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作为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的一项民生工程,要做到全面覆盖、保证时间、提高质量、强化保障。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小学大力挖掘课程资源,打造出了一条“课内作业 体育锻炼 一班一品 特色社团”的课后服务实施路径,着力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一起来看~
课后服务工作是素质教育的“大舞台”,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助推器”,既是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重要举措,更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课后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
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小学自2015年建校伊始,本着为家长排忧解难的初衷,开始尝试放学后提供免费托管服务,开设百花齐放的特色社团,为放学后的孩子提供多样的课程选择,也为家长接孩子难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2017年作为长春市“蓓蕾计划”试点学校,我校课后服务工作在实践中日臻完善。
2021年我校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将课后服务工作提质升级。全面推行“5 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2小时,结束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相衔接。通过对学生科学精准的指导,均衡分配、高效利用学生在校时间,走出了一条有学校特色的课后服务工作之路。
一、对课程的开发、建构与实施
课程是塑造学生心智模式的重要工具。我校在“培育素养、启发潜能”课程理念引领下,不断尝试建构、优化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使之既能达到国家要求,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教师资源的开发。我校多次对全体教师进行课后服务专题培训,宣讲国家政策,提升教师对课后服务的认识,促使教师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开发校本课程。同时,学校在不影响常规教学活动的基础上,通过采取弹性上下班制、建立教师子女课后托管班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各种现实问题,让教师能够安心、放心地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学校支持教师发挥专业特长优势,基于自身爱好兴趣,结合前沿知识领域,调研家长学生需求,以高涨的热情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由此学校涌现出一批“一专多能”的教师,如学校的国际象棋团队人数多、实力强,多次获得国内外比赛大奖,而指导教师却是一位优秀的专职体育教师。对于主动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学校在评奖评优上予以倾斜,充分挖掘教师的优势潜能,调动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积极性。
家长资源的开发。课后服务是家校协同育人的过程,家校联动才能促进育人的良性循环。学校统筹全校的博士生家长资源,对其专业和特长进行规划,开发了我校特有的博士生家长课程。有的博士生家长带领学生进行与其专业相关的课题研究,有的博士生家长以儿童的视角为学生开设专业讲座,开拓了学生的探究视野,丰富了学校的课程资源。
社会资源的开发。社会各界力量是我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后援团”。我校邀请高校、科研院所按照规范程序进入校园,提供高水准的课后服务。如邀请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及长春师范大学的教授、专家、学者到校带领学生一起做项目研究。神秘莫测的宇宙、亟待拯救的地球等都成了孩子痴迷研究的课题,让他们觉得科学并非遥不可及,培养了孩子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浓厚兴趣和探索精神。我们还邀请少年宫、博物馆、图书馆、长春市规划馆等公益场馆的专业人士做专场报告、专题讲座,让孩子拓宽了眼界,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学会敬畏大自然、热爱家乡、珍爱生命……丰厚的社会资源融入校园、走进孩子,让学校的课后服务课程锦上添花,立德树人任务切实落地。
(二)课程体系的建构
我校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切入点,遵循“启发潜能”的教育理念,围绕“人文与社会”“数学、科学与工程”“健康与技能”“艺术与审美”“语言与文学”五大模块研发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实践中,我们打造出“课内作业 体育锻炼 一班一品 特色社团”的课后服务实施路径,在每日完成课内作业和30分钟体育锻炼的基础上,每周5天有3天时间进行静态托管,1天进行特色社团活动,1天进行一班一品主题活动,以课程统筹保障课后服务的可选择性、贯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每天的课后服务都做到“四个保证”,即保证作业在校全部完成;保证30分钟体育锻炼时间;保证无法被家长接回的学生享有安全、充实的“最后一公里”服务;保证学生回家后有足够的时间从事家务劳动、进行体育锻炼和自主学习。
1.课内作业:提优补弱,切实减负
课后服务以完成课内作业为首要任务,学校积极落实国家“双减”政策要求,对作业进行精细优化,减少机械性、重复性作业,引导学生向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发展。每日各年级、各学科作业由教务处、年级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进行逐层质量把控,让学生在校就能完成所有作业,减轻课后压力。
我们努力使作业形式多样化,不仅有书面形式,还有自主探究等形式。学校以研究性学习为路径,以小组合作为形式,坚持进行“展评帮”的合作研究性学习。“展一展”即让学生在小组内向其他组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评一评”即小组内部互相评价、互相提升,“帮一帮”即小组内就彼此不明白的问题互相帮扶解惑。
在课后服务中教师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对学困生给予额外的教师点拨、生生互助,对学优生给予教材延伸知识介绍,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同时,让所有学生每天都有时间进行广泛阅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后服务期间学有所获。
2.特色社团:百花齐放,个性张扬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深度研读政策文件,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立足点,根据教师特长开展社团项目遴选,形成校本课程菜单供学生分年级或跨年级选择。依托学校的选课系统,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课程。学生选课后,经学校统筹、班级汇总、年级部署、责任部门全面协调,形成学校课后服务课程总表、年级总表、班级总表及一生一课表,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选课、走班“上课”,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目前,我校共开设社团208个,包括人工智能社团、诗联社团、武术社团、缝纫社团、管弦乐社团等。创客社团开设了编程&数学、人工智能、创客&科学等前沿跨学科课程,指导教师与腾讯、苹果等互联网公司以及吉林大学、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等高校达成战略合作,建立长期的课程共建机制,共同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近日,我校创客社团在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等共同举办的第四届中国STEM教育发展大会上,通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顺利入选全国TOP20团队,两位教师被评为全国STEM种子教师。此外,社团学生曾参加国内外大赛20余次,获得一等奖260余项,二等奖50余项。
3.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活力四射
在我校的课后服务中,每天都有30分钟的体育活动。为了让学生拥有支撑终身发展的健康体魄,我校建构了有方向、有序列的长线体育锻炼课程,培育学生体育素养,促使学生形成运动习惯,切实增强学生体质。
一二年级以保护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学生的运动天赋和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为方向,主要开展“青蛙过河跳跳跳”、扇子操、轮滑等游戏化、团队化、多样化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收获健康的同时收获快乐。低年级学生主要进行传统体育游戏,如踢毽子、编花篮、跳房子和跳皮筋等。中高年级学生则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主,如跑步、跳操、球类运动等。
4.一班一品:特色鲜明,品位高雅
一班一品建设是我校课后服务的特色阵地。各班在征求全班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和特点,自主确定一班一品的主题内容,开创种类繁多的班级特色课程,如葫芦丝、陶笛、篮球、京剧等。各班级在选定主题后,经学校审核通过,邀请专业教师进行浸润式授课,并在每学期末以展演的形式进行成果汇报。
遵循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特点,学校督促各班级每两年更换一次一班一品主题,这样既能保证各班级真正做到长线式的扎实学习,让学生掌握一门技能;又能保证一班一品主题的成长性和趣味性,满足学生在不同学段的学习需求,形成“人人有特长、班班有特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局面。
二、创新课后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1.过程性评价
学校课程部与动态社团中心联动,以教学进度安排、教案撰写、授课质量、校本读本开发为主要考察内容,每日、每周进行实时监测与总结,及时将相应问题反馈给授课教师,并进行常态化档案记录,以促进校本课程质量不断升级。
2.展示性评价
一方面,学校开展全平台、多领域的课后服务展示工作,以抖音、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三大媒介为基础,记录少年风采,接受来自学校、家长、社会全方位的监督考评。另一方面,每学期末学校要求有关课程举办期末总结与展演,表演类课程以视频录制为主要形式,如舞蹈、民乐、管弦乐社团等;非表演类课程以作品展示为呈现方式,如编织、书法、绘本社团等;竞技类课程如田径、排球等社团,则通过项目式结业竞技比赛展示成果。学校各部门根据各类校本课程的展演成果对其进行评价,以保障所有课程能够真正为学生发展助力。
3.家长评价
课后服务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家长的满意度是课后服务评价的重要一环。学校以家长调查问卷形式在每学期末开展调研,为保证调查问卷的真实有效,采取线上不记名式调查。调查结束后,由学校课程部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横向、纵向数据对比,归纳总结课后服务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在存在问题的环节,学校会对负责人进行约谈和跟踪考察,不断提升课后服务水平,用高质量的课后服务赢得家长的信任。
综上,三种评价方式均有过程性的量化分数记载,由学校课程部在学期末进行总结性量化考核排名。结合现实情况与量化考核情况,经过学校中层的集体审议,对课后服务质量不高的内容予以整改和淘汰,以保障课后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对未来的期盼与展望
课后服务工作实践是学校全面育人能力的试金石。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与引领下,历经六年脚踏实地的耕耘,我校实现了课后服务课程从建构到个性化实施的系统化运营,并以多维度评价作为质量保障,逐渐探索出一条有本校特色的课后服务工作之路。这条前行的道路并不平坦,时刻面临着挑战和困难,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并改进。未来,我们希望与家长、社会进一步合作,把课后服务工作做得更好。
第一,教师工作时间延长,原先的教研时间受到影响。即便改为网上教研、集体备课,仍要占用休息时间且不及面对面效率高。如何优化统筹,需要寻求一条积极、科学的道路。
第二,课后服务结束后,有些家长对孩子放任不顾,任由其投入网络游戏,忽视对孩子的正确引导;也有家庭“在校减负,回家增负”,增加孩子额外的学习负担。这需要家长转变“唯分数论”观念,更多关注孩子个性化发展需求,更注重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第三,社会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希望加强对课后服务工作的宣传引导,形成正面舆论,凝心聚力,推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认可课后服务工作的共识,让学生受益、让百姓满意。
(作者系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小学校长)
文章作者 | 温剑
来源: 人民教育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