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项目设计蓝图是一艘“文化巨轮”。 南都拍客 张向良 摄
漫步于共享空中花园可远眺江景。
建设中的“时光拱廊”。
室内空间有很多大跨度大挑空的设计。
艺术中心室内场景。
珠江之畔,鹅潭之滨,一艘洁白温润的文化巨轮即将扬帆。
作为广东省重点文化工程,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外立面造型别具一格,由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共同构成。截至10月底,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外立面幕墙已完成超98%安装,室内装修进度达95%以上,目前正处于幕墙及室内装修工程收尾阶段,预计年底可全部建成。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将集收藏、研究、陈列展览、教育、交流、服务六大综合功能于一体。据承建单位中建三局华南公司项目技术总监莫林昊介绍:“预计明年上半年完成建设任务,对外开放。”也就是说,明年市民将有望打卡这个文化新地标。
01 室内正“精装修”
年底前完成周边环境整治工作
11月8日,记者来到建设中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了解工程进度情况。远远望去,建筑主体呈不规则异形结构,颇具设计感,外立面采用定制的釉面陶瓷板和釉面玻璃幕墙,外观极简大气,内视则通彻透亮。
目前项目还在围蔽施工,室外空地堆有泥沙,有几个工人在忙碌着。“我们正在进行机电设备的联合调试,包括室内展陈也正在装修。除了加快施工之外,剩下的就是室外配套,包括园林景观、附属的一些配套设施的建设。”莫林昊说,展陈在同步推进,预计美术馆进展稍微会快一些。记者注意到,室内“精装修”进行时,部分楼层已经挂上了功能牌,如“文献展区”等,标注有展厅面积、楼层净高、天花最低点的具体数据。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定位为“国际知名、亚洲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化文化博览群体。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团队领衔设计,设计蓝图对这艘“文化巨轮”的构想为:“从两侧向中心逐渐抬升的叠级造型,呼应珠江边的高度控制线。呈现横向近360米的横向长轴建筑体型,犹如停靠江边的文化巨轮。朝向鹅潭路的城市界面完整统一,在中心巨型的飞拱,宽60米、高10米的城市架空公共广场,成为市民日常活动的开放场所,并一直连通到珠江岸边。”
如今,“文化巨轮”已蓄势扬帆,周边配套也在逐步跟上。莫林昊介绍,公共交通服务方面,项目周边正推进建设芳村码头候船厅、全新公交首末站点,并预留鹅潭路隧道空间。“将对周边交通起到很好的疏解作用。”莫林昊说。而在场馆一侧,还将建设约220米的观景步道,供市民亲水休闲漫步。
为推动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新地标,白鹅潭管委会10月25日发布公告称,成立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专班,计划2023年底前完成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在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对外开放前实现白鹅潭大道(上涌直街-下市涌段)通车,原芳村码头位置将建成视野开阔的滨江亲水空间,形成江岸线通透贯通的公共休憩场所。
02 老城市焕新活力
“时光拱廊”之上饱览珠江风貌
作为省级重点文化工程,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承载着怎样的文化使命?又为何会落户在白鹅潭?
“要做好广州的建筑,就先要读懂广州这座城市。”何镜堂如是说道。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所在的白鹅潭位于三江交汇处,北望沙面岛、广州白天鹅酒店,毗邻聚龙湾,与洲头咀公园、太古仓隔江相望,具体在荔湾区陆居路以东、下市涌以西、珠江以南、惠爱医院以北。
白鹅潭一带是广州“十三行”所在地,有着深厚的海丝文化底蕴和商贸基因,三江交汇孕育人文湾区,这里不仅有着开阔的滨江视野,也是最能体现“老城市新活力”的地方。
“‘老城市’意味着传承,‘新活力’就是要创新发展。我们传承广州因水而兴的城市发展脉络,打造世界级滨水活力空间,同时在设计上进行创新,使它满足现代人的休闲享受和精神追求。”如今我们看到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滨江而立,一条如飞虹般的“时光拱廊”映入眼帘,人们可以从首层步行前往三楼,途中通过视角的转换,既能逐步看到室内空间效果,也能在三层时光拱廊的最高处打卡绝美江景。
岭南建筑开放、通透的特点,在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体现得淋漓尽致。莫林昊介绍,项目造型和室内空间有很多大跨度大挑空的设计,采用了大量的钢结构体系进行建设。莫林昊进一步解释,场馆和我们办公住宅不一样,它需要有很多室内的开阔空间,我们常规会使用很多混凝土柱子做支撑,但柱子会影响室内空间视线和室内功能,所以只能采用钢结构体系才能实现大空间的这种结构体系。“整体钢结构的用量超过1万吨,这对我们整个施工部署是一个很大的技术考验。”同时,为了实现设计和采光的有机结合,整个外立面幕墙线条呈不规则扭转,大量的斜面采光顶,也给施工带来挑战。
今年5月,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项目荣获了中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中国钢结构金奖。项目团队使用BIM技术对钢结构施工全周期进行策划和组织,创新钢连廊提升施工工法,克服大跨度、大截面及单重大构件的吊装和安装难题。此外,项目采用智慧工地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模拟施工工况、工序,做到了可视化管理和交底。
幕墙也是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的一大独特之处。为了实现“鹅潭写意、云山艺境”的设计理念,8万平方米的幕墙大量采用白色陶板、陶棍。莫林昊说:“传统幕墙会采用一些像铝板、铝合金材质,会给人一种比较冰冷的感觉。我们采用的是冰裂纹釉面的白色陶瓷面板作为主要的外墙材料,它会有一种更加温润的感觉。”陶瓷 玻璃组合体系,塑造了整个建筑的质感,同时以陶瓷展现中国走向世界的陶瓷文化,又能展现广州作为“千年商都”的焕新活力。
“所有玻璃面都有灯。”项目工程部工作人员周晗指着正对沙面的一面幕墙向记者介绍。“就这一面像电影院那种银幕一样可以放动画,到年底应该大部分效果都出来了,到时把灯全调试好,就会有很震撼的效果!”
03 一址即可畅行三馆
非遗、话剧、舞台剧等展演纷呈
同样备受关注的,是集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于一体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将在文化领域迸发出怎样的势能?
往前追溯到2018年,彼时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为进一步集聚资源、减少重复建设,省委、省政府决定将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三馆合一”(同一选址、同一建筑)合并建设,打造成为传播岭南文化和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通过“三馆合一”模式建设,有利于三个场馆对外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发挥三馆的集约功能并形成互补效应。
“集约功能”最直观的体现在,三个馆通过三层的共享空间连通,也就是说,每个场馆单独设有各自独立的门厅,市民可以实现从任何一个门厅进入之后,穿行游览所有的场馆、展厅。“未来可以实现一次预约畅行三个场馆。”莫林昊说。
五层还设计了一个开放式的共享花园平台,从三个场馆中任意入口进入,都可以来到这个位置眺望珠江江景。南都记者注意到,平台上不同的区块或铺上草皮,或种上垂盆草等绿植,深深浅浅的绿色参差,有工人定期浇水养护。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塑造湾区人文精神,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三馆合一”项目建成后,不仅服务广东省,还将辐射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繁荣、建设人文湾区具有重要作用。
“三馆合一有个特别大的好处,就是相互烘托、相互滋养。”在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财经大学教授江冰看来。“这三个馆是不同的主题,但是其实互相之间又是有联系的”。
其中,建筑面积最大的是广东美术馆,为喜好不同种类艺术的民众提供不同的文化享受和文化服务。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则将具有保存保护、传承传播、展演展示、非遗研究、文化交流、生产开发等功能。而广东文学馆拟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学大本营。
同样让文艺爱好者们感到惊喜的是,未来可以在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观看非遗展演、话剧、舞台剧等表演。场馆内部设置两个剧场、一个大型报告厅。非遗剧场按照小型乙等剧场标准进行建设,可以容纳506人,能够满足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等类别非遗项目展演需求。文学小剧场建设规模为可容纳236人,拟邀请剧团举办话剧、舞台剧表演,不定期策划纪录片展映、中外文学名作改编影视鉴赏等活动。美术馆报告厅的建设规模为可容纳350人,可满足馆方作品展发布、国际化报告、文艺演出等多元化使用需求。
“广州的很多文化企业都可以在三馆中间联手互通,进行统一的策划,创造花城文化气息芬芳四溢的效果。这个空间不仅仅是剧场或是会议室,而是一种氛围。”对于“三馆合一”,江冰有着这样的期待,我们希望全世界的文艺团体、文化大咖能够到这里来跟市民分享他们的文化内容,广州的青少年等可以在这里举行自己的活动,我们可以举行各种名目的文化节、文化活动,创造出时尚的文化“百花园”。
04 展望文化新地标
“让市民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进来”
年初,2023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以问题为导向,对标对表全国先进示范,正视差距,聚焦重点,研究部署了2023年重点工作。会议指出,要聚力推进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我省将高水平做好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的展陈设计,切实建成“国际知名、亚洲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化文化博览群体。
“作为公共文化设施,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将使广州在文化方面的硬件设施提档升级。”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长曾德雄表示,如何运营是他最为关注的。
如何发挥该设施的功能?曾德雄说,我们是很希望有制度上的设计,使这些设施能够吸引到社会力量广泛参加,同时以市民需求为导向,来提供符合市民需求的这些公共文化产品,也就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需求导向”。在他看来,市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很个性化的,按照传统的运营模式,就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了。曾德雄建议:“在一定的体制机制框架之内,让市民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进来,这是一个最理想的状态。”
“一座城市的建设,它的文化品位、文化质量、文化品牌,跟展览馆是紧密相连的,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等的数量是城市文化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三馆’建成以后,我觉得可以大大提升广州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品质。”同时还是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的江冰透露,一年前,省作家协会调集专门的人马收集资料,既有书面的,也有影像的,“大家一直在讨论怎么把文学馆的内容充实起来”。
江冰还提到,各种博物馆、图书馆其实是“润物细无声”的,这些场景、氛围会影响到市民的文化修养和文化追求,而这些将汇聚成一种新的文化软实力。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不仅仅是服务广东,更将辐射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江冰对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的未来充满信心,他看好其将引领大湾区文化,因为文化碰撞越激烈的地方、交流越多的地方,越可能产生新质,而在未来50年甚至是100年,粤港澳大湾区仍将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新的生活观念、市场观念、文化观念。
“无疑会成为广州网红打卡地,将极大提升广州艺术在全国的影响力。”国家一级作家、广东财贸职业学院高层次人才许锋,承接了省作协“三馆合一”项目报告文学的写作,在前期走访调研过程中,许锋一直在思考,这座艺术家的神圣殿堂、市民追求艺术至高境界的心灵栖息之地,如何更好地满足市民和学者的需要。
许锋认为,首先,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要体现岭南文脉薪火赓续全过程,以最权威的解读给学者以思考。其次,它应如一个硕大的艺术储存罐,海纳百川,容文人墨客风骨、内涵、个性,收市井小民情趣、神韵、风情,以及入世者的潇洒倜傥,出世者的奔逸绝尘,大千世界,滚滚红尘,尽在其中,给市民以思考和启迪。
根据施工进度,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计划于明年8月正式向市民开放。此外,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也将亮相。近年来,文化新地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已开启参观预约;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文沁阁)依山而建,于凤凰山麓、流溪河畔,打造南粤大地的中华文化殿堂;广州粤剧院新址,好似粤剧花旦挥舞的水袖般柔美飘逸,为观众提供最佳的舞台视觉和听觉效果……一座极具历史文化底蕴且文艺气息浓厚的城市,怎不叫人充满期待?扬起文化巨轮的风帆,更多想象与创意将点亮我们的未来。
A08-09版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董淑云 部分由受访者供图
设计:尹洁琳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