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防御:纳粹德国的防空作战

帝国的防御:纳粹德国的防空作战

首页休闲益智防空大作战更新时间:2024-06-03

每段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关注历史首先是为了未来。

关注头条@不负人生优雅,为您讲述别开生面的历史军事故事。

“为了拯救你自己,请加入帝国防空联合会。”

第三帝国的防空体系

为了保卫第三帝国的天空,从1935年开始,纳粹党的有关部门就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包括了民防系统的建设、空袭警报系统的设置、紧急救援服务的提供和防御性建筑的研究与设计。

虽然当时许多人认为这纯属多此一举,但是1940年9月英国人报复性的轰炸柏林后,德国国内防御性建筑马上进入了一个高潮。希特勒下达紧急命令,命令在82座城市中修筑防空洞和其他防御工事,除了在私人建筑下面开挖地下室外,德国政府还专门修建了不少水泥塔和防空碉堡,这些是供那些空袭时来不及跑回家的人使用的。

分布在德国各地的巨型高射炮塔的底层也可以供民众避难,这些高射炮塔抬高了高射炮的炮位,让炮手们能够越过周围的建筑物,在一个清晰的视野里向盟军飞机开火。

示意图

城市民防系统的核心是消防队和警察局,由那些年龄偏大、已经不适合在一线作战的后备役军人担任职位。还有大批的志愿者会辅助他的工作,其中包括了许多希特勒青年团团员和各类专业人员。

纳粹的有关机构会额外提供灭火设备。每个街区都会任命有一个街区长,由他们来负责指挥附近的居民,使用提前准备好的水和沙子来灭火。

随着空袭规模和频次的升级,德国空军开始招募市民来帮助操作探照灯和高射炮,其中大多数人是妇女和十几岁的少年。战争初期,德国的防空体系大部分被布置在通往德国的路上——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北部;但是到了战争后期,大多数的高射炮都被布置在了最有可能成为盟军空袭目标的城市和军事基地。

德国的高射炮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起到了多么大的直接作用,实际上平均发射3300枚高射炮弹才能击落1架飞机,因为(不同口径的)炮弹从炮口飞到爆炸的空域需要花费15-25秒,在这段时间里,轰炸机完全可以避开。更何况,德国的大多数高射炮因为射程有限,是打不到飞在最高高度的轰炸机的。(注1)

两名负伤并得到勋章的少年在参加战友的葬礼。

密集的高射炮群能够迫使盟军飞行员不得不迂回前进或者提升高度,从而让轰炸的命中率大打折扣。而且,对于那些惶恐不安地挤在防御工事里的德国老百姓来说,世界上再也没有哪种声音比附近和头顶上的高射炮向着天空不断发出的轰鸣更动听、更鼓舞人心了。

卡姆胡贝防线

德国空军在1940年以前,本土防空作战体系比较混乱:他们通常是让四个航空队轮流执行进攻和本土防守任务,比如,在进攻波兰时,第二航空队负责防守国内,第一和第四航空队协助陆军进攻。

这种防守方式有两个问题无法解决:一是当进攻的需要更加迫切时,国内的战斗机会被调往前线;二来德国人搞的是区域防守,而不是全面防空,当空袭越来越频繁后,指挥结构上的混乱就没法收拾了。

曾经扬言柏林上空永远不可能落下一枚炸弹的戈林坐不住了,1940年秋天,戈林将分别位于柏林和德累斯顿的第三和第四空军战区指挥部(Luftgaukommando III,IV)联合起来,统一交给由高射炮部队的赫伯特·威瑟将军指挥。

到了1941年,英国对德国的轰炸次数越来越频繁。因此戈林又扩大了这个联合指挥部,成立了德国空军指挥中心(Luftwaffenbefehlshaber Mitte),并最终演变成了帝国航空队(Luftflotte Reich)。

此时的戈林已经不再吹嘘德国的空中防御了,他老老实实的承认——“欧洲要塞是没有屋顶的”。

尽管德国空军在英伦三岛的上空棋输一着,但是在飞往德国的航线上,德国人将给予来犯的英国轰炸机以残忍的打击。

戈林的得力干将,空军少将约瑟夫·卡姆胡贝,成为了负责防御盟军轰炸机的最佳人选。这位喜好物资享受的空军军官在策划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他开始系统地打造对抗英国轰炸机的大范围立体防线。

他设计的空中防御系统,由雷达网、夜间战斗机、探照灯和高射炮、少量夜间轰炸机和地面引导指挥系统组成,这个严密的防御网从北边的丹麦一直延伸到南部的法国-瑞士边境,对于英国轰炸机而言,无异于铜墙铁壁。

盟国的主力轰炸机

德国西部、荷兰和比利时的天空被划分成一个个边长约32公里的正方形方格网络,每个“方格”里都有一架双引擎的夜间战斗机,在地面雷达的指引下进行巡航。

起初,德国空军使用了倍受赞誉的Bf-109来执行夜间拦截任务,但是这种白天的致命*手却无法胜任:一是因为有限的航程使其无法进行长时间巡航;二来唯一的飞行员光是在黑夜中驾驶高速战斗机就已经手忙脚乱了,哪里还顾得上去搜寻看不见的轰炸机啊?

于是,1940年的夏天,Bf-109摆脱了夜间拦截机的角色,由在不列颠空战中表现极差的Me-110取而代之。尽管绰号“破坏者”的Me-110是作为轰炸机的护航机被设计出来的,可是它速度过慢,根本应付不了皇家空军的“喷火”和“飓风”——但是对付笨拙的英国轰炸机却是绰绰有余。

Me-110不但能够持续在空中巡航3个半小时,还拥有比Bf-109强大得多的火力:2门从机头伸出来的20mm机炮和4挺7.62mm机枪,这种航炮可是对付轰炸机的利器。最爽的是,除了预先装好的弹药,飞机上还可以额外携带多个60发的弹鼓,这样机炮打光了,后座的射手还可以自己给机枪装填弹药。

这种航炮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射速慢、炮弹初速低,这意味着德国飞行员必须要非常靠近轰炸机,用精确射击的方式才能取得战果——不过在地面雷达的指引下,这些夜间战斗机总是可以在英国的机枪手反应过来前,就发射高爆炮弹将目标击落。

Me-110的机组成员们都很不乐意离开前线去进行国土防卫工作,这显然是个单调乏味的活计;所有人都在抱怨,他们根本无法在黑暗中看到任何东西——虽然他们吃下了很多维生素片和芜菁,仍旧无济于事。

在起初的巡航中,Me-110的唯一战果是把自己的一架飞机打了下来——因为Me-110的双尾翼和英国的“惠特利”轰炸机太相像了。

1940年4月20日晚,一名最喜欢抱怨的29岁的德国飞行员斯坦博正在鲁尔上空巡航,地面的雷达站发来警告,他和机组成员马上打起精神四处张望。这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在皎洁的月光下,他们发现了一个模模糊糊的黑影;为了防止误击,斯坦博悄悄贴近,直到双方的机翼都快挨上了,他终于确认,这是一架“惠特利”。

Me-110改变了方向,从敌机的尾部靠近,但是飞到距离大约200米时,“惠特利”的尾部机枪手开火了;斯坦博马上用全部火力对着目标一顿猛轰,当他再度飞近时,看见“两个圆点分开了,两顶降落伞打开并消失在黑夜中。”

负伤的轰炸机掉转机头,试图返航,可是左边的引擎冒出的火花和浓烟在夜空中清晰可见。斯坦博再次瞄准左边的引擎和机翼,两次点射后,机翼和引擎都燃起了大火——这也是德国夜间战斗机的第一次胜利。

两天后,斯坦博再次解决了一架轰炸机,到了8月中旬,他的记录已经达到8架,其中有3架“惠特利”是在40分钟内击落的。

到了1941年春天,德国人又拿出了一种新型的、更加致命的武器——安装在夜间战斗机机身中部的双联装或单联航炮,这种火炮以一定角度向斜上方射击,这样德国飞行员就可以安全地飞行在轰炸机下方,攻击敌机没有防护的腹部了。

有了这种新装备后(德国人叫它“走调的音乐”),德国的夜间飞行员都成了击落英国夜间轰炸机的能手了。

地面上,卡姆胡贝沿着主要的空袭路线设置了一系列的探照灯网和高射炮阵地,为了防止夜间战斗机被地面火力误击,他划分了高射炮火力区和空战区域,来袭的敌机一旦被某个探照灯锁定,明亮的光线就会一直跟随它,直到下一个探照灯接手过去。

用英国飞行员的话形容就是:“在一个灯光明亮又空空荡荡的马戏场里,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还能发生什么呢?——不是Me-110来送温暖就是高射炮弹来敲门呗。

引导战斗机接敌的地面人员。

1941年后,随着德国雷达技术的发展,大部分探照灯被由雷达控制;而地面雷达站也增设了更多的雷达,分别是一组远距离、多测向的“弗雷娜”雷达和两组波束狭长的“维尔茨伯格”雷达。

第一种“弗雷娜”雷达有效探测距离是120公里,能够确定入侵者的飞行方向,但是却无法确定高度;第二种则正好相反,它可以将波束定点集中在50公里内的单架飞机上,于是德国人用一组“维尔茨伯格”雷达追踪英国轰炸机,另外一组追踪自己的夜间战斗机,用对讲机指引战斗机进入到轰炸机3公里的范围内。

然后,战斗机就可以凭借目测或者机头上安装的“利希滕斯坦”雷达进一步发现目标,发动攻击。

而上述的一切,就是卡姆胡贝防线的主体。

而大约30架的Ju-88和Do-17,就是卡姆胡贝手里的盘外招了:它们的任务就是飞到英国,在皇家空军的轰炸机还没有起飞或者刚刚降落时去轰炸机场或者在空中击落它们。因为这些轰炸机在起飞爬升或者空中排队等候着陆时,是最为脆弱的。

卡姆胡贝曾经说过:“如果我想堵住一个马蜂窝,那么我不会去关注那些闹哄哄地飞来飞去的单只虫子,而是会趁它们都在里面时堵住出入口。”

堵住马蜂窝的关键是要知道轰炸机出动的精准时间,这个信息全部由那些部署在荷兰,经过特殊训练的无线电操作员通过窃听皇家空军的电台信号来得知。

每当听到耳机中传来密集的电波杂音,和背景声中“嘁哩喀嚓”的开关声,德国人就知道,皇家空军轰炸机上的无线电操作员打开了电台,正在做起飞前的准备呢。

这几十架Ju-88和Do-17成功地收拾了英国人好些回——到1941年10月,它们干掉了超过100架的英国轰炸机——但是,10月13日,希特勒不顾卡姆胡贝的坚决反对,把这些轰炸机调到了地中海,去对马耳他这个坚固的据点去了。

被“轰炸机风暴”冲破的防线

在1941年的空战中,卡姆胡贝和他的部下们大放异彩,因为当时皇家空军采取的夜间空袭战术是单机或者小编队分散出击的方式,这种零零散散的添油打法让许多轰炸机一架接一架地成为了德国人的战果。

英国人夜间轰炸战术的损失率由2.3%上升到了5%,而在防守最为坚固的鲁尔地区,这一损失数字飙升到了21%——一同飙升的还有丘吉尔的怒火和血压——首相随即在11月勒住了轰炸机部队的缰绳。

但到了1942年初, 情况有了变化:皇家空军的轰炸机司令部迎来了新的司令官,亚瑟·哈里斯和他的新战术——区域轰炸。

从此以后,英国轰炸机不再攻击某个特定的目标,而是在领航机的率领下,向一个事先划定的区域内乱扔炸弹;他们也不再在不同的时间,从不同的方向分头向目标地点进发,而是几百架一起,排着预先设定好的队形,浩浩荡荡地统一行动。有些时候,轰炸机队列的首尾长度都超过了100公里。

这种新的进攻方式使卡姆胡贝防线的威力大打折扣,集中在一起行动的英国轰炸机群通常只会穿越一个或两个空中方格。当一个方格里面的夜间战斗机单枪匹马地对付汹涌而来的轰炸机群时,在相邻的方格里巡航的战斗机却毫无察觉。

从一架轰炸机座舱里面拍到的,正在俯冲攻击的Fw-190。

尽管卡姆胡伯手下的400架夜间战斗机仍在不断地击落英国飞机,但他意识到,数量不断增加的敌军的轰炸机群迟早会冲破他的空中防线。

卡姆胡贝的预感是正确的,因为美国的第8航空队很快加入了这场空中战役。1943年1月空袭威廉港的空战,揭开了日间轰炸德国本土的序幕。

装备精良、坚固结实的波音B-17轰炸机群,正如它“空中堡垒”的绰号一样,从整齐的飞行编队中喷射出来的密集火力,似乎将天空都点燃了。

德国空军不得不24小时应战:白天他们要招架美军轰炸机的进攻,晚上还得继续对付英国人。尽管万分不愿意,戈林不得不从东线和地中海战场召回了200架战斗机,来缓解日间战斗机的压力,本土的空军现在拥有了800架战机来防卫帝国的天空了。

德国人也很快在战斗中学会了如何对付B-17,他们开始组队出击,往往是50架一起迎击一个美军的轰炸机大队;发现敌机的头部最为脆弱后,德军战机开始从正面攻击,直到进入危险的致命距离后才开火射击,然后在刻不容缓的最后一秒调头飞走。

为了使战斗机飞行员能够在一场战斗中多飞几个架次,德国空军还修建了一些专用飞机场以保障他们能够在中途添加燃料、弹药,并迅速返回战场。

1943年的天空变成了真正的地狱之门。德国的战斗机在美军的轰炸机编队里往来驰骋、大显神威:

8月17日,它们在施韦因富特和雷根斯堡上空击落了60架美国轰炸机;10月11日,在位于芒斯特的铁路枢纽上空又击落了30架。3天以后,291架飞行堡垒再次飞抵施韦因富特上空;其中60架未能踏上归程。在城市上空,大约300架德国战斗机像猎犬一样把美军的轰炸机赶得七零八落,其中一队被撵得在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和法国上空兜起了大圈子。

连美国人也无法持续承受如此巨大的伤亡,他们很快停止了空袭德国腹地的行动,但是,美国人不会给德国的日间战斗机多少喘息机会的——1944年初,他们将在P-51“野马”战斗机的陪伴下卷土重来。

注1:英美两国的轰炸机性能差别很大:英国的主力轰炸机“兰开斯特”,载弹量高达6吨,但是升限却只有7000多米,正好处于88炮的有效射程内;而美国人的B-17“空中堡垒”,平均载弹量只有2吨多,但是可以飞到10000米的高空作战,88炮够不到,只有128mm的高炮才打得着。

各位读者朋友们,创作不易,喜欢这个故事的话,能否转发再点个赞呢?

#文章首发挑战赛##二战##军事##我要上头条##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冷知识##历史##精品长文创作季##战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