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ababy微信群聊背后,是多少被逼疯的中产父母

Angelababy微信群聊背后,是多少被逼疯的中产父母

首页休闲益智疯狂爬楼更新时间:2024-04-27

最近,杨颖和黄晓明在儿子学校的家长群聊截图不断流传,原来顶流明星,也逃不过进家长群的命运。

不知道之后他们在家长群里回复“收到”、“明白”又是怎样一副场景。

就在前几天,有网友曝光了这对前明星夫妇的儿子「小海绵」就读上海某国际学校的照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这些照片和视频,可以看到杨颖不仅亲自送儿子上学,还和前夫黄晓明都加入了学校的家长群

随后,这所上海某国际学校的学费、校车等杂费也被扒了个干干净净。

在群里,杨颖的备注名是“max 妈妈”,而黄晓明的备注则是“Max huang 爸爸”,为了方便老师一眼识别,这两位家长也是毫不遮掩。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对于入群的黄晓明,还有其他家长分享出他与老师聊天截图:

“大概是因为担心学校组织活动的时候错认小海绵的英文名,黄晓明便询问老师,在孩子英文名后面要不要加上姓,之后又细心地标记清楚。”

原来,顶流明星为了孩子教育也能如此“接地气”?

不知道之后他们在家长群里回复“收到”、“明白”又是怎样一副场景。

此情此景,也不由让人感慨:

原来顶流明星,也逃不过进家长群的命运?

其实,不止杨颖黄晓明要进家长群,歌手张杰就曾在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 》中吐过槽:

之前从来不加群,直到女儿上了幼儿园,才发现必须要进家长群。

原因也很简单,家长群里有通知-接龙-签到,不进就没法及时接到学校和老师的通知,也不能和老师、其他家长交流和分享对孩子学习的关心和经验。

明星和普通人或许在很多方面有“壁”,但被迫进家长群的压力,却意外地很一致。

而换句话说,连坐拥顶级资源的明星都要如此“接地气”,普通中产家长进群就更是要有“伏低做小”的觉悟。

躲得过职场的996,逃不过家长群的007。

当代家长,从孩子入学开始,就被要求加各种公众号、家长群,而后者几乎需要家长全天候待命。

以至于经常出现这番荒诞的场景:

老师的一条通知发进来,群里“收到”的收到,“感谢”的感谢; 不明所以的,追着老师、刨根问底; 晚进来的,疯狂爬楼,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

有位家长掰掰指头算了算,每天群里能有300多句“谢谢”、“不客气”。

难怪有不少家长感慨,自从进了家长群,每天都在开家长会。

比公司群点名更可怕的,是家长群的“有人@你”。

红色的提示标记,又社死又惊悚,让每个家长想起学生时代被上课点名支配的恐惧。

不分白天黑夜的通知,不知让多少家长练就肌肉记忆,瞬间条件反射般点开,丝毫不敢怠慢。

而比“公开@”更更可怕的是—— 被公开点名批评。

上学的噩梦无非是老师让“叫家长”,现在当了家长,在群里感受的来自老师的压迫更是直接生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说接收、回复消息还算是日常琐碎、无伤大雅的情绪劳动,那么当家长群遇上“打卡”,那难度和压力就指数级飙升了。

杭州新闻中心曾报道,在其采访的64位小学家长中,有多名家长每天要使用5个App,且每个家长-都要每天打卡,有的甚至要“每天打卡4次”,将4段视频分别上传到学校规定的APP上。

而这些打卡视频的内容,也让人大跌眼镜:

孩子写作业,家长在旁边录视频,还得检查笔画错误; 孩子练口语,家长就录好几次语音,再从中择优发群、app; 除此之外,还要文武双全,得帮忙记录-上传跳绳成绩; 甚至连广播体操都得自己教,可是家长哪里会做现在的广播体操呢?还不都是现学现卖……

从监督做作业,到验收学习成果,学生、家长都近乎于全程自助。

可怜家长们白天是打工人、晚上还要自动切换为辅导员、活动策划、物品采购……

身兼数职,以一己之力担负起学生、老师、家长的活儿。

林林总总算下来,一个合格的当代家长,手机一半以上内存,都要贡献给家长群和各种教育app。

更别提,有时学校还会布置不少形式主义任务,连写个观后感都刁钻到要求字体、字号、行间距……

难怪曾经有家长崩溃大哭,“压垮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的词条一度冲上热搜:

可以说,家长群,已经晋升为成年人社交世界中最想要退出的群聊之一。

之前有位很刚的江苏家长,认为自己在家长群里被迫承担了大量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于是发视频猛烈输出: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我要你们干什么?

他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但终究,跟风实践者寥寥。

毕竟,一朝入群深似海,非你想退就能退。

‬一个家长群 顶800部甄嬛传

时至今日,本意为“增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家长群,已经成为搅动老师-学生-家长关系的重要变量。

在家长群中,家长-老师、家长-家长,甚至是家长-家长-孩子,种种关系错综复杂、纵横交织,以至于衍生出了种种人类迷惑行为大赏。

网传某家委会竞选宣言

之前网传上海某小学家长竞选家长委员会,参与的家长个个晒出自己的身份、能力和资源。

随便点开一张,都是海内外名校毕业的研究生;

满眼的复旦、同济、密歇根,外企大管家、知名会计所、央行外管局也是满天飞。

看起来,没有点子超凡学历、职业、资产、房产在身上,都不敢竞选家委会。

还有一种顶级内卷,叫做“在家长群分享生活”。

群友“不经意间”发出的消息,都透着一股凡尔赛的味道,privilge尽数体现。

这哪里是家长群,分明是秀有钱有闲有人脉的竞技场。

图片来源于三十而已

而家委会、凡尔赛之外,暗流涌动的家长群也异化了“家校关系”,让一个个普通家长难以置身事外。

毕竟,家长的言行,可能直接影响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孩子在学校的境遇。

所以不仅要警惕“言行出错”,还要琢磨人情世故。

这边开学参观幼儿园2小时,那边家长群内500字作文大赛就开始了:

这边老师深夜在群里发了条信息,那边就有家长甩出一篇百字·洋洋洒洒·抒情散文,盛赞老师的“丰功伟绩”;

甚至老师仅仅是布置个作业,都有家长紧接着一句“老师辛苦了,老师好用心”,顺带再配上一串玫瑰花、爱心的表情包。

致敬每个熟练掌握“老师辛苦了”的几十种表达方式的家长。

他们肯定比流量明星更懂“影后”“影帝”是怎么炼成的。

在一部分家长看来,要是自己不狂秀肌肉、拉拢关系,孩子就很难逃离“被边缘化”、“成为小透明”的厄运。

在娃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之前,自己得先成为“别人家的父母”。

所以,他们会主动将老师当做关系的上位者,不仅努力取悦、提供情绪价值,还会承接很多本属于学校的任务。

而当一批家长站起来看电影,其他家长也便很难坐下。

当我们审视更敏感的金钱问题,就会惊讶地发现,通过家长群,某些学校连乱收费也开始“理直气壮”起来。

一些学校的黑板、空调、窗帘、甚至打印机等基础设施,都是由家长在群中“自愿”发红包来“协助”购买的。

图片来源于三十而已

电视剧《三十而已》中,有权利欲膨胀的家委会试图挟持其他家长意见、逼迫一位身患疾病的小孩退学的情节。

而在现实中的“家长之战”也毫不逊色:

此前贵州某小学,就有37名家长联名“请愿”,要求班上的一名7岁女孩妞妞转学;

而理由仅仅是该学生的家长拒绝随大流“鸡”娃……

这叫什么朋友们?《金枝欲孽》、《甄嬛传》、《延禧攻略》、《如懿传》,加起来都没一个家长群的戏好看。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