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3年前从白领到工匠 接过了这个非遗的“班”

他13年前从白领到工匠 接过了这个非遗的“班”

首页休闲益智放置口袋工匠更新时间:2024-06-06

林炳豪在制作唢呐。

林铭超在制作唢呐内膛。

林氏唢呐

开料、开膛、车节位、钻音孔……38岁的林铭超,已经接过了作为“非遗传承人”的父亲林炳豪的班,成为一名广式唢呐的制作匠人,制作唢呐的每一个步骤,他都熟记于心,游刃有余。在13年前,他压根也没有想过,身为白领的自己,会从舒服的“空调房”里来到南海平洲闷热的车间;但13年之后,他彻底爱上了自己从事的这个“冷门”的行当。身为最年轻的家族接班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外人对唢呐的刻板印象,同时更好地传承这个非遗项目,将“林氏唢呐”的金字招牌发扬光大。

父母的“小心思”

2008年的一天周末,已经70多岁的林炳豪和妻子,又从南海桂城平洲来到广州找儿子林铭超。虽然年迈的父母嘴里并没有多说什么,但林铭超已经大概猜到了他们的“小心思”。

林炳豪是一名从业60多年的老匠人,而他的“行当”则相当“冷门”——广式唢呐制作。这么多年走过来,广东从事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时至今日他们的工厂是佛山乃至广东地区为数不多的唢呐生产厂家。祖传的技艺,老父亲自然不想失传,但愿意学习唢呐制作的年轻人并不多,林炳豪于是便打起了他儿女的“主意”,2002年的时候,林铭超的姐姐林佩玲便在父母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这门技艺,减轻父母的身上的担子。2006年林铭超大学毕业后,在广州的一家科技公司上班,因为他大学时就读电子计算机编程专业。不过,父母此后便没少在他耳边嘀咕着,希望他能回到家族的工厂里帮忙。

“我从小就跟着父母到工厂里玩,我知道制作唢呐的环境并不好,长年的耳濡目染,让我并不怎么喜欢这门家族手艺。”林铭超坦言,他当时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会从一名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空调房里上班的白领,来到闷热并且充满着粉尘的环境中制作唢呐。他之前也明确地拒绝过几次父亲的请求,但是那一天,他看到了已经双鬓斑白的父亲,还有满脸病容的老母亲,他仿佛感觉到了自己与生俱来的责任,最终还是软下心来。“我想着家族的事业还是要有人继承的,我先回来试一试,如果实在适应不了,我就趁着年轻再出来找工作呗。”就这样,25岁的林铭超便回到了南海平洲的工场内,成了一名学徒。

七年的学徒生涯

刚开始,林铭超从最基础的工序——磨刀做起。在父亲一番示范后,林铭超信心满满地开始磨刀,没想到没一会工夫,他的手指便被锋利的刀刃划破了几道口子,而刀刃还是厚一块薄一块,一点都不平整,根本不能用于唢呐制作。在学磨刀的同时,林铭超还学打磨唢呐外皮。这个工序看似简单,但要求手艺人手抵着砂纸,对放置在轴承上高速旋转的唢呐外皮进行打磨。“受摩擦生热影响,砂纸的温度会急剧升高,手指很疼。”林铭超说,才打磨了一天,手指就起泡了。

在一年多之后,林炳豪看到儿子始终没有放弃,才开始传授他广式唢呐的核心制作工序——制作内膛。内膛是一支唢呐音准和音色的关键,在20世纪70年代,看到祖辈的纯粹用手工刀具开膛传统方法不但耗时长,而且还难以保证一批唢呐有统一的音色音准,林炳豪于是自己研发出一套完整的开膛刀。开膛刀一共有3种,一种是刀头带有3个尖的,可快速挖空实心木条使其变成管壁较厚的锥形管,即对木条进行初加工;一种是刀身像一把双刃剑的,可将管壁较厚的锥形管打薄至2到3毫米,即对木条进行深加工;一种是细棍形,可夹上砂纸打磨管壁使之变得光滑圆润。虽然开膛刀能够提高制作唢呐的效率与质量,但学起来需要更加用心用时。

制作内膛用的是其中的“内膛刀”。林铭超表示,内膛刀进入内膛的时候,一定要用巧劲,一旦用力不对,内膛就会非常容易破裂。“做坏了几百根木料。”林铭超说,制作内膛就是用心去感受唢呐的过程,这甚至可以说是工匠赋予唢呐生命的过程。此后,一直在第七个年头,林铭超才终于“出师”,制作出自己第一支唢呐,得到了父亲的认可。

申请非遗“一路绿灯”

“那时特别有成就感,那种喜悦至今都无法忘记。”一说到自己亲手制作的第一支唢呐,林铭超脸上不禁露出了笑容,“后来自己技艺越来越熟练,有唢呐老师拿到了我做的唢呐后,还称赞这是他用过的最好的唢呐,这一瞬间,我终于确定我没有入错行。”为了让自己的唢呐制作更加专业,他甚至还去星海音乐学院报名学习唢呐演奏。“只有我自己真正懂得了如何吹奏,才能更好地保证唢呐的音质。”这时的林铭超,已经完全热爱和沉迷于广式唢呐制作技艺中了。

林铭超发现,他们家族的工厂一直以代工为主。为了更好地发扬家族产业,从2015年开始,他注册了林氏唢呐,正式从代加工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品牌。此后他便不断参加上海、广州、北京等大型乐器展,让自己品牌的知名度更大。“毕竟订单量才是我们发展下去的最大动力,我也希望这门手艺在我手上继续传承下去。”

在参与了越来越多的展会后,他又发现了人们对唢呐有两个误区,一是认为唢呐都是北方生产的,与南方无关;二是唢呐都会是用于白事的,并不“吉利”。“其实唢呐就是一门中国传统乐器,除了白事外喜事也会用到,在粤剧等民间表演时也会有唢呐的身影。”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广式唢呐制作,林铭超和妻子在2018年的时候决定申请非遗。

“桂城街道以及当地文化站工作人员得知该情况后,提议我们寻找族谱、旧照片、收集旧工具的同时,还帮助我们拍照了大量的视频和照片。”在当地的大力推动下,2019年他们成功申请了区级非遗后,很快又“一路绿灯”,升级成市级非遗项目。“申请非遗成功后,最明显的感觉是以前无人问津,现在吸引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林铭超说,现在他们到广州参展,很多人都会知道他们是南海桂城的企业,知名度得到了很大提升。

在成功申请非遗后,他们又通过政府的“搭台唱戏”,得到了许多展现的平台。他和作为“非遗传承人”的父亲林炳豪会在各种场合上宣传广式唢呐制作,当地政府则会请专门的唢呐演奏家来表演,让大家更加了解唢呐。“很庆幸我当年的选择,因为我知道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一段段如数家珍的记忆,都需要我们年青一代去传承与创新。”林铭超说。(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艺明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枫)

来源:广州日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