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用的香皂肥皂,不少都是联合利华的,“利华“听起来很像国货的牌子,“利在中华”?实际上根本不是那嘛事,这是一家标准的英商公司Lever Brothers,也就是利弗兄弟。从光绪年间到解放前,英国人控制了中国肥皂市场,最差的年份,我们国货自强了,人家也有六成江山。
“洋胰子”改变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洗涤习惯,从沿海深入到广大农村。当时中国人提到的洋玩意,有所谓“五洋”之说,洋油、洋蜡、洋火、洋烟,还有就是洋胰子,也就是肥皂。联合利华在上海设厂的考虑,不愧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思维:中国不仅是远东地区最大的市场,还有众多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可供利用,又可节省大量运输成本,更重要的是在上海租界地区生产,还能免去数量可观的进口关税,而最大的好处是能得到领事裁判权的庇护。
说白了,靠着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特权,欺负你中国企业没商量!但中国人也有中国人的办法,何况轻工业的门槛并不高,一位叫薛坤明的无锡人,通过关系,打进外企肥皂厂一个月,就学会了全套技术,回去就到武汉,创办了太平洋肥皂厂。
你能偷师洋人,中国人就能偷师中国人。同和裕的王晏卿发现,河南隔壁湖北突然出现了一家太平洋肥皂厂,外形跟利华的日光皂一样,洗涤力也好,价格却比日光皂便宜得多。于是就不再买洋人的肥皂,改买太平洋皂。买的多了,就像我能不能也参观学习一下,在河南搞一搞?就提出到厂里参观学习,却遭到严词拒绝,当然了,大家都偷师,可咋办?
王晏卿有办法,在武汉厂门口蹲了十来天,听工人、工头、技术员聊天,一来二去发现几个问题:
太平洋厂工资太低,对工人太苛刻,比现在996狠多了,而且抄主袭要死干全部家都用无锡老乡,很多人干得再好,也遭遇了发展瓶颈,于是就挖了几个工头和技术员,说你们来河南帮我搞一个厂,你们就是厂长、总工,还给你们股份,年底有分红,来不来?这一激励,不单人家来了,而且在太平洋肥皂原料配方的基础上,研究改进了制作方法,增减几种原料,产品质量还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