了些,但看着村里的孩子们一个个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我就觉得我付出的一切都值了!”赵籽英说。

在阳泉市平定县巨城镇东小麻村、西小麻村和柳树峪村三村的交界处,有一个“乡村微学校”——凤凰垴小学。这里只有18名师生,其中教师6名、学生12名。一年级的教室里,只有一张课桌,这里就是该校最年长的教师赵籽英和她的“独苗学生”张智星的专属“小天地”。这一师一生,就是凤凰垴小学的一年级全部成员。

是老师也是“知心奶奶”

7月5日,山西晚报记者采访赵籽英老师时,她刚放了暑假,“10月就要退休了,我得站好最后一班岗,现在最担心的是张智星怎么办。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他能好好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由于长年站着上课,赵籽英的腿疼已经有好一阵子。家人都劝她去医院检查检查,她忍着一直没去,怕影响孩子上课。终于放暑假了,赵籽英打算这两天去医院做个检查。

虽然人在家里,但心还在学校。用赵籽英的话说,37年的坚守,教师这个职业早已融入她的血液,刻入她的内心。

凤凰垴小学只有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一年级教室里,只有张智星一名学生,他所有课程,除了体育、美术外,均由赵籽英包班授课。

虽然只有一个学生,赵籽英却没有丝毫懈怠,她每天认真备课,仔细批改作业,耐心给小智星答疑解惑。小智星做题时,她就搬个凳子坐在孩子身边,随时发现问题,进行一对一辅导。

赵籽英不仅是小智星的老师,还是他的“知心奶奶”。对于这棵“独苗”,赵籽英可谓呵护有加。小智星家生活困难,赵籽英经常陪他聊天,“他什么都跟我说,包括他家里发生了什么事,都愿意跟我分享。”赵籽英通过与小智星聊天,及时掌握他的心理动态。在她看来,一个老师不仅要给孩子灌输知识,还要教给孩子积极、乐观、阳光的健康心态以及做人的道理。

“只要他来上学,我就好好教,不能有一丝马虎。”赵籽英说,和小智星朝夕相处久了,感觉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心里总是放不下。今年10月就要退休了,赵籽英还操心着孩子的未来,“现在有学校要撤并的消息,说可能要和镇上的学校合并。巨城镇小学一年级有13个人,每个年级一个班,六年级有两个班。如果凤凰垴小学撤并,张智星就可以到镇小学上学了,这样他就多了13个小伙伴,我觉得这样对他的成长更有利。他还小,更容易融入集体生活。我虽然每天陪他一起学习、一起玩,但毕竟孩子还小,应该与同龄小伙伴共同成长,有正常的学习氛围更好。”赵籽英说。

初心如磐的坚守者

赵籽英曾先后在巨城镇的南山沟学校、连庄学校、槐树梁学校和凤凰垴小学任教。其实,她的家在阳泉市区南庄煤矿,每天往返工作岗位的路程近60公里,一年就是一万公里。37年来,她上下班的路程就是37万公里,这个数字是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相当于绕地球九圈半,这个数字代表了赵籽英在乡村讲台37年的坚守。这37个春秋里,她风里来雨里去,蕴含着她对学生的无私大爱和对教育的如磐初心。

由于学校地处乡村,没有直达的公交车,路也不好走,赵籽英经常是倒好几趟公交车,有时候遇个雨雪天气,还得拼车或者搭车。“我记得有一年,路上都结了冰,找不到车,出租车都不敢跑,只能让我爱人开车送我。当时车就像在路上溜冰,想想都后怕。”这些年来,赵籽英每天花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就有两三个小时,但她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十七八岁就开始当老师。”说起自己的职业,赵籽英发自内心地引以为豪。“我之前是民办教师,当时在村里教书,一年的工资也就几百块钱,直到2000年转为公办教师后,一个月能领到1000块钱。”

“我教过最好的一个学生,在美国上完了博士,现在已经在那边工作了;我带过的连庄一个学生,去年考上了天津医科大学;有一个孩子今年高考考了585分……”说起她的“孩子们”,赵籽英满心欢喜,“看到这些孩子一茬一茬地走出去,考上了好学校,通过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我很骄傲、很自豪。虽然只带过他们小学课程,但只要我教过的,我就觉得和自己相关。在马路上、公交车上遇到我,他们叫我一声‘赵老师’,我就很开心。”

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一个都不能少

像凤凰垴小学这样星星点点的“微小学”,开启了我国乡村孩子们最初的知识之旅,也承载了满满的师生之情。“只要有一个孩子,我们的教育就得跟上。”赵籽英说。这37年,乡村学校越来越少,她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有学上。

赵籽英回忆起自己刚当老师的时候,“每个村都能够听到琅琅读书声,早晚都能看到孩子们背着书包在路上嬉戏。现在,村里的小学越来越少,乡镇学校的生源数量也是逐年递减,学生们正一步一步向县城集中,在城里买套房都成了村里年轻人结婚的基本条件了。”

近年来,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进城务工、让子女就近接受教育,已经成为不可逆的时代潮流,乡村学校的减少也成为一个正常的变迁过程。这个时候,这些乡村教师的坚守就更加值得尊敬。他们坚守的乡村教育承载着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功能,是阻挡贫困代际传递、助力农村脱贫致富的根本之路。赵籽英是无数坚守在乡村的教师代表之一,像她这样的乡村教师还有很多,他们在不同的地方,用相同的奉献,为山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插上飞翔的翅膀。

山西晚报记者 温丽芳

(责编:马云梅)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