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桑代克的猹
编辑|桑代克的猹
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之创作概述
该部影片改编自美国当代畅销书女作家崔西·雪佛兰的同名小说《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讲述的是十七世纪荷兰风俗画大师维米尔和他杰作《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所描绘的人物一一少女葛里叶之间的故事。
崔西·雪佛兰的作品多以反映旧时期女性敢于挑战逆境,与命运相抗争为主题。她的写作风格亦如维米尔的绘画一般,细腻的形式下暗涌着富有张力的情感。
也许是由于创作思维上的相似性,这位美国女作家更将画家维米尔视为知己,且十分钟爱维米尔的绘画作品,她决定这一生要欣赏完维米尔留世的所有真迹。
由于维米尔的画作中的人物往往是些没有名字的女性,当作家崔西·雪佛兰在这些画作前与画中的女子长久相视时,她似乎也遇见了自己作品中主人公的影子。
直到有一次,女作家看到维米尔的这幅《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时,她被画作上的女孩深深吸引住了,虽然时隔几个世纪,崔西·雪佛兰似乎能真切感觉到画家绘画时的情绪,以及画中少女的心声。
崔西·雪佛兰创作灵感大发才思泉涌,她凭借想象,塑造出少女葛里叶的形象,并以维米尔的生平为蓝本,交织起一部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此同名小说一经面世,就获得了如潮的褒奖,更是雄踞美国图书销量排行榜眼位置达数日之久。
该片的导演皮特·韦伯(PeterWebber)来自英国,他本人热衷于历史题材,当他将雪佛兰的小说《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读完之后,即刻下决心要将其改编成电影。
本着从最大程度贴近故事中的原型这一创作宗旨出发,在影片拍摄前的筹备阶段,网演韦伯与影片全体主创人员来到维米尔的家乡台夫特,在画家的故居中找寻灵感,加之以原著小说为故事构架,以维米尔和他的绘画作品为启发进行二度创作。
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努力,导演皮特·韦伯终于通过一系列制作精良的影像画面将一代大家的杰作完美演绎成一部动人心弦的爱情影片。这部电影具有很强的绘画性画面处理很有形式感,它对那个时代的再现程度也达到了让人叫绝的地步。
导演在这部作品中,成功“复制”了维米尔绘画面中贯有的银灰色调,给整部影片营造出“维氏画”一般静谧的情境。从导演韦伯深谙维米尔的艺术语言以及他在电影中的完美诠释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对于巴洛克时期荷兰绘画表现形式的理解是多么深刻,在画面影像上的把控是多么纯熟。
可以说,韦伯是借助光影的画笔准确“描摹”出了大师作品的神韵。当然,除了导演对影片的贡献之外,其他主创人员的功劳也不可小觑:摄影指导埃德瓦多·塞拉成功仿效出维米尔的典型用光,他以维米尔绘画中常见到的柠檬黄作为本片基调(那是一种不饱和的暖黄色影调,在自然条件之下,只有当阳光穿过层叠的阴云投射到地面时才能形成。
这种自然光效在维米尔家乡台夫特经常出现);在室内场景摄制中,摄影师完全采用日光进行照明拍摄(这点完全遵循维米尔的布光原则,通过窗户将室外阳光引入室内)。
人物面部打光也和维米尔画中的人物光线设置一样,以漫射光线所形成的自然影调来进行塑造,最终整体呈现出的影像质感犹如油画一般的细腻柔和。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外景地是在荷兰的台夫特,负责置景的美术师也是来自于该地,他将对故乡风貌的真切感触自然融入这瑰丽的影像画面中。
在演员方面,片中葛里叶(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扮演者女演员丝嘉利·约翰森,她瘦削的脸庞和略显惆怅的眼神折射出孤寂和叛逆的性格,而牛奶般的肌肤和丰润的红唇向观众展现出一种外在的单纯,这些都与维米尔画中少女的形象气质十分吻合。
丝嘉利·约翰森在片中对葛里叶这一人物给予了出色的演绎,她也凭借此片,举摘得第六十一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桂冠。饰演画家维米尔的则是舞台剧演员出身的克林·费丝,他的精湛演技将维米尔的阴郁气质表现的十分到位。
此外,其他演员的表演也都拿捏准确,妒忌心强的妻子、苛刻的丈母娘和为人坦率的屠户。导演皮特·韦伯在其处女作《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将自己的古典主义情怀完美展现在大众眼前。
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上映后,取得了与原著小说一样骄人的成绩以以它曲折动人的情节,古典油画般精致的画面俘获了无数观影者的心。除了票房上获得的佳绩,这部电影在业界也好评如潮,并在当年囊括以下殊荣:
第76届奥斯卡奖的三项提名(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最佳艺术指导)
第61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最佳原著剧本
提名英国电影节金希区柯克奖、最佳观众奖
2003年圣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
欧洲电影节最佳摄影奖
洛衫矶影评人协会最佳摄影奖
这部影片脉络分明,是以两条并行的情节线贯穿全剧。其一是围绕少女葛里叶与画家维米尔的感情升华来展开叙事:拥有清新宁静之美的葛里叶吸引了维米尔的目光,她劳作时的优美姿态被画家记录下来,成为他的另一幅作品《持水壶的少妇》里人物姿势的重要参考。
画家主动让葛里叶走进他的艺术世界;在利用暗箱观察物象时,两个人顶着一件用来遮蔽光线的衣服,共同感受片刻温情的时光,间接的肢体接触。
维米尔指导葛里叶磨制颜料时,在不经意间触及到她的双手直接的肢体接触:在绘制《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时,维米尔提出让模特葛里叶嘴部轻微张开,并抿润双唇的要求,有关“性”的暗示:故事尾声,维米尔为葛里叶扎穿耳洞,“性”举动的完成。
其二是对葛里叶艺术感知能力的递进式体现:本片开始时,葛里叶在厨房里配制沙拉,她依照蔬果的颜色和形状将它们搭配起来,置于盘中,天生对美的追求:她和手工艺人出身的父亲之间的交流一表露出她从小在家庭中就接受着良好的艺术熏陶。
在给维米尔画室做清洁时,被画室里维米尔的画作深深吸引,具有与生俱来的审美鉴赏力;在擦画室玻璃窗户时,留意到窗户上的灰尘会影响室内的光线亮度,敏锐的洞察力。
在维米尔的悉心点拨下,葛里叶通过分析云朵的色彩成分从中解悟到物体中暗藏的色彩关系,学会了用专业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艺术知觉被唤醒。
由于察觉到画家的一副画作《持水壶的少妇》中人物前景中的座椅,对画面构图起到负面影响,在没有告诉画家的情形下,私自挪开了模特前方的座椅,用自己的艺术感知协助画家创作:画家以戴在妻子耳垂上的珍珠耳环为例,向葛里叶解释珍珠的光泽魅力,成为画家不可缺少的知音:葛里叶作为画家描摹的对象一葛里叶是维米尔创作中的最佳搭档。
电影画面的构图
什么是构图?英国形式主义美学家,当代西方形式主义艺术的理论代言人克莱夫·贝尔在他所撰写的《艺术》一书中给予构图这样的释义,“把形式组织成一个有意味的整体,这个过程就是构图”。
“电影中的构图具体指“视觉形象的表现方式和各视觉形象之间的联接关系以及它们的组合结构,并通过其来形成画面表现中心,生动、突出地表现主体形象并由此表达思想和意义”。
关于影片《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画面构图,下文将从五个方面来进行逐一分析:
位置
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可以说是构图的第一要素,因为它直接对观众注意力产生影响。电影银幕是由两对相互平行的线段构成的长方形的平面,这些线段都具有着各自的张力。因此,画面实质上就是由这四条边线的共同作用力所形成的力场。
画面中的元素处于什么位置就表示其受什么作用力的影响,进而关系到人们对这一元素的整体感觉。
本片中人物在画面上的位置关系主要有以下两种
上下关系
荷兰画家维米尔的作品《狄阿娜和她的女伴们》,在这幅人物群像中,坐在磐石上的狄阿娜与蹲下身子为其擦脚的女子,在身份上的“高低”使人一目了然。在本片中,通过画面构图展现人物关系时,也是应用了上述方法。
我们以同一拍摄环境下,不同场次的两幅画面为例:少女葛里叶初次来到维米尔家时,一位在维米尔家帮佣多年的中年女仆在门口招呼她的情景。
画面上的中年女仆位于画面上方(站在门边台阶上),且她在画中所占面积较大,葛里叶位于画面下方(站在台阶下)其所占画面面积相对较小。
无形之中,处于画面上方、身体丰硕的中年女仆会给人一种倾压感,一种强势性,导演通过画中演员的站位,巧妙反映出画面中的两者在这个家庭中资历的高低。
中央边缘关系
当物体处于画面中央的垂直平分线上时,由于屏幕的左、右边线与这一物体的距离相等这两条边线对它的影响力互相抵消,因此处在这一位置上的物体会给人相对稳定的视觉感受。
由于这一特性,人物位于这条垂直平分线上时,往往会造成一种庄严、稳重的感觉。这样的画面布局在维米尔的油画作品中也曾出现过,例如这幅油画《站在小键琴边的女子》。
画家将女子居于画面中央,这样的构图更加突显画中这位大家闺秀的端庄而所谓边缘,是指接近屏幕左右两条边线的区域。
当物体位于画面边缘时,它主要受邻近边线作用力的影响,而远离它的边线对它所起的作用较小,它似乎被一条边线拉出画面以外。
当人物被安置在边缘位置时,他就会带有一种很显明的被排挤、受屈辱的感觉。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