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翁简单好玩,对大家来说都不陌生。你玩过的大富翁是什么样?这样?还是这样?来看看过去清朝的大富翁吧,这样的,你玩过吗?
中国早在明清就流传着一款多人策略图版游戏(中国人在会玩这件事上会输吗),称作彩选格,直白点说,叫升官图。彩选格的游戏规则与大富翁类似,简单来说,在一张写满了各种官衔的纸上,从白丁起始,玩家们依照旋转陀螺的结果,前进或者后退,在官场上就是升迁或贬谪,直至成为“太师”或“太傅”、“太保”后荣归,从而获得游戏胜利。怎么样,这个游戏规则听起来简单吧?
规则虽简单,门道可不少,就比如那小小的“拈牛转儿”(即陀螺),四个不同的面有四个不同的判词——“德”“功”“才”“赃”,分别代表德行、功劳、才干、贪赃枉法,“功”“德”“才”会升迁,“赃”会后退。意味着良好的道德品行是最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为人要光明磊落,为官要清正廉明。其实真实仕途中,升迁与贬谪,无不与“德”“功”“才”“赃”相关。这小小的骰子警戒着大家,德才兼备、严守法纪,才是为官之路。再比如一套游戏玩下来,就相当于经历了漫漫仕途,必然要经历波折起伏,(甚至会大起大落落落落)。游戏寄托了人们读书上进、仕途圆满、光宗耀祖的美好愿望。
l 彩选格的历史
彩选格最早出现于唐朝,由唐文宗大和年间的状元李郃所创。
宋代钱易所著《南部新书》载:“李郃出贺州,人言不熟台阁,故著骰子选格。”
明代谢肇淛《五杂俎》载:“唐李郃有骰子选格,宋刘蒙叟、杨亿等有彩选格,即今升官图也。”
五代开始,彩选格便流行起来,北宋的时候彩选格开始被称为选官图。宋代的徐垓有绝句:“砚乾笔秃墨糊涂,半夜敲门送省符。掷得么么监岳庙,恰如输了选官图。”他被分配到了没有升迁希望的监岳庙(掌庙宇葺治修饰之事)一职,就像输了选官图游戏一样。
游戏中所用的官职,相传最初是以汉朝的官职为基础,之后有唐、宋官职的版本,但目前均已失传,到了明代由倪文正(字鸿宝)更改为明代官职,而后在此基础上增加清代官职版本,也就是目前常见的版本了。
彩选格的规则,也有些许的变化。
最简单的版本,如最初游戏所示,根据转动四面骰子的字数进行前进后退即可;复杂一些的,可以换成四个六面骰子,投掷出两个“六”就是“才”,两个“五”就是“功”等等;再复杂一些的,可以使用六个六面骰子,例如规定出现四个“四”的情况就是德……
彩选格在明清乃至民国都是十分盛行的游戏,曾出现了诸多版本。比如选仙图、百子戏图、水浒选仙图等等,只不过是把官职更改成了不同的人物。在民国时也出现了从“学生”到“大总统”的版本。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彩选格逐渐消失,但在很多游戏里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比如说大富翁升官之途。游戏中的“德”“功”“才”“赃”以及官职设定,都和升官图有着极大的相似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