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去哪儿,难题如何破?

健身去哪儿,难题如何破?

首页休闲益智疯狂健身猫红包版更新时间:2024-04-29

来源:经济日报

右图 在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健身爱好者齐跳健美操。 苏巧将摄

下图 瑜伽爱好者在江西省峡江县一家瑜伽馆内练习瑜伽。 陈福平摄

今年8月8日,我国迎来第10个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潮越来越热,愿意投入到运动健身中来的人越来越多。不过,“健身去哪儿”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刚需遇上“场地之困”

每周三和周六晚上7点半,如果天气允许,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王先生都会来附近的朝阳公园,简单热身,活动一下身体,沿着公园里的小道慢跑。这样的夜跑习惯,他已经坚持了两年多。

近年来,随着我国运动健身人群持续增加,我国体育设施建设也逐渐加速。国家体育总局近日发布的《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2018)》(下称《报告》)显示,2017年底,我国体育场地已超过195.7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6平方米。这比10年前增了将近一倍。

体育设施尤其是公共体育场地的加快建设,符合群众期待。然而,并非所有运动人群都像王先生这样幸运,身边就有可供锻炼的体育场地设施。有数据显示,在具有高运动健身需求的城市,体育场地仍然处于较紧张的状态。

来自山西太原大学城的在校大学生陈韵竹是一名健身爱好者,但健身场所的种种不便让她很烦恼。“我热爱跳舞,但学校健身场所场地小、学生多,价格还高。如果去学校周边的健身馆,不仅设施简陋,设备不齐全,锻炼完还不能洗澡,办卡价格和享受待遇完全不成正比。”在陈韵竹看来,现有场地设施不完备成为许多年轻人健身路上的绊脚石。

居住在北京通州富力尚悦居小区的曹政云老人也有健身苦恼。原来,老人年轻时喜欢游泳,但是现在有六七年没下过水了。最近老人想捡起这项体育爱好,却发现社区附近只有母婴类游泳馆。对公众开放的游泳馆,离家最近的也得6公里,特别不方便。

想参加体育锻炼,又苦于在健身场地上花费过多精力和物力,生活在大城市的体育爱好者或多或少都会遇上这类问题。根据《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1.8平方米。但面对大中城市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健身需求,解决好群众“健身去哪儿”还面临着不少问题。

症结在于发展不均衡

《报告》认为,“健身去哪儿”的问题,实际上体现了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充分和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从宏观角度看,全民健身发展依旧不平衡,不管是地区、城乡、人群、重视程度、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参与,都存在差异。

“全民健身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首先体现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总体发展水平依然相对落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其次是城乡间发展不平衡,城市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组织网络和体育活动开展等方面,要优于同地域的农村。至2014年底,全国16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城市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比2007年提高了6.7%,而农村居民只提高了5.4%。此外,体育健身的参与人群不平衡。健身人群仍然主要集中在城市和乡镇的中心集镇,集中在老年人和妇女,农村地区以及中青年、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全民健身意识相对薄弱,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锻炼1小时还未完全实现。”上海体育学院教授郑家鲲分析认为。

从微观角度分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完善,导致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群众需求差距较大。当前,我国居民对健身的需求迅猛发展,在需求层次、类型上较以往有很大不同,尤其是个性化的健身需求日益增多,许多人已经把健身看作是日常生活中促进沟通交流、放松心情、休闲娱乐的重要选择。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固定一两个小时的完整锻炼时间越来越少,而临时性、碎片化的锻炼时间增多,因此对健身场地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业内人士指出,全民健身的开展,需要大量健身资源支撑,但现实却是需求和现有资源矛盾重重。“健身没地儿去”的问题,不仅仅是健身设施总量不足,还包括健身设施用地得不到有效保障,大型体育场免费或低费开放补助政策需调整,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健身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不足等因素。这需要政府和相关社会力量对体育事业加大设施投入,提高体育健身场所利用率,使体育场所发挥最大作用。

破解矛盾需打好“组合拳”

国家体育总局近日下发文件明确,今年的全民健身日活动中,各地要着力解决“健身去哪儿”的问题。文件提出的举措包括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促进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活跃社会体育组织,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提供科学健身指导,丰富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供给等。这样的目标是让群众健身找得到场地,有科学健身指导,方便参与赛事活动。

“结合森林防火道、防洪设施、城市绿地、美丽乡村等建设项目,规划建设一批群众身边的健身步道;还可以在现有公园内加入各种体育设施,改造升级为体育公园,设置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我们还将重点建设一批室内室外相结合的小型社区健身中心,统一标志、多点铺设,以保证真正为社区健身服务。”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副司长邱汝说。

利用城市废旧厂房等闲置资源,成为国家扩大健身场地供给的方式。目前,许多地方已经探索在街边绿地、城市拆迁改造产生的“金角银边”等场地,建设嵌入式的健身设施,如笼式足球、笼式篮球等,以方便百姓健身。

在小区和人口相对集中区域,建设一批无人值守、方便实用、价格便宜的智能健身房,也是解决群众“健身难”的一条路径。今年,深圳龙华区率先探索让健康产业平台“健康猫”与当地政府合作,计划通过三期共享运动器材投放计划,完成45000台共享运动器材的投放,打造群众家门口的“3分钟智慧健身圈”。

当然,要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在加大场地供给的同时,还要积极引入社会力量,从个人、家庭、社区等多方面提升群众参与健身的积极性,促进体育消费,最终带动各类健身培训产业的蓬勃发展,实现增加体育供给的良性循环。(韩秉志 曹悦欣)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