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汁软糖实验:为什么有的孩子能等待,有的孩子则不能?

果汁软糖实验:为什么有的孩子能等待,有的孩子则不能?

首页休闲益智果汁大师更新时间:2024-06-12

在上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果汁软糖实验”。

测试者将一群4岁左右的孩子带到房间里,然后给每人发了一颗果汁软糖,对他们说:我有事会出去一会儿,你们可以马上吃掉软糖,如果谁能坚持到我回来之后再吃,我就会再奖励他一颗软糖。

测试者离开后,有的孩子急不可耐地把糖吃了,有的孩子坚持了一会儿,还是忍不住把糖吃掉。还有的孩子通过各种方法,比如小声哼唱歌,假装眯着眼睡觉等等,坚持了20分钟,他们又得到一块软糖。

之后,心理学家对这些孩子进行了长达14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能够等待和坚持的孩子,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进取性,为了更长远的目标,他们可以做到努力和坚持,也就是说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强。而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大多性格比较固执或者表现出优柔寡断、患失患得的一面。做事情时,缺乏耐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其实,令很多人不解的是,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够等待,而有的孩子则无法做到等待呢?

生理和心理需求被满足的孩子,更能够等待

英国精神分析大师温尼科特认为,一个足够好的妈妈,是能够及时满足孩子的妈妈。这里的满足是指孩子生理上的需求和心理上的需求。

一个婴孩的生理需求包括自身的生理需求,比如吃穿拉撒,和对环境的需求,比如要求安静、温度适宜等等。这就要求妈妈足够细心和敏感,要时刻关注孩子的需求:孩子饿了,及时喂奶;孩子穿衣多了或者少了,及时增减;孩子拉了或者尿了,及时帮孩子更换尿布等等。当然,还要注意保持环境的安静和温度的适宜,因为在婴儿阶段,孩子的听觉等各种感知觉能力特别灵敏,而且小的孩子睡眠时间比较长,对环境的要求也更高。

孩子的心理需求包括被触摸、情绪上的互动和语言上的安抚。

温尼科特认为,妈妈的脸就像一面镜子,孩子可以从妈妈的脸上看到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妈妈的脸是愉悦的、轻松的,那孩子的情绪就是愉悦的、心平气和的;如果妈妈的脸是焦躁的、忧郁的、紧张的,那孩子就容易变得急躁和紧张,也容易哭泣。

所以,妈妈自身的情绪与孩子的状态有很大关系。

再者,妈妈经常抚触孩子,孩子就会感到安全和被关注,情绪就会平和、轻松;相反,很少被妈妈抚触的孩子,脾气就比较急躁,情绪状态不稳定,动不动就会哭。

饿了就哭,不舒服了就哭,感到不安全了就哭,哭是孩子的求助信号。

所以说,“哭”是前语言期的孩子,也就是还不会说话的孩子表达需求最直接的方式。

还有,妈妈经常带着微笑与孩子说话,孩子就会很安心,能够感知到妈妈的状态,从而身体和心理都处于一种很放松的状态。

孩子小的时候,如果上述两个需求都能得到及时的关注和满足,他的情绪和心理就会经常处于我们所说的“心满意足”的状态。所以说,一个被无条件爱过、对待过的孩子,他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性格不急不徐,更能够做到等待。

“延迟满足”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自然内化的结果

在果汁软糖实验中,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延迟满足”的概念。就是有意识地延迟满足孩子的某些需求,以训练其自我控制以及较长时间等待的能力。

事实上,“延迟满足”不是训练出来的,如果在孩子的生命早期,父母们没有做到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无论孩子长到多大,他都很难做到去等待。

另一方面,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优异的特质,也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孩子的需求被无条件地及时满足之后,自然而然形成的。因为一次又一次被满足之后,孩子内心深处就会形成这样一种信念:我知道我可以得到,我的需求一定会被满足(不管等待多长时间)。

怀揣着无比强大而有力量的信念,是那些孩子最终做到等待的秘诀。

而那些被强制训练出来的、特别能够忍受和忍耐的孩子,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是“假性自我”,就好比为了讨大人们欢心,而委屈自己,放弃了自己的某些正常需求。这样的孩子成年之后,表现出来的行为多是退缩、逃避和虚伪,而内心则隐藏着很大的愤怒和不满。

请记住,在小的时候,其需求被满足的孩子,长大之后,不但能够做到等待,情绪积极乐观、勇于进取,更容易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且,他们对物质的*通常没有那么大,能够做到节制以及合理使用自然界的各种资源;赚取一定的财富之后,通常不是中饱私囊、过度挥霍,而是回馈社会,做有利于人类福祉的事情。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