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之城》,是一部勇气之作

《城中之城》,是一部勇气之作

首页休闲益智疯狂办公室我不是特工更新时间:2024-07-27

金涛

《城中之城》是一部勇气之作。

笔者印象最深的有三点:一是直面行业的姿态。不悬浮,不玄幻,对当下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圈生态作了生动拆解;

二是推动剧情的手法,这是一部由人物带动故事的作品,反腐、谍战和言情等类型元素交糅并织,最后的深渊凝视,余味绵长;

三是塑造角色的功力,反面人物的复杂光环穿透荧屏,中年大叔的对手戏尤为精彩,于和伟贡献了迄今为止最为细致的演技,他塑造的赵辉这个亦正亦邪的人物形象,堪称是近年现实题材影视创作中少有的“这一个”。

《城中之城》海报

城中城:主题的复调

从文本层面上看,《城中之城》并没有遵循传统商业类型剧的套路,把反腐大戏演绎成简单的猫鼠游戏,而是赋予其命运悲剧的意义,使全剧具备了某种人文厚度,如同“城中城”的命题:“金融之城,映照的是行业;人心之城,折射的是江湖。”

广义而言,陆家嘴的高楼只是镜头修辞,行业剧聚焦的是心战。剧作中“戴行长之死、苏见仁之死到吴显龙之死”而串联起的三场死亡,完整地勾勒了主人公内心的惊涛骇浪,“攻城、守城和破城”的叙事张力,是推动情节走向高潮的绷紧的弦。

《城中之城》剧照

全剧为主人公设计的命运复调主题,涉及三座城池。

第一座关乎面子。作为中年精英和学霸人设,信奉“凭本事吃饭”的赵辉,具有银行管理者的优秀特质,沉稳内敛,勤奋务实,在众望所归中被空降领导替代,这是关系和制度的博弈。所谓“廉洁不可辱”,价值观的崩塌是内心动摇的第一步。

第二座关乎性格。危机四伏的职场打压,赵辉性格中阴郁的一面被释放,以恶制恶,用不光彩的手段报复同事,上位,这是人情和权力的交换,亦是其走向叛逆的开始。

于和伟饰演赵辉

第三座关乎情感。面对外部惊心动魄的围猎,侠骨柔肠恰恰是最薄弱的防线,重情重义成为牵绊的沉重包袱,父亲对女儿的爱,在资本和人性的缠斗中,不仅是负债,还沦为人质。围绕在赵辉身边的大哥、同学和情人,无不为金钱而来。《城中之城》为赵辉设计的结局是跳楼,呼应了顾行的坠桥。资本永不眠的逐利本质,展示了金钱的黑暗力量;人心无止境的贪欲,揭示了道德的堕落真相。

“城中城”的立意,显然超过了题材,具有寓言意义。和好莱坞电影《华尔街》等所有金融题材的经典叙事一样,无不指向异化主题。金融城的华丽光鲜,有着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进入的门槛,充满人性的诱惑和碰撞;人们心中的城府,更有着看不见的设防和攻掠,考验人格的坚守和背叛。

4月30日,《城中之城》CVB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率达3.533%,位居全国第一,创下2024年单日历史最高纪录

白衬衫:人物的灰度

《城中之城》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是:白衬衫。这是理解赵辉这个全剧核心人物的关键。开篇最动人的桥段是,“金融四子”齐聚戴行长的葬礼,师母欧阳老师语重心长地嘱咐,告诫弟子们爱惜自己的羽毛。这一段“白衬衫”的隐喻,深刻又写实。衬衫的底色,是金融剧集中的经典拷问,亦是所有银行人的道德命题。

白宇帆(左)饰 陶无忌,于和伟 饰 赵辉

全剧的突破并非在题材,而在人物。于和伟在《城中之城》中演绎的赵辉,暗合了当下现实题材影视创作的一个趋势:双雄并峙的剧作结构中,“男二号”的光芒往往压过“男一号”,反面人物的灰度,因复杂而真实,依丰满而鲜活,成为可以反复咀嚼的角色。

赵辉的“灰”,包含了多重隐喻:既指金融行业的灰色地带,也是中年大叔的灰色情感,更是人情社会中的灰色空间。这个角色的复杂性超过了行业剧的范畴,不仅指涉了金融行业中的道德困境和伦理挑战,还探讨了中年精英在职场上面临的权力和信仰、财富和操守、情感和责任之间复杂关系的问题。

“没有永恒的白衬衫,只有不断地洗白”。于和伟坦言,这部戏最吸引他的是人物的灰度。这个灰度其实就是创作尺度。作为反腐剧《城中之城》尖锐性是不言而喻的,银行界员工普遍存在的裙带关系,业内默认的专业性违规操作,以及银行和信托等民间金融机构的共生关系等等,皆是黑中带白,白中有黑。在这种环境里,不是简单地鞭挞正邪,惩恶扬善,而是对深陷城中的人性成色诸多光谱,寄予平视并不断解析,还原一个现实世界中复杂的人。

《城中之城》剧照

赵辉这个角色,最大的挑战是“混沌”。作为高居43层的银行行长,白天,坐拥金融城的天际线,一腔热血壮志;夜晚,孤守阳台里的白月光,满腹忧愁心事。黑白之间,交替上演的是情(同学)、义(师兄)、道(同事)的复杂纠葛。

他身边的人物,有专权、有贪财、有徇私、有迷色,好比镜鉴,皆是魔障。面对徒弟,资本利益和监管原则如何平衡?面对同学,同窗情谊和职场规则如何调和? 面对大哥,兄弟道义和法律底线如何规避? 面对情人,个人情感和道德原则如何自洽? 最后的结局是,兄弟反目,同学成仇,徒弟背叛,每一次的相爱相*,都是灵魂拷问,“肉身之痛”的背后是人物心理层面的冲突、博弈和撕裂,这是《城中之城》最精彩的地方。

现实主义题材创作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已摆脱了“好人/坏人”的二元对立,把角色置身于高度的戏剧性结构中,让其依据自身的性格特征,在矛盾困境中自我求解,所谓角色厚度,即是从人物关系到内心,要在动态中塑造。难以定义,因系生活的本真。

湿纸巾:表演的颗粒度

《城中之城》的亮点是角色和演员。尤其是于和伟演绎的赵辉,贡献了超越原著的表演,熠熠生辉,进退有据,成为全剧的磁极,牢牢吸引住观众的眼球。无论是《悬崖之上》中沉着冷静的特工周乙,还是《坚如磐石》中心思缜密的商人黎志田,于和伟形成了独特的阴阳合一的表演风格:藏而不露,隐而不显。他塑造的角色,始终游走在正反派之间,拥有典型的“三高”特征,即高智商的职业素养,高情商的人文情怀及高于常人的心理素质。

从黎志田到赵辉,于和伟非常擅长表演的人物情境就是“恐怖平衡”,他塑造的赵辉穿梭在爱(女儿)、恨(领导)、情(情人)和仇(同学)之间,角色之复杂浓度,似中年人生的调色板,表演颗粒度之细腻,体现了其对道具、肢体、表情和台词浑然一体的驾驭能力。即便一顿银行餐厅的工作午餐,于和伟也能演出人物的鲜活。好几次,他把盘中的菜,主动递给同桌就餐的同事,“这素鸡,我没动”,成为他的口头禅,一推一就间,大行长的接地气和亲民扑面而来。

笔者印象最深的还有三场对手戏,于和伟演的赵辉,无论节奏把握、情绪释放,还是细节捕捉,都堪称“骨灰级”表演。

《城中之城》剧照

一场是“雨中戏”,周琳遭婆婆羞辱,儿子弃她而去,在雨中伤怀,赵辉为了安慰这位单亲妈妈,便撑着小伞,一路相随,周琳情绪失控哭诉起来,于和伟沉默不语,只是不停地递送纸巾。纸巾被泪水浸透,又被雨水打湿,被周琳扔弃在地,赵辉弯腰捡起又递还。这是男女主人公第一次走到一起,矜持之间,并无多少言语交流,赵辉凭借湿纸巾传递了同情、爱怜和支持,这一段无台词表演余味深长。

一场是“办公室决斗”。赵辉和苏见仁的巅峰对决。赵辉知道苏见仁拿到了置他于死地的证据,他没有威逼利诱,更无低身下气,先是抓住老同学真性情这一特点打感情牌,后是用愤怒的倾诉,一吐心中块垒,全程控场,最后令对方抱头痛哭,竟全身而退。于和伟在这场封神之战中,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慧,用气定神闲演绎了破釜沉舟的气势,台词的爆发力和表情的控制相互配合,塑造了一个“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的绅士形象。

王骁(左)饰 苗彻

一场是“和苗彻喝酒”。赵辉和苗彻这对老同学兼对手,几经较量,终到心中块垒,无以化解的地步。在小饭馆,赵辉主动站起身子,张开双手划拳,直至索酒,两人在地铁,赵辉先伸出手想握别,苗彻没有接,双方改成拥抱,赵辉恍惚于出入口,两人背道而驰,这一幕,如同命运的暗示。此刻,语言都已苍白,于和伟和王骁仅靠一双手,从比拳、求握到拥抱,传达了无尽的意味。

应该说,从文本到影像,表演的加持确令《城中之城》增色不少,以于和伟为代表,全剧塑造的一批男性角色,如王骁的苗彻,冯嘉怡的苏见仁、涂松岩的谢致远和王劲松的吴显龙,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职业剧创作领域,中年显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如何打磨多元、丰富和复杂的人物,记录当下快速变迁的时代和生活,反映了当下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角色塑造的一种变迁。毕竟,探索人性的光明和幽微,是永远的时光之砂。

本期编辑 邢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