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上映的《超级马力奥兄弟大电影》不知道您看了没有?估计不少去看的,都是为了给自己的童年一个交代。
的确,如果要盘点80、90后的童年游戏,那超级马里奥肯定占有一席之地。
根据翻译的不同,这款游戏在国内也被叫做超级玛丽或者超级马力欧。
游戏中,玩家操控着一个大鼻子、头戴红帽子、身穿背带工作服,还留一把胡子的水管工,在错综复杂的地下管道里上下奔跑跳跃,靠吃蘑菇成长。
众所周知,超级马里奥是日本任天堂推出的冒险系列游戏,然而带给这个游戏“核心灵感”的地下管道网,却来自美国纽约,这背后会有什么故事呢?
童年的憧憬在游戏中实现
马里奥系列游戏的缔造者名叫宫本茂,这位任天堂灵魂人物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他出生于日本京都,1975年毕业于日本金泽市立美术工艺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任天堂,仅仅5年后的1980年,宫本茂便设计出了自己的处女作《大金刚》——也就是超级马里奥的前身,在北美市场狂揽1.2亿美元的利润,一举奠定了他在世界游戏史上的地位。
那宫本茂是怎么想起来设计这个游戏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他本人在接受不同媒体采访时,给出过很多个版本的答案,时间不一样,不过故事大体相同:他小时候生活在京都农村,家里穷得叮当响,没有电视机,更没有五花八门的玩具。但小孩子好玩啊,宫本茂就自己把绳子和木片串在一起、做成玩偶,自己画了小画册,还经常外出“探险”。
有一年夏天,他在树林里发现了一个地洞,钻进去之后发现,这洞里曲里拐弯的、黑漆漆看不见尽头。这可把他的好奇心勾起来了,第二天,他就带上灯笼,把地洞走了个遍,弯曲的通道和各个出口都摸了个清楚。
那个暑假,这个不大的洞穴带给了宫本茂许多刺激和快乐。也为他后来的设计带来了启发。
不过,马里奥的灵感真正爆发,还得等到1980年,那一年,宫本茂被公司派到纽约开拓市场。
在那个世界闻名的超级大都市里,宫本茂见到了盘根错节的地下管道系统,也结识了自己的意大利裔房东马里奥·西盖尔,于是《大金刚》诞生了。
《大金刚》游戏截图
这款游戏的主人公马里奥·西盖尔是个木匠,他需要上下爬梯子、穿越一系列平台,躲避或跳过各种障碍,最终从一只巨型大猩猩手上救出自己的女朋友。
就像咱前面所说的,这游戏最终在美国赚了1.2亿美元,顺带让宫本茂的意大利裔房东出了大名。
初次尝试即大获成功更是带给宫本茂无穷的信心,他很快又给马里奥重新设计了一个管道工的身份,还安排了丰富的地下管道场景。
1985年,《超级马里奥兄弟》横空出世,从此开启了一个三十多年经久不衰的“超级IP”。
那么,给宫本茂带来灵感的纽约下水道是如何炼成的?这话说起来可就长了。
下水道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4600多年前的摩亨佐·达罗古城,考古学家在发掘这座古城的时候发现,剥开表面的泥土与风沙,掩埋在下面的城市房屋里有许多厕所和沐浴台,甚至人家的市中心都有一个砖砌的大浴池。城里的各个建筑可以通过四通八达的下水道联系在一起。
据此考古学家还得出一个结论,他们认为,这么多家庭都设有沐浴台,证明当时的人对清洁身体是很重视的,说不定洗礼在4600年前就是当时重要的宗教仪式。
下水道历史:从古罗马到现代纽约
3000年前,古罗马人也在他们的城邦中修建了宽阔的下水道,在那数千年前的巨大工程里,会发生怎样离奇的故事?
说起古罗马,它有一套咱今天看起来很奇葩的公厕文化——在当时的罗马,公厕坑位之间没有任何遮挡,上个厕所,彼此一览无余。甚至厕所还因此成为了重要的社交场所,据说很多重要的商业谈判就是在厕所里完成的。
呃,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因为想少闻一会儿厕所里的气味而在价格上做出让步。
那时候古罗马的公共浴室也不少,风格和公厕同样豪放,甚至接受男女混浴。为了带走这些排泄物和废水,罗马人在下水道上可没少花功夫,当时的罗马下水道普遍由大理石修成,最宽的地方接近五米,差不多能跑两辆卡车。
古罗马下水道建成2500年后,现代罗马依然在使用。这里的下水道全部由岩石所砌。
由于下水道修得太好,它甚至承担了一些本不该由它承担的功能——许多古罗马妇女出于种种原因,会把不想要的婴儿遗弃在下水道里,而有些不育的女子,也会去下水道收养幸存的孩子。
到后来,有些监狱处决了犯人,也是往下水道里一扔了事。
据记载,公元前33年,罗马有位叫阿格里帕的营造官,这个官职在古罗马时期管理城市治安、公共工程、粮食供应和公共娱乐,他在进行下水道清洁工程时,为了考察下水道的界限,干脆找了一条小船,把罗马城下的下水道转了个遍,到处监督清洁工作,这份敬业精神放在今天都够评个劳模的。
还有传说称,罗马皇帝康茂德曾打扮成角斗士的样子、划小船穿梭过这些下水道。
虽说听起来这事情挺玄乎,但如果皇帝真受的了那味儿,倒也不是不可能。
让人惋惜的是,古罗马建造下水道的技术与传统到中世纪就失传了。于是中世纪的欧洲,那卫生条件……嘶……多少让人有点头大。
您别看油画里的旧贵族一个个相貌堂堂、衣着光鲜的,其实当时的欧洲城市里,人们“方便”完了之后,产生的排泄物都会直接往街上一倒了事。那路走起来什么感受您想想都知道。
今天很多商家常用“踩屎感”形容鞋子底软和、好走,而在中世纪的欧洲街道上,行人甭管穿什么鞋子,都可以无缝体验“踩屎感”。
如此糟糕的卫生条件,也造成了中世纪的欧洲疫病流行,可怕的瘟疫一波接着一波。
文艺复兴后,欧洲人终于开窍了,开始在城里挖掘阴沟,用以排污。
不过那时候的阴沟和今天的城市下水道差距还有点大,是在人口聚居的地方开挖深沟排出污水,上面盖块木板,就算是和居民隔开了。
目视环境是好了不少,但气味和病菌却依然盘踞在城市里难以根除。
下水道系统是个大难题
没有完善的下水系统,不仅对中世纪的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咱们国家的古代,也给市民带来的不少困扰,这话是从何说起?
您可别小看排污工作对城市的影响,现在就有一种观点认为,长安城的没落就跟排污不畅、地下水污染脱不开干系。
根据考古研究,唐代长安城的生活污水主要靠两种方式排放,一是排污渠,二是渗井。
这排污渠好理解,渗井是个什么呢?
简单地说,就是在地下挖个深坑,模样和工序跟打井差不多,但目的并非是挖出地下水,而是用来倾倒污水。
这种方式短期内是方便了,脏东西往渗井里一倒眼不见心不烦。但当时的长安地下水脉本身就浅,你也打渗井、我也打渗井,时间长了,这地下水它顶不住啊!
唐朝后期,长安城的地下水变得咸苦不堪,等到唐末,几乎整个长安的地下水都不能饮用了。据说这也是后世的统一王朝不再将首都设在长安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长安另一种排水方式——排污渠,在当时看来已经是比较先进的工程了,是用明渠暗沟结合的方式进行排污,人们在大街两侧挖掘宽三米多、长两米多的明渠,巷道下面用砖砌成暗沟,污水从暗沟流出,通向明渠,最终顺着明渠被排出城外。
然而,这种排污方式仍然有“副作用”。
晚唐诗人、文学家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就记载了这样一段:“蝇,长安秋多蝇,成式蠹书,常日读百家五卷,颇为所扰,触睫隐字,驱不能已。”
翻译成白话就是长安秋天那苍蝇多得要命,成群结队的,我读书的时候经常被苍蝇打扰,一群群的甚至能撞到人眼睫毛上、把书上的字都给挡住了,怎么赶也赶不走。
从这些记载咱们可以看出来,遍布全城的排污渠为蝇虫的孵化提供了巨大的温床,也使得秋天的长安人不堪其扰。
咱再把话说回纽约。
纽约的地下管道发展史跟欧洲有点像,也是最开始挖掘阴沟、用简易的设施应付整座城市的排放。结果19世纪30年代,纽约先是爆发了一波霍乱,又被黄热病找上了门,数千人因此丧命。
到1849年,纽约经历了气象史上罕见的酷暑,天气一热,阴沟那味儿就越发明显了,整座城市的居民结结实实被臭气“熏陶”了个遍,甚至“恶臭”都成了纽约的一个标签写进了美国历史书。
如此情形下,纽约市政厅终于做出决定:要在这座城市建造下水道系统。
这事说出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纽约当时已经发展了两百多年,要在地下避开建筑的地基、在软硬不一的土层里顶着神出鬼没的地下水埋设管道,如果发生阻塞,还要工人手工掏出淤泥和垃圾,这放在现在也不是个轻快活,更何况是一百七十多年前。于是纽约的下水管线工程是“三年后又三年”,一直干到19世纪70年代,后续工程还没完工。
“下水道文学”:始于雨果,盛于马里奥
按照常理,花费如此长的时间建造下水道,纽约的环境应当逐渐变得清洁宜居,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这是怎么回事?
下水道修了几十年,迈入20世纪,纽约依然污水横流、臭气熏天,那里是苍蝇和老鼠的乐土,人去居住嘛……始终差点意思。
这是怎么回事?说来也简单,工程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啊!
这几十年间,美国正在飞速城市化,1890年,纽约人口就已经到了150万,比最开始修下水道那会儿多了一倍多。
十年后的1900年,纽约人口340万,嘿,又翻了一番还多!这么些人每天产生的污水数目惊人,新建的下水道满足不了需求,纽约可不就又臭起来了吗?
好在当时人类已经开始步入电气时代,电气算是救了纽约市政厅的老命——1903年,纽约康尼岛率先开始修建安装电动抽水泵的污水处理站,其他地区也迅速跟进,到了上世纪30年代,纽约下水道系统基本成型。
下水道从1849年修到1931年,几乎可以称之为“世纪工程”了,它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根据纽约环保局的官网数据,纽约地区下水道总长度约为11909公里,连起来差不多相当于四分之一个赤道。
纽约雨污合流系统示意图。
来源/纽约环境保护局官网
而因为修建年代不同,纽约下水道的材料也五花八门,既有最开始的砖头、陶管,又有钢筋、混凝土、PVC管,堪称活着的下水道博物馆。
《超级马里奥》游戏里也体现了这类元素,游戏中主人公头上大体有三种建筑材料,砖块、石块和金属块。
被蘑菇加强过的马里奥可以用头顶碎砖块,碰上石块和金属块,可就只有干瞪眼的份了。
当然,美国的下水道工程并非只局限于纽约,全国上下都进行了不少建设。
根据美国环境署的数据,现今全美有128万公里的公共下水道,把它们抻直了能从地球通到月亮,而且够通三回。
这样又长又复杂的管网,在一百多年的时光里自然而然的衍生出了许多故事和传说。
比如说1907年,《纽约时报》就发了这么一条报道,声称有人在临近的新泽西州的地方刷下水道,结果忽然蹿出一条鳄鱼,把这倒霉蛋咬伤了。
《纽约时报》报道
后来《纽约时报》又报道说一群纽约的勇敢年轻人,在哈林河畔的下水道捉到一条鳄鱼。
再后来纽约和附近地区的地铁站、河流、郊区的湖泊里都有了发现鳄鱼踪影的报道,甚至有报道说一群渔夫在一周之内连续在新罗契尔的胡格纳湖中捕获五条鳄鱼的。
这下可把纽约市民给吓得够呛,抽水马桶里钻出个老鼠都足够让人尖叫半天了,要是哪天钻出一条鳄鱼……那画面简直不敢想,一时间,纽约可谓是人心惶惶。
纽约下水道运营公司没办法,只能派了不少人进入下水道检修,以证明安全。
当然也有种说法是这些人是组成了“敢死队”进去清剿鳄鱼了。
总之,整个20世纪30年代,纽约下水道都笼罩在名为“鳄鱼”的阴影下,甚至这都市传说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文艺复兴”一次,直到现在,美国主流媒体还有关于下水道鳄鱼的报道。
听到这儿您是不是觉得这些元素有种莫名的熟悉?下水道、鳄鱼……没错,智能手机刚刚普及的那几年,风靡全球的游戏《小鳄鱼爱洗澡》就是美国人开发的——
游戏讲述了在城市的地底下住着一只可爱的鳄鱼小顽皮,小顽皮非常爱干净,它也希望能过上和人类一样的生活,但是鳄鱼一族还有一只凶恶的鳄鱼——可燃机。
可燃机对小顽皮爱洗澡爱干净的性格十分不满,便和其他鳄鱼一起谋划,破坏小顽皮的水源供给。
而玩家则需要帮助小顽皮躲开可燃机设下的重重陷阱,让小鳄鱼洗到干净又卫生的澡。
住在地下管道里的小鳄鱼。
来源/游戏《小鳄鱼爱洗澡》截图
这款游戏的灵感,很可能就来源于美国经久不衰的下水道鳄鱼传说。
那么,纽约的下水道里真有鳄鱼吗?从科学角度来讲,鳄鱼是冷血动物,没有办法自个儿调节体温,如果长期生活在没有阳光照射的地方,那基本没法活动,也没力气去寻找食物,从这个角度来说,鳄鱼很难在纽约下水道里“安居乐业”。
但咱们也不能说这都市传说是完全的空穴来风:上世纪30年代,美国东海岸曾经掀起一股鳄鱼皮风潮,不少人为了牟利,跑到佛罗里达州的泥沼中捕捉小鳄鱼,养大了再卖到皮革厂剥皮。
后来,也有人把小鳄鱼当成标新立异的宠物来卖,据说纽约人就挺喜欢购买的。
咱今天的宠物市场上也常有这样的人——脑子一热买回来一只小动物,养了一段时间,新鲜劲过了、或者觉得小动物的表现不如意,随手就给扔了。
这大概也是那段时间里,纽约下水道、湖泊里常常上演“鳄出没”的原因吧。
下水道不光使美国人丰富的想象力有了发挥的空间,欧洲人也不遑多让。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里,主角冉·阿让就曾在战斗失败后,背着受伤的女婿从下水道脱身,并与追逐而来的警察上演了惊心动魄的追逐戏。
1959年的电影改编更是将这段大肆渲染,运用试听语言将观众的情绪调动得十足十。
这下可好,大批“书粉”和影迷纷纷前来巴黎朝圣,为了抓住旺盛的游客经济,巴黎市政厅后来干脆修了一座下水道博物馆,博物馆的墙壁上,就刻着雨果的名句:
“巴黎的地下还有一个巴黎;一个下水道的巴黎;这个巴黎有自己的街道、自己的十字路口、自己的广场、自己的死胡同、自己的主干道、自己熙熙攘攘的交通,它们只是都在淤泥里,很少有人类的形态。”
巴黎下水道博物馆。
城市的下水道像是这个城市投在地下的影子,它或许并不光鲜,却在大家都难以察觉的地方,默默守护着这个城市的呼吸和律动。
由此衍生出的“下水道”文艺作品,便是这个老朋友陪伴我们的一点儿证明吧。
编辑:谢佳漫
素材来源:网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稿酬支付需求,请与本公号后台联系。
注:本文及其音频版权归属北京广播电视台,未经授权不得挪作他用
扫码关注
1039听天下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